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常玲服务西部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
2022-04-26 09:01:02热度:117°C
2022-04-26 09:01:02热度:117°C
2006年,黑龙江女孩隋常玲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毅然奔赴红色革命圣地——遵义,在遵义师范学院一干就是15年。
“我想为遵义的教育事业、为西部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作自己力所能及之事。”十五年来,隋常玲主动将研究领域与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贵州特色产业专用肥研发、示范及推广,服务相关企业80余家,申请发明专利18项。
隋常玲研发的红心猕猴桃专用肥在六盘水水城区示范推广。受访者供图
兢兢业业,指导培育近100名学生考上中科院、“985”“211”等科研院校硕士研究生;不遗余力,指导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个,创业平台项目1个;服务地方,带领团队研发出口茶、有机茶、无公害茶专用肥,并制定配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贵州20余个市县示范推广……扎根黔北10余年,隋常玲的足迹遍布贵州乡间村落,她用火热青春,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
“她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提及隋常玲,桐梓县高山村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令狐克书言语间满是赞许。
2016年,隋常玲作为遵义师范学院服务地方农业专家团队的一员,来到桐梓县高山村开展帮扶。在得知令狐克书面临何首乌种植技术匮乏、资金短缺的困境后,隋常玲免费为合作社测土、设计并研发何首乌专用肥,将价值2万元的肥料送到了田间地头。
“隋常玲等师院专家团队提供的技术服务保障,让我种植何首乌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令狐克书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的何首乌种植已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2000亩,带动了120户240人持续稳定增收。
除助力发展特色产业外,隋常玲及其团队还积极参与2019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稻田绿色种养与生态控害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工作,并在稻田绿色新种养模式及稻田生态调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创新。相关技术在贵州、湖南、浙江、云南等省份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教学和研发工作之余,隋常玲还深入企业建设第一线,与企业合作研发生物有机肥肥料配方、改进生产工艺、指导作物高效栽培,并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帮助石阡县石固乡建成年产肥料5万吨的有机肥厂。“厂房设计、设备选型、设计肥料产品配方都是蹲点帮扶。”隋常玲告诉记者,在服务企业和产品研发的同时,自己也积极开展科学施肥科普和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每年为贵茶联盟40余家企业提供茶树科学施肥知识普及。
多年来,隋常玲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贵州40余个市县乡镇示范推广,理论研究成果和服务地方经济效益得到了省内外相关专家、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因工作实绩突出,隋常玲先后荣获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