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手工炒出的千年技艺
2021-02-06 12:57:50热度:125°C
2021-02-06 12:57:50热度:125°C
看手工炒茶是一种艺术享受,学手工炒茶是一种精神历练,传承手工炒茶技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在机械炒茶一片红火之际,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手工炒茶却举步维艰。但在岳西县,仍有一批老茶师,他们义无返顾地坚守在手工炒茶作坊里,传承着千年手工制茶技艺,在火与热的磨砺中炒制出一杯杯翠绿的清香……
炒茶如同艺术表演
“一家炒茶十家香,十家炒茶香满庄”,这句诗描述的是岳西翠兰茶制作时的情景。
如今,在岳西县制茶作坊里,因手工炒茶产量太低,机械制茶成了主角。但在包家乡农民冯立斌的茶厂,仍保留着岳西最大、最好的手工茶制作车间,传承着手工炒茶的千年工艺。来到地处深山的冯立斌家,看他和徒弟们炒茶,如同欣赏优美的艺术表演。
一排长长的白瓷砖贴面的灶台下,烧着红红的栎炭火,被擦得青里透白的小铁锅一溜排开。身着洁白工作服的师傅们,在小铁锅前站成一线,一个个左手撑着后腰,身体呈大约15度的前倾,右手半悬在锅内感应着温度。火候到了,炒茶师傅左手靠在背后,右手食指、中指、大拇指夹一小撮茶草———不用称,刚好一两———像天女散花般,均匀地洒在铁锅里。随着手臂优雅地伸缩舞动,他们五指或并、或散、或紧、或松、或抓、或撒、或抄、或压,章法严谨,不疾不徐。嫩小翠绿的鲜叶,在锅里跳动,发出细小而清脆的声音。4分钟后,清醇的茶香开始弥漫。
冯立斌茶厂的手工制作翠兰工艺包括8道程序:采摘、摊凉、杀青、整形、摊凉、毛火、摊凉、足火。每道工序,环环相扣,步步承转,每一分火候都须凝心聚力去揣摩把握。经过8道工序,新茶出来了。
千年技艺谁来传承
利用机械炒茶,1个工人每晚可制10千克干茶,而手工只能制出0.5千克干茶。但两者在市场上的价格,前几年却基本持平。手工制茶的比较效益明显偏低,许多手工炒茶作坊因此相继倒闭,未关门的大部分茶厂开始采用机械炒茶。
炒茶工艺的繁琐,炒茶师傅的辛苦,也是手工炒茶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随便观察一位师傅的手,可以看到上面因为长年炒茶而留下的厚茧和高温留下的印痕,“杀青、整形、烘干,每道工序都要亲自做,手在锅中常烫出一个个水泡,还得天天熬夜。吃这么大苦,每年可炒茶时间约一个半月,也就收入2000多元。年轻人自然不愿学这‘落伍’又不赚钱的苦活。”况且,练就这门手艺短则三五年,长则一辈子。一个炒茶好手除了勤奋、能吃苦,更需悟性。目前全县炒茶老师傅不到50人,其中9成以上是中老年人,30岁以下已出现断档。不少炒茶老师傅感慨:已传承上千年的手工炒茶技艺,谁来接班?
手工茶渐成香饽饽
在机械化、产业化时代,传统制茶手艺更像一个“落莫贵族”,而这种充满文化底蕴的手艺传承,又必定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冯立斌和他一些志趣相投的炒茶师们没有随波逐流。“我认为,手工炒茶不仅仅是茶叶品质问题,更是文化传承问题。无论如何,我都会守护着翠兰手工制作工艺的,这是我的理想,更是我的责任。”
这些老茶师们的炒茶苦旅渐入坦途。近年来,手工制作的翠兰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渐成茶市的香饽饽。如今,岳西县手工制作翠兰茶比机械茶要高出1.5倍,其中高档翠兰均为手工炒制,最高价卖到每0.5千克5000元,最低价也要每0.5千克250元以上。
在文化与商业的平衡中前行
留住炒茶这门手艺,不仅要在茶叶市场和旅游市场上下功夫,还要不断挖掘茶文化。岳西县茶叶局局长钱子华认为,作为一项民间传统技术工艺,如今,手工炒茶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岳西翠兰茶的“金名片”,更是“岳西翠兰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岳西县文体局局长储争鸣认为,炒茶工艺面临的尴尬,实际上是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之间一场不可避免的“角力”。手工炒茶的未来之路,是在文化与商业的平衡中探索前行,政府必须竭力保护和发扬继承。
茶叶怎么入账大海茶叶上一篇 : 中国茶艺美的赏析
下一篇 : 贵州茶艺博览会凤冈锌硒茶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