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茶之路三

2022-05-05 14:36:43热度:84°C

作为一个在恩施地域众多有影响力的茶叶企业环境中,搬木的诞生微乎其微,甚至在全国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如何能够在众多企业中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才能有所区别和突出,这也一直是我比较有意识去做的事。然而三年的发展,搬木本身的成长还是沿袭了传统企业的模式,以自产自销,比重较重的规模化发展,自己有经营实际公司控制的有机茶园基地。并有意识的为了后面市场规模化的发展,在2016年成立了搬木茶叶专业合作社与周围数十户农户联营共同成长。

恩施市本身的地形属于山区,地大人稀,山路崎岖很多地方没有通大路,造成很多管理上的困难,能够有效的利用合作社经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思路。

同年搬木自己建立了搬木茶工坊,在工坊建立之初我就定义为搬木茶工坊,与传统茶叶工厂在名字上就有区别,这个区别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名字的优化,其实已经沿袭到本身生产加工的操作和格局。工厂故名思议就是批量化生产的地方,工坊伴有着对产品有创新和研发的情怀上,甚至这本身就是一个传承挖掘。这也才有了后面搬木产品规划,并没有沿袭当地所有其他企业的做法,我们只生产属于恩施自己的名茶。标志着搬木工坊正式有了自己的归属,从此之后我们看到的道路越来越明亮,在接下来的经营业印证了这一项从根本文化上的革新。

大家都知道茶叶最主要的影响首先建立在文化上的革新,大凡做茶的人都首先要从文化上去咬文爵字和从文化上构建一个独特的空间,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构建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运气和时间才能有一个很好的传播力度。在这块,我从一个朋友的作品上得到了灵感,我们品茶最离不开的就是器,没有器再好的茶叶也是没有办法去展现出来。说起器具,大家都想到景德镇,龙泉青瓷,宜兴紫砂数不胜数的知名器具,但似乎这些器具又离我们甚远,远道我们只能在器具上印上自己的名字,才能联想起来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所以搬木自己做器,搬木之器,体现在一个木字上面,木之大器,以楠为尊。用以金丝楠呈现器具之美,茶之美,原始之美。在这一块一个茶叶企业去开发属于自己的器具,用以本地的文化核心加以体现,与茶叶融合延伸才能称之为完整的搬木茶之路。

开发搬木茶之器,有一些很曲折的道路,在选材,防水,处理,异味上我都亲自全程参与,器之设计由我的理念并和楠缘陈师傅设计完成。我们选择了很多材料,要解决防水,开裂,平衡,手工制作的过程也是异常的艰辛,打坏了多少珍贵的木材,用了不知道多少砂纸打磨,一个成品才能够完全展示出来。2017年1月1日我对外宣布了我的这款产品,同时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我将这款产品定义为远古的回声,似乎从古走来,呈现在当今,与茶柔和,又能够很协调,为搬木茶友增添茶趣。

茶园的管理也是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前一章我提到过,有机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当这样的有机成为了最基本的要求还能有什么样的管理能够带来更有利的革新,和我去日本考察学习后有很大的关系,我将其定义为茶园光照管理技术。何为光照管理技术,就是利用茶园的修剪弧形来增加茶叶单位受光照面积,从而增加茶叶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大的收益产量,以及更大程度上的减小了行间通风及虫害。这一项技术通过搬木茶园的一年实验,并逐步推广至搬木茶园所有基地,未来也会形成搬木茶园的最亮丽风景。

为了增加茶园有形无形的茶感,至少目前没有什么技术来证明,在茶园栽种花木有能够增加茶园茶质的香气,从外地引进了高岭,白雪及千岛樱花树栽种在茶园,也圆了自己的一个樱花梦,在以后的搬木茶园,春季樱花遍野的时候春茶徐徐,更待佳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