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活化石——“玉山古茶场”
2020-12-26 11:40:55热度:162°C
2020-12-26 11:40:55热度:162°C
千年国宝现磐安,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活化石——玉山古茶场,在沉寂了数百年之后终于又被世人发现。据考证,磐安玉山古茶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集茶叶生产,展销,交易于一体,在国内极为罕见,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文物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是前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传习,更是后人研究历史,展现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画面的一面镜子。古茶场就展现了当时磐安茶叶生产的繁荣景象。
玉山古茶场,位于磐安玉山镇马塘村的茶场山麓,分茶场庙、管理用房、茶场三个部分,建筑坐北朝南,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占地两千九百四十平方。关于古茶场已发现的记载可追溯至宋。这期间的七八百年来,古茶场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从建到败、从兴到衰的轮回,也不知见证了多少治乱兴亡的历史沧桑,能遗存至今实乃不小的奇迹。现存建筑为清乾隆辛丑年(一七八一年)由当地的名士周昌霁主持重修的。
最西端的是茶场庙,它是明代遗存建筑,主脊檐饰有双龙图案,主脊檐、二脊檐上下都刻绘着石灰雕与壁画。历史风雨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印记,有些壁画已让人觉得似乎是雾里看花。大门上方是周昌霁的手书“茶场庙”石匾。庙为三开间,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结构,庙内供奉着在当地灵威显赫的“茶神”即“真君大帝”许逊。许逊是晋代著名的道教大师,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这里记载的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故事。早在晋代,许逊传播道教,游历至此地,见茶树满山遍野,且质量上佳,而茶叶却滞销,农民生活清苦。在古代,文人墨客之雅总很难摆脱与茶酒风物之干系,于是许逊就在此地留了下来,与茶农一道研究加工工艺,制成“婺州东白”,并派出道童到各庙庵施茶,受到各方一致好评。从此,“婺州东白”畅销各地,到唐代,“婺州东白”被朝廷列为贡品,并被收入陆羽的《茶经》之中。后来,“茶神”许逊就被千千万万的人顶礼膜拜,千百年来不从间断。每年春茶开摘,茶农便奉上第一株新茶,先祭“茶神”;秋收后,茶农便来拜谢“茶神”,于是便形成两个以茶叶等物质交易、茶文化、民俗文化表演为中心、影响巨大的传统庙会——春社和秋社。
与茶场一墙之隔的是茶场管理用房,是古时朝廷官员在此征税办公的场所。而今,管理用房已变成了“观音禅师”。据说,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经建有茶场和茶场庙,设有“茶纲”,到清咸丰二年,朝廷委派东阳县衙管理茶场,立“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价称头碑”三大碑。二00四年十二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在详细考查古茶场后指出:“这种古代市场功能性建筑在国内实属罕见,堪称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与古茶场密不可分的一系列茶文化令人称奇,填补了我国文保史上的茶文化空白。‘三大碑’说明玉山古茶场除季节性茶叶交易外,平时还有白术、粮食等商品自由交易,反映了综合市场的特性,同时见证了山区经济发展的轨迹。”
从管理用房旁边的耳房转出,古茶场便赫然在目。古茶场在空间上,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其实她是由“两进、两井、一门楼”组成。前后两进房子均为五开间,中三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厢房十四榀柱子围成了一个大四合院(即大天井),均为二层楼房,形式为走马楼。楼上临天井四面是相通的廊,以便于楼上客商往来。楼下为固定摊位及自由交易摊位。大天井里原本有一个飞檐翅角的戏台,听老辈们说,上有雕龙画凤,葫芦定风叉等,精工细致,堪称这里的建筑经典。从中间一进两侧大简易楼梯拾级而上,楼上便是古时观戏的贵宾台。台中有一张旧桌,桌旁放置着一张古色的茶缸,上有茶叶文饰,腹部还有“周顺德记”四字,可见茶缸主人家底颇丰。而古时候,也正是在这台子上,人们开展“斗茶”、“猜茶谜”等游戏时,就少不了这种茶缸。
玉山古茶场,处处都在向人述说着历史的轮回和沧桑,也正是这些古色古香的东西,经过了时间一遍又一遍的冲洗和荡涤,使自己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使越来越多的人心驰神往。磐安也看到了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正积极开发玉山古茶场的文化内涵,通过规划、保护、开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真正提升古茶场的整个“古色”品味。副省长茅临生应邀参观了古茶场,《建筑时报》总编赵仁童和建设规划师洪铁城也应邀给古茶场作了详细调研,他们都对如何开发玉山古茶场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玉山古茶场的开发,将给这个依山傍水、玲珑精致的小山城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大大增强磐安历史文化内涵。
磐安将在茶文化上充分挖掘,努力打响玉山古茶场文化品牌,使磐安神奇的山水和文化走出深闺,成为浙江中部的旅居胜地,成为国内旅居业中的一朵奇葩!
湖北金航商贸有限公司茶叶包加工靠谱吗
上一篇 : 中国古代重要茶事进程录
下一篇 : 茶痴陈建雄:去古道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