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历史考究之唐朝

2020-12-25 16:47:14热度:180°C

  千万年以来,云南大叶种普洱茶能连绵繁殖至今,由最早的"野生型茶树","过渡型茶树"到适合于品饮的"栽培型茶树",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唐前

  商周时期

  云南的濮族人民已经种茶,也有了茶叶生产制造,这是普洱茶最早有资料供推论和考据的.

  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率领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有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巴蜀之师,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八个小族人民组成,其中有濮族人居住云南省境内。

  今天云南省的兄弟民族中,相传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都是濮人的后代。再加上云南是茶的故乡,所以断定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云南的濮族人已经生产茶叶了。

  三国时期

  吴普在他的<本草>一书中有记载:"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吴普所说的荼字,照文意就是茶叶,云南在汉朝产茶,已得到证实。

  三国时期"武候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史话。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候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武候就是诸葛亮·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225年南征,到了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在他的<出师表>中曾经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进入了滇南的记载.孔明先生到了南糯山,是否真的种了普洱茶树,并因而流传至今,已不可考据了.然而当地兄弟民族之一基诺族,深信武候植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

  1988年12月16日<云南日报>第三版的"闲话云南茶事"中有记载:"传说三国时诸葛亮路过勐海南糯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孔明以手杖插于石头寨的山上,遂变为茶树,长出叶子,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以后南糯山就叫孔明山.又说普洱县之东南有无影树山,其莽枝山为孔明寄箭处,山有祭风台,山上有大茶树是武候遗种,夷民祀之.又传说云南六大茶山之一的攸乐山,也叫孔明山,当地居民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为纪念孔明诞辰,举行放孔明灯活动,称为'茶祖会'。"

  唐朝

  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金佛手可和茶叶一起泡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为现今云南省西南部景东,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地区.这一带地区已有产茶,并且行销到五百多里路程外,洱海附近蒙舍(现今云南省巍山,南涧县一带)部落饮用.这证明了唐代时期云南已生产茶叶,并且有了运销商业行为。

  至于银生城当时所生产的是何种茶叶,就无从考证据了.但是林云南的地理环境,以及古茶树的研究,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种茶,因为大叶茶种是云南的原始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