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普洱茶书
2020-12-25 16:58:20热度:148°C
2020-12-25 16:58:20热度:148°C
洱茶文化热起来,是许多人、许多媒体一起努力的结果。如今,虽然网络、影视等各种立体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势头,似乎远远压过了书籍、刊物、报纸等平面媒体,但在普洱茶文化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中,书籍等平面媒体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过去十余年来的普洱茶书,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书籍对普洱茶文化的兴起和传播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加以铭记。
在古代,唐代的樊绰、清代的阮福等人就写过普洱茶的文字。其中,阮福的《普洱茶记》短短800余字快炙人口,堪称古代的普洱茶文字中的经典之作。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这段文字,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之所以如此,一是囚为它写出了清代时期普洱茶最大的特点,所谓"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二是因为它明确说明古六大茶山的名称,具有历史考据学的意义.另外,阮福的《普洱茶记》也是古代文人第一次系统地研究考察普洱茶的作品,是第一篇给普洱茶进行正式命名的文章,堪称灌洱茶在廿履时代里的"普洱茶经"但具有丰厚历史传统的普洱茶,一部只有800余字的"普洱茶经"显然太单薄,令人遗憾。于是,许多后人乐此不疲地继续撰写普洱茶文字,希望留下更多的普洱茶经典论述。
20世纪30年代,云南的国学大师方国瑜先生又撰写过一篇普洱茶的考证又章,名叫《普洱茶》,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方先生的那篇又章,存在着一些弊病,比如,因为当时资料所限,文中所说的普洱茶的原产地“银生城”、“银生府”,方先生就出现了混乱,一会儿说是在景东,一会儿又说是在版纳。并且,方先生还颇为自信地说,思茅(现在的普洱市)一带历史上并不产茶,只不过是茶的集散地。而这,显然是错误的。但尽管如此,方先生的这篇文章还是值得重视,因为他第一次以现代学术的眼观来考察普洱茶,开创了普洱茶文化现代性的历史学术研究先河,值得后人充分重视。
虽然零星的普洱茶文章不少,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普洱茶的研究并么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系统的普洱茶专著都极为罕见。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普洱茶的专著才逐渐多了起来,并陆续出现了一些现代普洱茶经典著作。
一种文化,是需要有文字的经典来支撑的。一种文化,如果缺乏这种支撑,那很难说是一种成熟的文化。今天,类似“普洱茶有文化吗?”这样的话题已经再无意义,因为答案早已不言而喻。如果说,过去的普洱茶有文化,那是因为有一种古典的普洱茶文字经典在支撑。那今天,我们论及普洱茶文化,那也是因为有十余年来大量的普洱茶书文字经典在支撑。
在大量的普洱茶书中,我们只能择其要者,简单扫描一下那些曾经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的普洱茶新茶书。至于大量没有扫描到的茶书,以及大量普洱茶杂志上的文章,它们并不是不在盛茶叶晒干支撑,而是在这里,我们只能让它们缺席了。
当然,缺席并不是不存在,它们,只是默默地存在着。
上一篇 : 茶马古道,一种感动和震撼
下一篇 : 经典普洱茶书之一:《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