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三
2020-12-26 11:23:12热度:144°C
2020-12-26 11:23:12热度:144°C
大滇说茶1001夜,继续讲述最近20多年给我留下的普洱印象。
刚开始,先说个常识,即省茶叶公司1976年后才开始规模生产沱茶和砖茶,所以,这个年份之前的茶砖或者沱茶可以无视。神马七三厚砖的,都是后期货。更有神马70年代的凤凰沱,这个就跟五百年的台地茶一样,纯属笑话。所以,有些茶友的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好喝不好喝是另外一回事,但年份真不真,需要跟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符。
有了88青,沉寂几年观察周记泡茶叶300字,之后有了92方砖,下一个明星茶是什么?96年真淳雅号。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茶。纯易武大树茶制作,或者说选取当时处于野放状态的易武大树茶制作。为什么把这个年份定义为1996年?事实上从1994-1996年间一直有制作,但大批交货是在1996年。在1996年,在台湾拍卖,这个茶的价格就是1000元一片,前后6吨的真醇雅号奠定了手工石磨压制,纯料大树茶,以及易武茶复兴的基础。请注意这三点的措辞。
一、手工石磨压制
这个工艺在解放后已经停止使用,由当时乡gov-ern-ment出面,找到了一些老人来恢复生产。具体由同庆号包茶学徒张世勋及知情老人余世高、许培文等,在原gov-ern-ment伙房(厨房),向李家能、廖文启及当时正在撰写乡志的张毅(曾任易武区区长,时已退休)、许寿培等人传授普洱茶加工和包装工艺。
因为真醇雅号的畅销,导致了2000年前后,台湾茶人大量前往易武,推动了易武普洱茶的热潮。台湾中华茶艺联谊总会会长吕礼臻,跟真醇雅号以及易武茶,就这样在上个世纪末期建立了永恒的联系。而张毅也借此机会,建立了顺时兴号,成为易武茶最早的品牌之一,在2006年之前,易武茶里,顺时兴号在当地应该算是最大的茶庄了。
这个所谓的华山论茶是怎么回事呢?我相信大家一定会知道《普洱壶艺》这个杂志,由这个杂志在2005年组织的一次评茶活动,其中包括了九六紫大益青饼、古云海圆茶、九六年橙印(橙中绿)、九六年橙印(橙中橙)、九六年省公司青饼、大渡岗圆宝七子饼,当然也包括了真醇雅号,在这个评比中,同样是9年陈期,真醇雅号夺冠。
大家会注意到,严格来说,这是纯料大树茶与拼配茶的一次对决。也是手工茶与大厂茶的一次对决。而在现在来看,则对决明显不公平。如你用XX的麻黑去跟大益201批的7542对比,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公平的对比。但在大树茶和台地茶小树茶区分不那么严谨的1996年,也许这些茶的生产制造成本都差不多,所以才会有了这个评比。而依据大滇的普洱茶公理:原料+工艺+储存=陈年普洱茶,工艺和存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原料决定胜负。这次对比,说明了手工石磨压制的饼茶,虽然不能说胜出了机器压制,但起码,手工石磨压制的茶,也是工艺合理的普洱茶。
二、纯料大树茶
纯料大树茶优于台地茶小树茶,这个是台湾茶人所有论述里的共识。从1999年邓版的《普洱茶》到若干著述,大家都能看出这种倾向性。也许,96真醇雅号是这种倾向性的源头。6吨的茶,在普洱茶界这些名人大师的带动下,足以完成一场革命。这种革命的感觉,在我07年去茶山的时候,也给过我震撼。我一直以为,名气越大的茶厂,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占据了普洱茶最优质的资源,最好的原料。没想到去茶山,看到了最好最贵的原料,都是大厂不收的。先是蹭了一些喝,立刻觉得满口留香,平时喝惯茶厂的我,立即震惊,然后就走上一条败家的不归路。群里的茶友应该仅仅是堡垒手里有我07年收购的大树茶压制饼茶。
公平的对比来说,从茶青开始,这就已经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了。同一地区的茶对比,大树茶优于小树台地,我认为已经是必然了。但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现在仍然存在争议,就令人匪夷所思了。如果从简单的角度,仅仅是口感来说,谁都能得出结论。但很多不承认这一点的人,恰恰是业内资深的商家,就很令人奇怪了。同行一直笑而不语,直到某一天,某人说,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仓库里几百吨之前的茶怎么才能卖得掉呢?
呵呵,再推论一个简单的道理,拿一件大树茶换一件台地茶,估计很多人要抢破头。但大滇说,拿一件7542换一件正宗的南糯山大树茶或者布朗山大树茶,谁肯?在勐海,百分之百的人都会说:傻瓜。
三、易武茶的复兴
真醇雅号带来了易武茶的复兴,而这个复兴的领头人是张毅。由易武茶,又带动了古六大茶山茶的全面复兴。在明清时期,由于交通条件所限,普洱茶生产制作不可能跨很远地区去拼配,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经营的前提下,统一收购,统一调配原料,大规模生产,自然也只能用拼配的方式完成。所以,纯料大树和拼配并存,实际上是可以相容的两条路线。前者注定了只能较小规模,面对少数客户;而后者,则是服务于最广泛的人群,属于大宗消费品。
再度回顾顺时兴,无声的语言,你读懂了吗?
资料附注:台湾〝真淳雅〞号吕礼臻先生及彬林溪、林宗祈、林耀麟兄弟(茶农)于一九九五年一起到易武区找村长张毅先生合作生产的首批野放桥木普洱,平均树龄200至300岁的茶树以原始晒青技术并由头到尾全手工石模精制而成。当年有幸觅得战前〝宋聘号〞唯一尚生存在世的老师父〝张官寿〞先生加入指导,并按传统老宋聘号的制作方式用老大黄竹叶包封。每筒茶放有大小内飞,并以〝真淳雅〞号为记。
【普洱品质鉴别专家推荐】
《茶艺普洱壶艺》月刊第16期最新资讯华山论茶:九六至九九年名茶评比。除〝真淳雅〞号,其中比试茶有九六紫大益青饼,古云海圆茶、九六年橙印(橙中绿)、九六年橙印(橙中橙)、九六年省公司青饼、大渡岗圆宝七子饼。
比试结果,〝真淳雅〞号突围而出成为这次得分最高的表表者,平均为80分以上,其中三位评茶家给85高分,九六年〝真淳雅〞成为优质茶的代表作,亦是近年来值得珍藏的易武区野放桥木茶饼,不可错过。
评选者:周渝,陈淦邦、陈智同、詹顺骞、黄传芳、何景成、王钦
上一篇 : 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四
下一篇 : 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