追溯茶文化,品中国茶香
2020-12-27 10:58:31热度:156°C
2020-12-27 10:58:31热度:156°C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是令世界赞不绝口,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和记载,充分证明了当时饮茶风俗的形成和茶叶市场的存在。唐代的陆羽给后人留下了划时代的经典《茶经》,是后人称颂的一部茶学巨作,我赞叹当时唐朝人对中国茶如此深刻的研究,陆羽能从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生产中总结出一系列饮茶经验,提出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茶经》一书,可谓是陆羽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的成果,后人称他为“茶仙”“茶圣”“茶神”一点也不夸张。宋徽宗皇帝赵佶所写的《大观茶论》,这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亲自写
会饮茶的中国人饮茶,往往注重一个“品”字。我觉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品茶”有必要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那种回归传统的感觉自然溢于言表。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类似茶馆的地方并不多见,记得家乡有个茶社曾经在暑假办了一个书法展览,引来一大批文人墨客的参观,他们一边品茶,一边讨论某幅书法作品。我很好奇里面的情景,于是和朋友混进茶社进行参观。里面的秩序并不混乱,而且通过他们的表情我能看出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并不大,茶社被一种复古的风格充斥,木雕桌椅,各种紫砂壶、陶壶真给人一种回归传统的感觉。里面很多茶具我只觉得漂亮却不知它的具体功能与名字,查找一些资料后才知道:茶具在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是所有泡茶过程中必备的对泡茶品质有影响的器具,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曾列出10种茶具,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了解到这些后,我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真希望能一次性学到所有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包括产茶名地、泡茶工序。中国传统饮茶风俗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我想这个场景是完全符合的了,在优雅的茶社环境衬托下,每个参观者的脸上充满闲适的笑容。
虽然我们也懂不了多少,但是能站在一边看他们正宗的的倒茶方式,那也是一种享受。虽然我们并不懂中国茶艺、也没了解过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但是此次参观结束后给我一种学习中国茶文化恩施武陵山茶叶交易中心土地的动力,我不知道这种动力具体来自哪,也许是被那种品茶的氛围感染,也许是被茶香所陶醉,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更多一些。我觉得当今的同龄人,像我一样对中国茶文化一无所知的不在少数,有人会觉得就算了解中国茶文化,平时也不会有太多闲暇时间去品茶,而且总会有人认为品茶是一件中年以上,特别是老年人爱做的事,其实不然,年轻人依然可以学习品茶,品茶给人遐想的空闲,给人放松的机会,给人生活的愉悦感。当你真正的习惯于饮茶、品茶,这将是生活中最惬意的事情之一了。通过品茶,自然会让我们主动去探求、去了解越来越多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引领我们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家中待客,泡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是能够真正的泡出茶的味道却不简单。具体来说,泡不同的茶会有不同的讲究,在家的时候曾听爸爸讲过一些泡茶技巧,比如泡红茶,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便是用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我不知道其中蕴含的道理是谁总结发现的,但的确让人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精到之处。我曾经喜欢喝茶喝半杯就添加热水,后来才知道喝茶注重每泡一杯,最好保证这一杯是相同的味道,中途不宜添加,而且浸泡时间也有讲究。鲁迅先生生长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因此在他的文章中,提及茶事甚多,比如他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可见鲁迅先生对饮茶独特情感。
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谈茶文化恐怕三天三夜也谈不完,毕竟那是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只是人们缺乏深入了解它的热情,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的茶文化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继承与发展。
上一篇 : 浅谈普洱茶的“升值”和“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