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万能泡茶公式,村姑陈挖出3个隐藏误区,害人不浅

2022-05-07 06:05:50热度:109°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在网上搜到一个万能泡茶公式。

映入眼帘的是这句小标题:6大茶类只要这样泡就好喝,简单易懂。

显然,这样带有冲击力的表述,对于想要“一键冲泡”的新人茶友,极具杀伤力。

点进去一看,果然!不仅阅读量遥遥领先同类文章,评论的人数也很多。

若是不懂茶的朋友,可能凭着文章颇高的热度,轻易就被俘获了“芳心"。

但这种刻意语焉不详的说辞,却不得不让老茶客,在脑海里先行打了个问号。

带着警戒的好奇心,继续看下去。

万能泡茶公式是一张实图表格,总共以六种茶做参考,其它还包括茶具、冲泡比例、出汤时间等要素配比。

其中,冲泡温度这一栏,引起了高度注意。

所有茶类的温度,皆不到100摄氏度,尤其是白茶,只设置到85摄氏度。

而将视线交集于白茶,一连串的“知识点”也随之而来。

比如,冲泡比例为1:30(茶叶5克+水量150毫升),出汤时间10秒……

哎,热度高的背后,只能说一言概之,根本经不起推敲。

白茶只要这样泡就好喝?那真不一定。

《2》

白茶冲泡温度85℃?

茶圈中一直有这么一派人,坚持以85摄氏度水温冲泡茶叶。

按他们的说法是,温水冲泡,茶汤清甜;沸水冲泡,则茶汤苦涩。

通常,他们论证起来,还显得十分有理有据。

首先,是打出了“经历牌”,带着高涨的情绪娓娓道来,某次茶店的品茶体验。

“向我介绍茶叶的茶掌柜,用的就是温水,不高不低的水温,使冲泡后的茶汤,送进口中,也有别样的甜香。”

“茶掌柜还说,温水冲泡是第一选择,冷水冲泡太凉,沸水冲泡太烫,只有温水恰到好处。”

然后就是著名的“烫伤论”,不外乎沸水温度太高,容易把鲜嫩的茶叶烫坏,损耗茶叶体内丰富的物质等等。

所以,得到的结论便是,冲泡温度温水最佳。

这些说法固然看着很有道理,但细究起来,却有些站不住脚。

从工艺上来说,白茶的加工十分简朴,只有萎凋和干燥两个部分。

轻简的加工方式,造就了几乎不拿白茶的“一针一线”的风格,白茶表面结构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如同完好无损的房子,白茶的内质,是紧锁在其中的。

一场携着狂风而来的洪水,能掀起整片屋顶,而潺潺流过的溪水,连屋顶盖都碰不到。

可以见得,若以85摄氏度的水温冲泡茶叶,白茶当中的滋味物质析出,定是不够。

而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堆满苦涩物质的劣质茶,还是内质丰厚的高山茶,它的析出量都并不多。

这样一来,劣质茶当然“清甜”,但高山茶却显得寡淡无味。

温水,一下子就把劣质茶与优质茶的位置轮换了。

对于好茶来说,沸水状态下,才更能激发茶香物质,让不同沸点的香气,以坐滑滑梯一般,相应地、完全地释放出来。

同时,沸水的高温,也能够向茶叶内的物质施加更多压力,使其在短时间内,足量析出。

如同一张照妖镜,好的坏的,都能在沸水之下现形。

所谓沸水冲泡苦涩,大概又是一个劣质茶的遮羞布,毕竟好茶用沸水,从不畏惧。

《3》

盖碗泡茶茶水比例1:30?

冲泡白茶时,茶水比例是很讲究的一件事。

虽然说难不难,但多1克、少1克,对茶的风味可是有着关键的影响。

就像烹饪一盘鲜美的菜肴,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到位了,若是在最后多加了点盐,整盘的味道就都走向了咸,鲜美风味几乎尽失。

用了心思,滋味却不理想,想想真是可惜。

而茶水比例配比,也是这道理,要合适,要刚好,否则就会给人不好的喝茶体验。

110毫升盖碗搭配5克干茶,是盖碗冲泡白茶时的最佳比例。

当然,这和上文的爆款公式不一样,这样的比例,是经过多次冲泡研究,才有幸得来。

之前和朋友做过一个对比试验,实验对象是110毫升盖碗,分别投茶5克和10克。

标准比例冲泡下的白茶,浓淡适中,滋味醇厚甜爽,符合理想中的口味。

然而,在按照110毫升的盖碗,投下10克的干茶的重量后,味道很明显发生了变化。

只是小尝一口,那般涩麻的感觉就如钉子,紧紧印在了味蕾中央,让人想忘也忘不掉。

苦茶,真不是一般人能喝的!

那么,上文图中的150毫升盖碗,配上5克的干茶容量,能否做到滋味适中?

110毫升的盖碗,注水量大概为100毫升,也就是说茶水比例是1:20。

而150毫升盖碗,注水量140毫升,搭配5克干茶的比例,是1:28。

通过前文比较知道,茶水比例太小,茶多水少,茶汤就会苦涩浓酽,难以入口。

同理可知,当茶水比例过大,茶少水多,茶汤自然也会淡薄许多,显得滋味不足。

没有遵循黄金比例的茶汤,味道都走向了极端。

《4》

闷泡10秒出汤?

在茶圈中,到底是要闷泡还是快出水,向来争议不断。

有人认为,茶叶不怕闷,闷得越久,才越能感受到茶味的纯正与醇厚。

若是不闷泡,茶汤显然会味道不足,岂不白白浪费好茶的滋味。

还有人认为,既然是好茶,那就没有闷的必要。好茶内质丰厚,只要稍短的出汤时间,就能够得到一杯细腻顺滑的茶汤。

相反若是使用了闷泡,则让茶叶内质过度释放,融进茶汤中,便会呈现出浓重苦涩的口感。

这两种说法,是各有其拥趸者,且数量不少!

像万能公式中所说的“闷泡10秒”,明显属于前者的阵营。

那么,白茶出汤时究竟该不该闷一会儿呢!

一般来说,在日常的冲泡过程中,好茶,不建议用闷泡的方式。

真金不怕火炼,内质极其丰厚的好茶,从注水到出汤,在短短几秒内,便会释放出大量的滋味物质,完整地呈现出好茶的茶香与茶味。

而倘若在出汤的时候,选择多闷一会,茶叶与水的接触时间也随之加长。

其中的内在物质,也不停地悉数释放,带来苦涩味道的茶多酚与咖啡碱,畅快地游走于茶汤之中,茶味即会过浓过重。

如此一来,好茶反而失去了最为曼妙的风采。

以品茶角度出发,建议是,前几冲均使用快出水的冲泡方式,等到茶叶内质逐渐被耗尽,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加长坐杯时间。

如此做法,能够一冲又一冲,品尝到茶味最终的奥妙所在。

实际上,一款茶叶若始终需要闷泡,则代表着这款茶叶本身味道不足,所以才需要使劲闷、使劲泡,像挤海绵一样,挤出零星的内质。

而这样的茶,显然也不值得买。

《5》

网络上的观点,总是众说纷纭,真假不定。

今天也许是闷泡10秒,明天可能便是闷泡一分钟,难保不变。

然而抵得住考验,才能光芒万丈。

一些所谓代表了“真理”的话,却是在暗度陈仓、凭空捏造。

对茶叶滋味呈现而言,反倒是在帮倒忙。

若这样的话,被茶友不加分辨地听了去,极有可能,浪费了好茶。

而品茶,不就为了喝一口那醇香动人的滋味吗?

唯有,正确的冲泡方法,对好茶来说是锦上添花,尔后享受,才能更加畅快。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无论新白茶,还是老白茶,请问白茶的毫香就是枣香吗?

从台地白茶、荒野白茶、再到生态有机白茶,谁才是白茶的未来?

桂花白茶、陈皮白茶、红枣白茶,给白茶多加点料,真的会更好吗?

长期储存白茶,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参照这2个细节,选出好白茶

都说老白茶好,是不是白茶新茶很难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