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纪实(五)

2020-12-25 16:50:09热度:168°C

  六大茶山的茶叶集散点多集中在易武等和倚邦街(其中易武街约占五分之四),道路显然也就从这两个中心点向外辐射。除青石板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为了扩大六大茶山与内地的交流,解决运送贡茶及商品茶的道路困难问题,普洱府、思茅厅、倚邦和易武两地土司署、社会名流及茶商老板捐资。人民出力,从易武经漫秀、麻黑、漫撒、倚邦、勐旺、思茅再到普洱,修筑2米宽的石板路,过去叫运茶大道,现称青石板茶马古道。其中易武至思芧段长240余公里。一个半世纪以来,茶马古道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员交往等方面都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这项工程的浩大与艰辛以及古道对各项事业辉煌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全路程已因难以通行不再使用,只有断断续续的路段还有人行走。可惜的是易武古镇的石板路被拆800多米,漫落段被拆500多米,麻黑段被拆3000多米。很好的茶马古道,在1991~2001年间被私人拆用破坏,有关部门却不作任何追究和处理,真叫人痛心及不可思议。

  除被人拆用及塌方淹没以外,现在易武古镇还有400余米,野竹栅附近100余米,一碗水至漫撒旧家3000余米,烂田至大荒坝1000余米,盐井河经曼松至倚邦2000余米,倚邦经龙公河、漫丫河到石磨渡口(罗梭江边)5000余米,其中漫丫河至石磨渡口3000余米保留完好。

  易武的社会名流、商人、茶庄,还茶叶饭可以放番茄酱吗集资整修南下必经要道——石乌龟驿道,石乌龟系一自然生石形似乌龟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难行,民国27年,民国镇越县政府官员发出募捐启事,并带头捐资五十两银元,交给地方绅士黄捷斌、黄元裳等人经办,共筹得六百余元,聘请王学孟负责整修,经三个月时间竣工,原崎岖险阻、牛马帮难以通行的小路,变成了康庄大道,许飏鵾区长恐捐款芳名被淹没,特嘱石匠余文勒石以志之。另外还立了一个块右至那毒、左至勐醒的指路牌。

  2.六大茶山主要对外运输线路

  (1)倚邦向外运输线路:

  ①倚邦向西北沿着青石板茶马古道经勐旺、思茅、普洱上昆明,由普洱经景谷、景东进中甸或丽江。

  ②倚邦向南过罗梭江,经勐仑、勐罕出缅甸景栋;或由勐仑、经勐捧、出泰国米赛。

  ③倚邦向东经曼腊或曼乃,进老挝乌得到越南孟得至河内。

  ④倚邦向东运至易武茶庄加工后销往各地。

  (二)易武镇向外运输线路:

  ①易武向北经漫撒、漫腊、曼乃到江城,马走7片,再运出墨江、昆明。

  ②易武沿青石板茶马古道,经麻黑、漫撒、倚邦、勐旺到思茅8站,到普洱10站。再运往昆明,或由普洱转西经景谷、景东、大理、中甸。

  ③易武向西南经勐仑、勐罕、车里(景洪)6站,到缅甸景栋,再转运印度加尔各答、印度与西藏边界大吉岭,进拉萨。

  ④易武向南经勐醒、勐捧、出勐百寮(金三角)至米赛。

  ⑤易武向东经勐乃坝(刮风寨、易武同昌号黄文兴家在此建有驿站)出寮国(老挝)乌得、丰沙里8站,再运至越南河内、海防,然后海运香港或台湾。

  ⑥易武向东南经勐伴、尚勇、出寮国磨丁到万象。

  ⑦易武向北经漫撒、漫乃、江城、绿春、元阳、石屏、蒙自,上火车运至越南河内,转运香港、台湾。

  ⑧易武向东经漫撒、漫腊进寮国乌得、越南孟得,至老街上火车,至河内转运香港。

  上述八条线路中,易武经思茅、景东、大理到中甸只有同兴号于清乾隆末年运过一次,因大理至中甸的道路十分难行,特别是进入藏区有“正、二、三(月)土封山,四、五、六(月)泥没足,七、八、九(月)正好走”之说,上年进去第二年才出得来,同兴号去了一次,未再去第二次。

  易武经勐罕,进缅甸景栋、印度仰光、加尔各答、大吉岭到拉萨这一条虽然比较好走,但途中关卡手续、关税手续比较麻烦,光绪年间的同庆号,同兴号合伙去过一次,也未去第二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走得多的是易武经勐捧、勐悻、勐百寮到米赛,及易武经利风寨、乌得到越南莱州这两条。

  六大茶山的茶叶运输时间,是从农历11月开始至来年3月初止,其主要原因是:①一年四季的茶到10月份开始加工,便于拼配、晒干;②雨季已过,便于运输;③春茶开始上市收购,不运走原有的,就没有仓库装新茶、也无钱收新茶。

  六大茶山以最高年份的产量9~10万担计算,每匹骡马平均驮150斤(毛茶150老斤为1担,成品茶120斤为1担),就有9~10万驮(牛驮得太少),11月至来年3月初,整4个月,即120天,每天就该有750~830八匹(头)骡、马、牛帮将六大茶山茶叶运往各地,若加上进来相同数量的牛马帮,那每天进出的骡马、牛帮就达1500~1660余匹。就以咸(丰)、同(治)时期,古六大茶山社会治安不稳定,至使茶叶产量减至3万担算,每天也必有1000余匹骡马、牛帮在六大茶山集散。六大茶山的茶叶又多集中在倚邦和易武集散,可以想象这两个中心点,牛马帮集散的场面是多么热闹。

  牛马帮将茶叶运往中外各地,又将日用百货、家具、布匹、粮食及农特产品棉花、皮张、虎骨、鹿角、鹿茸、熊胆、熊掌……等运入。不仅有国货。还有英国、法国、日本、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的各种货物、六大茶各地店铺货物繁多,应有尽有。

  近距离运输主要靠当地牛马帮,远距离运输除当地马帮外,还得顾请红河州的迤萨及墨江、景谷、景东、江城、思茅、普洱等地的马帮。外来帮助运输的牛马帮多以武装押运,特别是迤萨帮,多数赶马人都带有长短枪,易武茶庄老板常派一人参加。马帮人员分工细致,认真负责,一般有大哥头、二哥头、伙计之分,大哥头负责全盘,二哥头负责生活,伙计们有做饭、看马(放马吃草、喝水、喂料)、采购等分工。大的马帮一队达一两百匹骡马,30~40多人,少的也有20~30匹骡马,6~7人,骡马5匹为一把,1人负责一把,出发前根据本队骡马情况,按把分出前、中、后顺序。大马帮还分成组行走,30~50匹为一组,相距40~50公尺,每小组都挑选长得最好、最聪明、胆子最大、最有经验的骡马做头骡,佩戴红绸子扎成大红花。龙套用牛皮筋编织并串连各色小石珠,胸前挂一对圆形大钢玲;二骡(称二追),选择力强走得快,能紧跟头骡的,同样佩戴红绸子,胸前挂大钞子(比钢玲小),一般1串7个;三骡挂更小的钞子,1串10~15个,用牛筋编成4~5公分宽的皮带,把钞子系在带上;四骡五骡脖子上戴黄铜做成的链条,遇到险路或闯帮(前面来牛、马帮),赶马人的吆喝声前后呼应,有经典的骡马就会靠右行走相让,赶马(牛)人的吆喝声、歌声、铃声响彻原野,回荡不息。

  大哥头、二哥头一般都配有骑马,每组马帮都安排有专驮人吃的大米、腊肉、咸菜、炊具及骡马吃的饲料,以备遇不到村寨时使用。马帮一天行20~25公里,每组马帮都带有1~2只训练有素的家犬,协助警戒。

  牛帮每人赶11头(为一把),也分公头牛、二追,尾牛驮行李、伙食、炊具。一般4~5把为一组,每把的头牛都选择个大、健壮、胆大、经验丰富、两角粗长、雄壮美观,佩戴用牛筋编织而成,系有各色小石珠、小圆镜,插有孔雀羽毛或白鹇羽毛的龙套,头戴用红绸子扎成的大红花,胸前挂对圆形大钢铃;二追基本相同装扮,只是胸前挂的是钞子,以后3~6头脖子上挂的是直桶钢铃,音响不同,但很和谐;7~11头脖子上挂小铃或系花圈,赶牛人提映山小鋩锣。每组还带有报更的桃花公鸡,每天清晨四时,桃花公鸡就会准时啼叫,告诉人们已到清晨四时,应起床准备上路,到五点时第二次啼叫,牛帮开始上路了,各种铃声、铓锣声、赶牛人的吆喝声,歌声汇成一组宏亮的交响曲,响彻山野、村寨,赶跑豺狼虎豹。如果没有这些音响,驮牛是不敢行路驮运的。

  驮牛一般每天只行15~20华里,到达适应的农场地(称牛歇场),有水、较宽敞平坦,便歇脚不行,算完成一天行程,按顺序卸下驮子放好。有的放牛饮水吃草,有的烧火做饭。如果附近有村寨,有的还去买点需要的东西。下午五点左右把牛赶回歇场,按顺序栓好。这些驮牛一般是按毛色编把编把,有的一把全是紫红色,有的全是黑色,有的全是黑底白花色,有的全是沙青色。有的全是黄红色,有的全是白色,杂色一般编为最后一把。每当经过村镇时都吸引许多人前来观看,不论行走间或歇脚后,赶牛哥们都会不时哼上几首自编山歌自取自乐。虽然每天清晨四时就起床上路,但晚上睡得很早,几乎天一黑说睡,而且一般睡眠很好,都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马牛帮驮茶出去,回来时又驮着茶山人民或内地人民需要的物资回来,倒给当地的从商或内地来的行商,有的托人代售,利润分成。从国外运进的货物,当地人通称“洋货”,例如:称水桶为洋桶,布匹为洋布,火柴为洋柴,煤油为洋油,钢锄为洋锄,瓷碗为洋碗,水泥为洋灰等。直到现在,有些年长者还改不掉洋字的称呼。

  六大茶山一年的茶叶驮完后,雇来的牛、马帮结算清运费,显然是为数不少,驮着家乡需要的物资,打道回府,年复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随着六大茶山的兴旺发达而富裕,随着六大茶山的没落而不来。

  在运往昆明销售的茶叶方面,因有散茶和紧压茶,始初是堆放在客栈货仓或商店,茶叶包装大,占仓位多,堆放费用高,又不能与其他货物同放,不能受潮,否则会发生霉变,还不便洽谈买卖。后经袁允升(易武亁利贞茶庄股东袁谦六家成员)、杨星泉、雷郎然(思茅永丰号茶庄老板)等人商议,拟在昆明自购房屋,作为石屏茶邦(易武茶庄多是石屏人,外人称石屏人茶帮)在昆明堆放、销售茶叶的地点,购房款从茶邦运昆明销售的茶叶数量中承担,清光绪二十年,在昆石屏商人罗启堂帮助买得一幢瓦面楼房,位于昆明文庙直街北廊距北街口百余米处,楼房座西向东,上层正三间瓦面楼房,下层正间平房,天井两侧有耳房,占地200平方米左右,取名“石屏茶帮”。正楼供孔明牌位,奉茶祖(石屏县志写成陆羽),请清“经济特元”(易武亁利贞茶庄股东之一袁谦六兄)袁嘉谷题书板联一对,联为“为十八行省商会开先,玉茗香浓,金兰谊永;与三五友朋乡风共话,茶山梦绕,华浦春回”,横额是“云根文彩”。楼房院内还有水井、厕所、为感谢罗启堂帮忙买房,送给他一间为住房,终生使用。

  虽然购得一楼房,但在运茶到昆明旺季,一旦易武、思茅茶叶大量涌入,该楼房还是容纳不了,还得再租用一部分房子。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一日,滇越铁路通车后,易武茶多数运往蒙自上火车,运到越南海防上船运香港;也有直运越南坝溜上船到勐莱上岸,再由马帮运河内上火车达海防,再由船运香港。大大减轻了在昆茶楼的负荷。

  1950年后,在昆的“石屏茶帮”消逝,房屋被昆明市政府收为公产,1970年拆除作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