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历史考究之宋、元、明

2020-12-25 16:47:13热度:126°C

  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这段话与唐代樊绰所记载大同小异,似乎是引用了他的说法.可见宋时云南省茶叶仍没有固定的名字。

  普洱茶虽然已自唐时,极遗憾的,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介绍了十三个省份,四十二州的名茶,惟独漏了云南省银生城的普洱茶。

  然而,到了今天最能承接唐宋时团茶衣钵的,却是云南的普洱茶。

  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中国茶叶的兴盛,除了中华民族以饮茶的风尚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西藏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荣景."西蕃之用普洱"一句话,有了铁证事实。

  元朝

  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传承的起伏转折过程中,是特别平淡的一个朝代,可是对普洱茶文化来说,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我们习惯将普洱茶的起源摆在三国时代的"本武候遗种"贵农现货毛尖茶叶浮动,其实可以将普洱茶的根本追溯到中国茶的第一人时期,不管他喝的是那一棵茶树的茶叶,必定是云南大叶茶种的后代,也就是普洱茶.因为云南普洱茶是用大叶种茶,也是最原始茶种的茶菁制成的.所以中国茶的历史,就等于是普洱茶的历史。

  可是元,明以前喝普洱茶,都是没有"落款"的普洱茶,也就是有其实而无其固定的名称,对普洱茶的品茗者来说,是一大憾事!

  我们从历史传承的共鸣而产生美感和满足,往往跟这个历史传承存在的确实性是有着正面密切关系.比如,两把相同的古壶,经鉴定同样是出自陈鸣远的真品,而一者有款,另一者则无款,当然有款者价格会比较高.因为有款代表确实性较高,较容易引发更高的美感.自从元朝的普茶得到正其名之后,使喜爱普洱茶品茗者,增加了一份"名正言顺"的归宿之美。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转音写成汉字,就成了"普洱"(当时"洱"字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了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洱",纯厚浓酽的普洱茶逐渐成为西藏,西康,新疆等地区以肉食为主的兄弟民族必需食品,也是该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为叫普洱茶。

  明朝

  万历年间(公元1620年),谢肇淛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遮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名首次见诸文字.明朝末年方以智在他所撰稿,由他的两个儿子方中通,方中履于公元1664年出版的<物理小识>中记载了:"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普洱茶"一名正式有了文字可参。

  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放牧牛童时期,就看不惯人们制作团茶,以斗茶为乐的奢侈生活.立位后首先废团茶而兴散茶,于1391年下令改革贡茶"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来带动平实朴素的社会民风.中国各种茶都改头换面,惟有生产在南方边陲地区的普洱茶,由于明朝政令鞭长莫及,所以仍然保有古意盎然的团饼茶型。

  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往来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这些马帮一来一回,需走上四五千里路,足足等于唐三藏取经的历程。

  商人运来大批毛皮,布匹,纸张,刀具,还有马匹等日用品将交换到的茶叶,以人背马驮运回去。

  因为交通人马车辆很多,走出了专业的道路.其中有一条由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南端易武镇,北上经普洱镇,经大理到达丽江以南,至金沙江边的石鼓镇.那些走在云南境内的,我们习惯称之为"古茶道".由易武镇通往石鼓镇是一条铺着石块的,叫它为"石块古茶道".再由石鼓镇通过西藏拉萨直达印度,这条在云南境外的,我们叫它为"茶马大道".当然,古茶道,茶马大道并不只一条,还能通往缅甸,也有通往越南的茶马大道。

  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普洱府"由"步日部"改名以来,渐渐开拓成为云南茶叶最主要的集散中心,慢慢让商人感觉到,云南茶叶和普洱府连成一体,有了普茶一名。

  后来到了明朝末年,再更改为"普洱茶".凡是云南境内,由乔木茶树的茶菁制造的茶品,一律通称为普洱茶.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蜂拥的驮马商旅,将云南地区编织为最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