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遗忘的云南茗茶宝洪茶
2020-12-23 12:18:20热度:168°C
2020-12-23 12:18:20热度:168°C
云南的宝洪茶,曾经的云南茗茶。茶是因山因寺而得名,山、寺又因茶而传扬四方。传说宝洪茶茶香特异,而当地也流传着“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说法。
从石安公路边的江头村(海拔1550米)开始沿土公路上行,蜿蜒4公里左右的山土公路,海拔表显示垂直爬高了300米(海拔1850米)就到达了宝洪寺村。
宝洪山,古时称播雄山,宝洪寺始建于隋。鼎盛时的宝洪寺据说有99间佛堂和厢房。一时四方高人云集,雅客纷至,禅音缭绕,百姓信服,是宜良坝子里香火最旺的庙宇。
废墟中无言的石头述说着昔日的唐风宋韵。这就是宝洪寺?!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只不过是混杂在土坯民房中间,长满杂草的、一堆相对集中的土墙而已!哪里有寺庙、哪里有曲径通幽,哪里有僧人、哪里有膜拜的信徒?实实在在是对我既有想象的一种彻底颠覆!听村里人说:“以前茶厂的人还住在寺里的时候寺没成现在这样,也就是搬走后20年的时间,就成现在这样了。”
静下来,从那个仿佛大门的横梁开始,我仔细查看了一遍,看到拾级而上的一块高出很多的平地、看到柱子凹陷的印迹(柱子早已经不知去向)、看到高高的土墙顶上留下一半的断木、看到地上平整的青石板;转过身,看到尽收眼底的宜良县城,我想,这应该是“大雄宝殿”的所在。以此为中心扩展开的建筑,在左边的厢房上依稀有“团结起来去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标语,右边歪歪倒到的墙上,写有模模糊糊的“正”字,大概是选举计数后留下的;墙角下堆了很多的松毛,这里还没有脱贫,还在用树叶和灌木做柴火;后院的建筑相对保存了一点,还能看出房子的模样,住有人家。不便打扰,匆匆走了出来。在太阳下,整个院落显得格外的破败和苍凉。心中很不是滋味,我不想再惊扰这里的住户,在为我们带路的农民家买了点他们做的茶。
传说中的宝洪茶采摘精细,具有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三大特点。每年春分后清明前开始采摘,清明时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分,去除青草气,便于炒制。
宝洪茶炒制方法酷似龙井茶,曾有宜良龙井茶之称,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回潮、煇锅三道工序。炒制手法有抖、掳、抓、扣台湾茶叶花茶、揿、压、推、磨八种。炒制时根据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成形程度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杀青:是蒸发水分,钝化酶活性和初步做形的过程。当锅温140℃左右,在铁锅上涂少许桕油,使锅面光滑,待青烟消失,投入500~700克摊青叶,开始用单手掳翻高抖手势,当散发一定水分后,降低锅温至60℃左右,逐渐改用抓、扣、揿、抖手法进行造形,用力由轻到重,达到理直茶条、揿压成形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历时12分钟左右。
煇锅:目的是进一步做形和干燥。当锅温50~60℃,投入杀青回潮叶1.5公斤左右,开始采用抖、抓、掳手法,将青锅叶抖散、抓齐、理直成条,待茶叶全部柔软,有热手感时改用压、推、磨手法,进一步做形,将茶叶压扁、磨光,炒至扁平光滑,茸毛脱落,折梗即成粉末时,起锅摊凉,分筛割头除末,匀堆装箱。
宝洪茶茶香特异,人们流传着“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说法。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直平滑,形似杉松叶,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高锐,味浓鲜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成朵。
宝洪茶性寒,贮藏1~2年后的陈宝洪茶有清火解热的药理功能,因而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失望之极!一路上想,如果宝洪寺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在过去的岁月中会不会逃过一劫?如果宝洪茶不是名茶,人们会不会有那么多的期许?盛名之下,不堪的负累啊……
站在海拔1850米的宝洪村,俯看宜良坝子,滇中粮仓到是呈现了一幅风景优美田野图画。
斯寺已逝,惟石有存。
上一篇 : 2013经典之作大益丹青高端熟茶试喝分享
下一篇 : 早期8653(中茶繁体字)和8853(83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