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遭遇游资炒作还是新闻炒作?
2021-03-04 10:46:51热度:149°C
2021-03-04 10:46:51热度:149°C
中国茶网资讯:近来有关武夷山“大红袍”茶叶遭遇游资炒作的新闻不断涌现,有人预测“大红袍”价格泡沫要破裂,有人说“大红袍”成为一杯“苦茶”,这些新闻的源头不是来自“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山,而是来自里之外的厦门市。不少媒体认为,厦门市卖“大红袍”的茶叶店有数百家之多,武夷山卖“大红袍”的茶叶店又有上千家之多,“大红袍”普遍售价在每斤千元人民币以上,最高可达每斤十万元人民币,这些就构成了“大红袍”遭游资炒作的新闻。那么,客观上“大红袍”茶叶是一种什么现状呢?
首先,与去年相比,“大红袍”茶叶价格在武夷山市场变化不大,在武夷山市场三百元至五百元一斤的“大红袍”依旧随处可见,成为十万元一斤天价茶的“大红袍”的消息武夷山茶人反而知道的不多。退一步讲,今年初的倒春寒对茶叶产量的影响,使“大红袍”产量有所下降,也使“大红袍”产品上市时间有所推迟,在此情况下产品一上市价格就高于往年亦属正常。笔者在国庆期间应茶企邀请去了武夷山,当时了解到诸如“桃渊茗茶叶公司”、“南苑茶叶公司”等经营大红袍产品的企业,他们的“大红袍”茶叶价格与去年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
其次,游资炒作“大红袍”只会发生在“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山,因为投资人不会笨到“不懂控制源头”的地步,只有把源头货源囤积到手了炒作才能获利,否则炒作就失去意义,这是游资炒作农产品的基本条件之一。而近来媒体纷纷报道的“大红袍遭游资炒作”新闻,事发地点都集中在远离武夷山千里之外的厦门,作为“大红袍”唯一产地的武夷山,人们并没有发现有人大量收购囤积“大红袍”茶叶,不炒源头炒终端的炒作让人觉得这样的炒家是不是头脑进水了?
第三,各家媒体还指出开店卖“大红袍”的人瞬间多了起来,这种现象也被列入游资炒作的范畴。开茶叶店多与游资有多大关系呢?武夷山也好厦门也罢有几家茶叶店是游资投入的?无论市场上有多少家“大红袍”茶叶店,其实都不能等同于游资的介入炒作。很多人看好“大红袍”市场而去投身开店,尽管这种跟风投资不够理性,但中国许许多多的行业都处于这种状态,街头的服装店多吗?随处可见的建材店还少吗?你不能因此也认定游资在炒作服装和建材吧?事实上因为我们社会的就业机会还不够多,跟风创业重复投资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武夷山南苑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板程丽珍原先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多年前因为单位的改制而辞职,去年注册了茶叶公司也开起经营“大红袍”的茶叶店,这也是自谋职业的一种体现,这种为了解决就业而创业的茶叶店或茶企老板的确不少。
最后,“大红袍”如果涉及被游资炒作了,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之前就该有大量的“大红袍”涨价风声,因为炒家必须把茶叶涨价的信息发布出去,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介入,如同当年“普洱茶”炒作一样,把茶叶性能神化,再把茶叶涨价信息发布,形成狂热的投资市场氛围。而此番“大红袍”炒作事件并没有游资介入所应有的风吹草动,而是新闻铺天盖地来了之后,人们才听说“大红袍”被游资炒作了。
据上所述,今年以来“大红袍”价格在局部市场走高是事实,但游资介入操纵市场证据不足。因为炒家要进行“大红袍”炒作,必须拥有大量资金足以收购绝大多数的“大红袍”茶叶,使市场出现货源吃紧现象,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控了武夷山“大红袍”的生产基地,使货源得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在拥有资金和货源后炒家还得占有舆论优势,把前期炒家自己买进卖出再买进的假象,通过舆论把“大红袍”价格炒高。只有这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具备了,游资炒作“大红袍”的说法才能成立。笔者认为“大红袍”并没有被游资炒作,而是被新闻炒作了。
茶叶刮油吗西山采茶叶上一篇 : 东莞万江茶王赛28日将决出观音王
下一篇 : 安徽中溪建成安吉白茶无性繁育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