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故事:分享别人的做普洱思路

2020-12-26 11:21:04热度:171°C

  大量的陈茶储备始终是立店之本,未来普洱发展方向一如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内容指引--还是以陈茶交易为主题。去年我们在珠江三角洲的采购多出在云南产地采购的数额,皆因云南本地的强项是新茶,而三角洲的优势是存放中的陈茶,市场的主体需求已经明了,就是汤色变红的茶,何为汤色变红的茶,一是熟茶,二是陈化若干年的生茶。

  即便如此,新茶的制作也刻不容缓,我们很注重每年的春茶阶段。根据我们自身的情况,夏茶和秋茶基本可以放弃。因为我们挑选新茶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新茶的采购首先要符合稀缺性,符合历史产品制作的一种空缺性。随着终端市场对高端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料的运用将越来越讲究,这些都是普洱茶在过去很少有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端原料运用越来越精,而精致的产品就是普洱制作史上的一种空缺。

  如何让一片茶更为精致,除却原料本身香气特点外,厚度是首先必须要追求的,它是承吃完药以后能不能喝茶叶水载普洱茶其他优点的最先决条件,没有了厚度的普洱茶即便再有特点也不免会流落出苍白。而普洱茶厚度的唯一保障就是纯春茶运用,再好产区的茶,它的特色都在春茶中集中体现,到了秋茶,口感不免大打折扣。

  所以,我的新茶制作思路,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和喜好我们喜欢采购春茶原料以保障茶叶冲泡出来的厚度。之前已经说了一句“厚度是承载普洱茶其他优点的先决条件”,这个厚度怎么体现呢,好比是超模的选举,首先是有高度,只有符合一定高度的模特才有资格进入其他环节的考量,没有达到1.76米,哪怕面孔再惊为天人,身材再S,也只能定位为平面模特的范畴。

  普洱茶的厚度就是考核高端品饮口感的先决条件,有了厚度,然后我就会考虑茶气,空腔丰富度,香气等。所有茶的厚度都由春季采摘这个简单条件决定。而“茶气,口腔丰富度,香型”则是由不同区域的茶树地土状况决定。以前的普洱茶制作,很少牵涉的“茶气”的考量,即便是现在,关于“茶气”的说法都你有你说,我有我理解,好在,我自己已经理解了“茶气”。

  所以关于“茶气”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我已经完全理解了,等高手们继续争论,继续完善,而我先做茶再说。这点是我的风格,好比2004年这么好的机会,大家都在三醉探讨学习,风气很浓,但越学越多方向,越多细节,越感到前路茫茫,不敢下手,而我就先下手了再去学习。我知道机会是首要的,其实才是那些有的没的的大学问。果然三年过去,毛料飞涨,机会错过,但我看到论坛诸高手依旧兴致盎然的在讨论新的方向,这个方向的终点也许就是牛角尖。

  但那个时候,大家很少涉及到“茶气”,直到体感高手们终于会文字表达了,才有“茶气”一说。以往茶气一词似乎总属于高高在上的百年老茶范畴。但经过我这么多年的体会,我对大家说,茶气是来源于地土,是茶叶本身的元素所决定的,它不会随陈化改变。也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可以改变普洱茶口感很多因素,但它左右不了普洱茶的“茶气”,新茶有,老茶就有,新茶木有,老茶也不会有。当然这个学问是我研究至今的结果,随着日后不断体验,可能会有新发现吧。

  而在云南普洱茶产区,虽然普洱茶原料众多,但具备很强茶气的产区却凤毛菱角,而这些因素一旦被市场认同就会导致价格高企,也导致我们做茶人的风险陡增。

  回到“我的新茶制作细路”上来,归纳总结。就是在历史陈茶中,这样精致制作的,原料运用方式不多或则没有的品种,是我们当下新茶制作的唯一选择。我要确保这样风格的新茶,在未来陈化中,不会被同样风格的陈茶挑战,因为以前的成本多低呀,现在高企的价格让我们做茶的人有点像在悬崖边上一般,若木有深厚的普洱理论基础和对历史产品的熟悉以及洞察未来的超强预测,我们怎么敢在悬崖边上热舞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