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普洱,从《普洱茶记》开始……

2020-12-25 16:49:23热度:147°C

  即使再小众,也会有人陪你读一样的书

  忘记是哪位天才说的了,那些不会讲得体话的人就要多读书,不是说读书就能变得巧舌如簧,而是读书会带给你不用取悦别人的自由和自信。当然了,讲话厉害的人,一般都是读书人。哈哈…以后会经常性推荐书籍给你,希望我们都能找到陪自己读书的人。

  今天推荐的《普洱茶记》是普洱茶爱好者必读之书,不管你是茶商、茶客、茶农、茶人都要读一读,不然怎么出去“祸害”别人,怂恿他也喝普洱上瘾啊!

  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据《云南通志》记载六大茶山中以倚邦、蛮砖最好喝。其他山头的人有人表示不服吗?

  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

  “普洱古属银生府”,采摘没有固定时节,用椒姜等调料混在一起煮了喝。说老实话,我还蛮好奇那该是什么味道的?

  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

  换算常识

  《思茅志稿》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

  一泡好茶就是一泡好山好水。“赤土”即红壤,因为富含铁、铝的氧化物而呈现红色,PH呈酸性。查了一下,红壤分布的滇南、广东、福建北部、贵州、四川、浙江、安徽、江苏无一不产好茶啊!还有红壤种橘子也特别好,比如新会的陈皮特别好。

  说几句题外话,有两个跟改名有关的故事很有意思

  一、腾冲的机场

  腾冲是当年云南抗日战场的前沿,著名的飞虎队驼峰航线的必经之地,相信很多心友都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戏就是说的就是腾冲事,前几年随着第一魅力名镇和顺的兴起,当地开始筹建机场,并为机场起了一个传奇响亮的名字“驼峰机场”,报到民航总局却怎么也通不过,原因是国家规定,机场的名称一定要和当地的地名相同,不能随便起名,当地官员只能打道回府。

  一年后,申报文件再次递到北京,总局一看怎么还是驼峰机场啊,不是说了不行吗?当办事人员忙指着行政图说,领导,我们将建机场的村子的名字改成驼峰村了,这该符合规定吧,领导当下无语。

  二、思茅的改名

  记不清是哪年了,思茅建市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过普洱茶会红火到后来的程度,但是普洱茶的重新兴起,在2006年前却没能直接带动思茅以前这个叫普洱府地区的经济,于是当地政府决定向国务院申请,将思茅改回历史上原有的名称“普洱”...

  结果和效果我就不多说了,我要告诉心友的是,引发当地政府下大如何燃烧干的茶叶决心改名的契机,就是今天推荐给你的这篇清代几百字的小文章《普洱茶记》

  附:原文(清·阮福)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以茶易西藩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判伏诛,遍历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已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