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故事:又到荒山野岭调价时
2020-12-26 11:21:05热度:179°C
2020-12-26 11:21:05热度:179°C
离自己店越远,离自己泡茶方式也越迥异,我会发现原来我的茶越精彩。这是有道理的,人们常说一泡茶的入口滋味的精彩,由茶底,冲泡技巧,经过的各种器皿,外部环境(节气),内部环境(心情及口腔)所决定的,若你口腔溃烂,当然热茶会喝到你心情不爽啦,更不用说"荒山野岭"这些殿堂级的好茶。
我远离小龙虾,不吃麻辣烫,少来川味火锅,所以不会有口腔浙江产啥茶叶溃疡,什么海底捞之类的,更提不起劲头。广州食客与生俱来的那种对服务张弛有度,恰到好处的接受,自然对海底捞那种煽情般的服务很不以为然。
记得九十年代中期,广州突然流行生态东北菜,刚步入大门,那些穿着被套一般艳不溜秋的扎着小芳一样牛角辫的咨客们,就哥呀姐的招呼,真是浑身起鸡皮,很想掉头走。
平时我在店里泡茶,一般就是用六元一桶的平常水,一来店小,放不下这么多小桶农夫山泉,更别说火山岩,二来我只是卖茶不卖水,客人买茶回克总是自己泡的,我相信广州客人都水平之上,泡茶哪点小技巧不用也许更好,说来说去是我懒。
泡茶功夫店长比我更厉害,我很随意,我的兴趣爱好很多,没功夫专研冲泡技巧,我觉得泡茶台那个位置,永远应该是坐着一位温文尔雅,姿态优美的小可爱茶艺师。我们这一百八十多斤,四张纸的人坐那里,很不伦不类。我更适合下厨房。
话说那天与李兆基曾经的私人按摩师老管,帮邓小平开始,所有领导人都拍过照的人像大师徐老师,玩M3和牧马人的彪悍美女乌玛和我在易武收的"小徒弟",把麻黑落水洞茶喊做"麻风洞"茶的彝族美女小刘一起跑到上海黄河路吃饭。喝不少白的,回到大可堂,小泥醉,我喊茶艺师们泡一泡2013荒山野岭系列过来给大家品尝。
茶刚喝了两杯,我刚想和大家解释刮风寨的特点,我大哥张兄就说,这茶喝的舒服,两个手臂发热冒汗。哇,把我想说的说出来了。2013荒山野岭一个大特色就是一两泡内,最容易手臂内侧出汗发热,身体还是凉的,手臂先热,然后遍及全身,爽遍筋骨。
抛出这个大特色,我发现,大可堂的茶艺师们冲泡出来的口感远胜于我在小店里冲泡的。绵软中有力度,如四两拨千斤的太极高手,汤色已经微转暗淡,转化快呀,口腔里的刺激轻柔且饱满,层次感虽不明显(纯料使然),但还是错落有致。完美。
冲了两泡后,大家都从泥醉中精神起来,接着挪步他处,过下一个夜生活去了。这就是海派文化特色,中西文化结合,香港的中西文化结合是偏西,而上海的是偏中,更适合我们大陆的小泥猴们。
而我,虽然不注重冲泡技巧,但我注重本质,我对茶底的甄别之严厉那绝对是要这些料头们恨不得掘地三尺不要见到我。对每袋原料的检验我很苛刻,火眼精金,不论一袋十公斤还是三公斤,我必须开汤焖泡,不但我自己试,我身边还有东北的试茶师,我通过的他不通过,一样被删掉。我觉得,冲泡技巧这个环节每个人都容易做到,不管你坐在北京上海,都能很好的做到,但茶底,你必须去到产地,焖烧两三个月,你才能得到一些打了折扣的精彩,因为你很难得到完美。
一个茶油过来和我买茶,他很苛刻,我不认识他,他告诉我是昆明海浪兄介绍的,海浪兄告诉他在易武这样做茶的,唯有"普茶藏珍",当然这话有失偏颇。很多茶人比我花的功夫更深,汗水更多,但做茶王树这么执着的,五名之内应该有小珍一个。
到上海大可堂喝了几泡荒山野岭,我才知道原来这么好喝,随着沪上的订单增加,和我库存的减少,只好咬咬牙调价了。
文/普茶藏珍
上一篇 : 茶商故事:分享别人的做普洱思路
下一篇 : 茶商故事:海上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