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好坏区别方法简述

2021-01-28 09:45:32热度:176°C

  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这里峰峦秀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极适宜茶叶种植。当地人利用山石地形构筑起“盆栽”式的茶园。因茶生于岩上,故得名岩茶。岩茶属于乌龙茶之类,兼具了红茶和绿茶的优点,在岩茶之中以大红袍最为出名,那武夷岩茶好坏区别方法大家了解吗?相关的介绍如下!

  1、干香

  干香几乎是所有干茶都具备的茶气,更是区分干香好坏的最直接的依据。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的干茶置于杯中,轻轻摇一摇即可闻香。如果有杂味,就说明茶叶的质量不太理想。

  2、盖香

  盖香是指第一道茶出水后留在杯盖上的香气。盖香更是区别茶叶品种以及茶叶品质高低的最重要的环节,武夷岩茶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花香、炭火味、果糖香等。

  3、水香

  水香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4、碗底香

  碗底香是指几泡茶之后,将盖碗倒置,取出茶叶后盖碗碗底的香气。对于岩茶来说,花香,果香为茶中的上品,茶香,炭香为岩茶所必备的特点,烟味舒城茶叶茶叶招代理,返青等异杂味为茶中大忌。

  武夷岩茶采摘时间

  武夷山春茶采摘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特早芽种在4月上旬,特迟芽种在5月下旬)。一般选择晴至多云的天气采制,阴雨天不采或少采制。晴天和多云天气的上午9~11点、下午2~5点采摘的茶青,质量好。手工制作的岩茶雨天不采制。

  武夷岩茶采摘标准

  武夷岩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成熟,采开面三四叶。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肉桂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中大开面最佳。

  武夷岩茶采摘方式

  武夷岩茶采摘方式有人工和机械两种。人工采摘占用人力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处较为适用。机械采摘省劳力、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初次使用机采茶青质量较差,含有大量的老梗、老叶,长短不一;机采连续2~3年后,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1、采青

  最好雨天不采,有露不采,烈日不采。一天中最佳采摘时间在上午9-11时,下午14-17时次之,其他时间更次之。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2、萎凋

  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消失,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在日光下萎凋,将茶青匀摊在特制"水筛"放在倾斜的以竹竿组成的晒青架上。根据日光(斜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而掌握。

  3、做青

  做青的诀窍就是“看青做青”因为青是做出来的,一泡茶的好坏,往往是靠人工控制的结果。意思是把鲜叶的青做掉,使茶叶呈现刚刚好的状态。做青过程中有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工序交替进行,多次繁复。

  4、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火力,破坏酶的活性,中止发酵,稳定做青已形成的品质,纯化香气。炒青时,炒灶火力要极大,锅温逐渐增高至230℃~260℃以上。每锅约0.75公斤左右投入锅中翻炒。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翻动时不宜将茶青过于抖散,以防水分蒸发太干,不便揉捻,约二三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已柔软如棉。

  5、揉捻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中,将炒青叶压于揉捻筛中来回推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入锅中复炒,复炒温度比初炒低(200℃~240℃),时间也比初炒短,约半分钟,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揉茶时间比初揉略短。

  6、烘焙

  烘焙又分为初焙和复焙。初焙俗称“走水焙”,其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温使茶叶中一些物质受热转化。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送至焙房烘焙。复焙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因此,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7、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5~6小时。

  8、拣剔

  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补火后,将茶装入茶箱内,放在干燥的室内,待制茶结束,挑运下山,交茶庄处理(精制)。

  总之,岩茶与其他茶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香气,从岩茶的“体香”就能分出岩茶品质的好坏。武夷岩茶的香气一般分为干香、盖香、水香以及杯底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