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社健康生活话茶风

2022-05-08 15:27:03热度:65°C

 

茶言酒语研究社

疫后三年,全世界的普通人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这一话题。

何以健康?最爱聊茶。

“波士顿倾茶事件”之后的阿美莉卡人,傲娇的性格一天天爆棚,“倾茶”是一个憋屈的历史事件,更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事件之后,这帮原本不列颠殖民者子孙的另类,把喝茶当成了一种“事故”,好像喝茶就跟自己的老祖宗又划不清了界限,因而一股脑地又转向了拥抱咖啡。

这个故事看上去简单,但背后的过程其实相当复杂。阿美莉卡人如今也是到处撺掇是非,这跟一开始就想打造一个另类国度有着密切关系。从倾茶到拥咖这一过程看出,阿美莉卡人很不喜欢被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给“罩”住。

我们从国内雨后春笋般的海外品牌茶咖馆以蚕儿吃桑叶的办法拓展市场就能看出,“美式”生活方式其实很有市场,因为不少人企图活成“另类”,随心所欲,还能左右他人行为,这跟功夫茶氛围大不一样。

“功夫”不行,喝个茶都会烫手,而且耗费时间,折腾半天就为一杯茶,像极了逛市场买菜要花一个小时,做饭又要一个小时,但吃饭只要半个小时甚至一刻钟就能搞定,猴急的人类自然有点不大乐意。

茶咖是一种生活方式,茶水加奶是奶茶,咖啡加奶是“美咖”,但这里面还有大不相同:如果说饮茶氛围讲究“功夫”、讲究“茶道”,那么阿美莉卡人喝咖啡就有点任性加随性——只要“我”高兴,咖啡里加什么,浓还是淡,全由“我”说了算。

不过疫后这情况有点不一样了。

一向过度依赖赛先生的阿美莉卡人研究发现,咖啡虽然迷人,但咖啡因有点多。相较之下,茶叶也有令人刺激的成分,但没咖啡那么凶猛,尤其绿茶对健康的效用表现突出。

每天定量饮用绿茶的生活习惯,正在阿美莉卡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无论绿茶有助于燃脂还是抗氧化防衰老,甚至对心脏有益,甚至还能“杀菌消毒”,赛先生真是没少给阿美莉卡人出示研究数据。当然,我们知道,这也分人,不是谁都能喝出健康。

中国茶类丰富,绿茶只是其中之一,但有喝茶的地方,绿茶消费一定不少。喜欢熬煮罐罐茶的地方,一般都选绿茶。后来白茶兴起,也有熬煮白茶者。原本喜欢黑茶的地方,熬煮黑茶就为调制奶茶更有“茶味”。

阿美莉卡人原本喜欢咖啡,但年轻消费者从咖啡转向绿茶,从消费心理和习惯看出,年轻消费者更趋于理性,不再愿为“另类”标签买单,更多喜欢为健康着想。从这一转变看出,中国好茶以品牌走出去的可能性又变得“近了一步”。

目前,关键问题有两个:其一,大宗绿茶出海有量无价更无品,好东西让人当成了地摊货。这就是很多人喊的中国茶“有类无品”的问题,需要从不同侧面观茶并转变思路。其二,有价无量的跨境电商优势不够明显,物流成本转嫁给买家或卖家都不“划算”。

整个行业的国际供应链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尽管开个网店比过去容易了不少,但在小量买卖面前,多数卖家都心有余力不足。如此一来,好茶出海遭遇瓶颈,本地化消费特征明显,消费者也只能选择本地消费,于是出现了“好茶也怕巷子深”的尴尬。

但更突出的问题是,海外市场不少消费者压根就没机会尝到中国不同茶类的惊艳口感,即便绿茶、红茶乌龙茶在海外市场露脸颇多,但像口感和价位都很突出者依然很难有机会被尝到。而像白茶和黑茶,甚至普洱茶(假设把普洱茶当成在海外市场的“新兴茶类”),仍在大量培养消费者的阶段,尚未形成真正的消费氛围。

作为茶叶出口大国的印度,偏偏这时开始发力绿茶和白茶,同时仍以红茶为大宗。继日本绿茶崛起之后,印度茶圈看出商机,但也更加羡慕嫉妒恨中国白茶。

毋庸置疑,白茶口感实在很棒,但海外消费者目前并没有太多能有“口福”像消费红茶和绿茶一样消费白茶。再加上中国白茶产地相对固定,产量有限,印度茶人就有空子可钻。另外,国际茶圈“话语权”掌控在故意不想跟中国茶圈搅和的那部分“国际人士”手里,偏偏又喜欢替印度茶圈摇旗呐喊,所以哪怕印度白茶制作堪忧,兴许也会成为另一个出口大宗。

如果饮茶真跟健康挂钩,绿茶已被赛先生各种研究证实,真的很有健康效用。但在赛先生研究的基础上,白茶的表现应该也很突出,毕竟,在中国白茶产区,原本就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茶经·七之事》引《孺子方》有云:“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葱须煮服之。”当然这里并非特指白茶,但茶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老早就奠定了有底气谈论健康效用的基础。所以,下一个能在国际茶风浪口上起飞的茶类,兴许就是白茶。

至于普洱茶,其实大益通过不少年的布局和运营,已在海外市场有了不低的存在感,但是普洱茶及其饮茶文化的渗透和普及,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茶味“生猛”的普洱生茶,估计海外消费者一开始还招架不住,但如果“接招”成功,一定会让TA们十分上瘾。

同时,上好熟普(尤其茶饼干净,没有“堆味”的熟茶),给茶友的味觉惊艳不亚于其他茶类,只是饮茶氛围仍需推进,需要不断探索更加便捷的品饮方式,还要推出更加国际化的饮茶文化。熟普品饮方式的顺利出海,可以带动黑茶消费。

真要计较茶类的健康效用,哪一类茶都有健康的一面。任何硬币都有两面,所以在“放大”茶健康效用的同时,“缩小”画蛇添足的范围,或许可以重新构建一种有关中国茶及其文化的“茶风”体系。

海外消费者已经认同了饮茶有助于健康的观念,即便国茶“有类无品”,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类出新”,还可以通过茶文化输出带动发展文化自信的生态。

全世界茶区几乎达成一致,茶叶是能在生物多样性体系下发展成绿色可持续产业的典型代表,饮茶还具有明显的文化氛围,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国茶“破圈”旨在打造“茶风”,更要及时掌控国际茶圈“话语权”,不能只靠某信在朋友圈里“造圈”。

新的一年,疫后实战,健康首选,寄望茶圈。

茶言酒语研究社全网自美体群

声明:内容有平台维权,欢迎分享交流入群,禁止白嫖式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