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从赶集到漫逛,茶叶批发市场还能是个怎样的存在
2022-04-23 04:41:53热度:109°C
2022-04-23 04:41:53热度:109°C
文章来源:中国茶业用品
城中无人空寂廖,
金银流水叮咚响,
忆往昔,热闹非凡不再。
图文声视凭能耐,
釜底抽薪见真章,
问今宵,东西谁主沉浮?
茶城业态多变迁,
人事皆宜知几何,
望江来,百舸争流不息!
茶叶在市场上出现的时候还是农产品的身份。
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里,由于农产品的严重短缺,国家对茶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由于“流通”渠道单一,又是由政府垄断,生产者和销售者没有开拓分销渠道以扩大销售的必要。茶叶批发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形成的。改革开放后,茶叶开放经营,多渠道流通格局的形成为茶叶批发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后,茶叶茶品告别短缺时代,茶叶企业个数剧增,实力弱、规模小、营销力差的企业大量涌现。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高档名优茶、礼品茶的消费比重又逐年增加。为解决“卖难”的问题,急需新的销售渠道为之服务。由于批发市场具有收集产品、分配产品、形成价格、信息集散等功能,逐渐成为理想的交易场所。我国大多数茶叶批发市场便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按功能划分,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可以分为产区批发市场和销区批发市场。
产区批发市场大多是在过去集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一些是政府有组织建设的,一般对市场交易条件要求不高,销售以茶农小规模交易毛茶为主,且季节性明显。销区批发市场大多是在历史茶叶贸易中心基础建立起来,大多是自发形成的,一般都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政府开始介入引导,对交易条件要求高,需独立的门面,为综合性市场,并以当地传统消费习惯品种为主,常年交易,兼具有配送功能。
2004年以前,茶叶批发市场大多是自发形成的,设施比较落后,管理比较粗放。
2004年以后,新近投入使用的茶叶批发市场,无论在投入资金、市场规划、市场规模、市场设施,都有较大发展。有政府扶持建立的、自发形成的,有原有闲置库房改造而成的,也有茶商承租改造的,有从副食品批发市场中分离出来的,也有房地产商投资建立的。但是,交易方式没有改变,市场还是以出租摊位/门店为主。随着我国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茶叶批发市场的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
十几年来,茶叶批发市场虽然一波三折,在摸爬滚打中看似遍体鳞伤。然而,就像衣裳需要浣洗也可以换新。而不管怎么洗怎么换,它总是要有的。
茶叶批发市场也唤作茶城、茶都、茶市,从名称上也可见得其定位远不止是交易市场,更是茶叶交易中心、信息传播中心、政策标准执行中心、茶文化传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的综合体。尽管历经热闹非凡和惨淡萧条,茶叶批发市场并没有在人心惶惶中消逝,而是以更新的姿态继续辉煌。买卖市场不会消失、淘汰,而会重构、转型。
这几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来说,既是危机的催生者也是契机的孵化器。当下,已经不是从“人气”判断一个茶叶批发市场是否景气的时代。
德鲁克说: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目前茶产业产能过剩及消费升级的态势下,茶叶消费模式已趋向生产无公害化、产品多样化、品牌名牌化、信息网络化发展,而茶叶批发市场作为茶业唯一公共市场基础设施,又会如何重焕生机呢?
21世纪最初的几年,长沙人还是喝的大杯茶。2007年铁观音市场崛起,福建(尤其是安溪)人走南闯北,把功夫茶泡法一并传扬开来。当时,有二十来万福建人在湖南发展,给湖南的生活带去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长沙的喝茶习惯也在福建人的带动下逐渐迎来了新的升级。
这几年,随着茶文化的普及,渠道通路的便利,其他大类茶也逐渐受到长沙人的喜爱。随着饮茶习惯的改变,茶器具也有了新的市场。第一家大规模的茶器具经销商永利汇的入驻,给长沙的茶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从散而小到做精做专做全,长沙也逐渐发展出了规模化的茶叶批发市场。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茶叶强省、打造千亿茶产业’的战略目标,提升我省茶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推动‘湘品出湘,湘品出境’。2013年便自主创建品牌‘神农茶都’,以茶文化为主题,并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打造了长沙市的第一条茶文化步行街。公司致力于将神农茶都打造成为集批发兼零售茶叶、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品牌之都、惠民之都,让人们带着信仰来神农茶都旅游、购物、感受中华五千年茶文化的无限魅力。”神农茶都董事长王志高先生,在回顾起十几年的闽湘茶文化之路时,既感慨又自豪,正如他办公室赫然挂着的匾额“世界只有一个神农传奇,中国只有一个神农茶都。”这是勉励也是嘉奖。
然而,在20年前,这里还只是长沙市的一个破败村子——火焰村。从城中村到公共社区到神农茶都,回溯一步步的改造之路,尽管困难重重,但安民立业、文化兴业,无不是为了发展与更好的生活。
如今的神农茶都厚植湘茶文化底蕴,以弘扬中华神农茶祖文化为己任,每年四月的谷雨节前后,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中华茶祖节祭祀盛典,来自海内外的数千名茶商和茶农代表,一起祭祀茶祖神农氏。在9.98米高的巨型茶祖神农像的威仪下,人们在心中对茶也不觉多了几分敬意与感恩。
福建的很多商户在这里渐渐融入了湖南茶文化氛围,同时,也让福建的茶文化与长沙乃至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同宗同源的茶精神渐渐深入人心。
神农茶都围绕文化做市场、贴近生活搞买卖,已成为长沙的茶旅文化性地标,引领着茶文化的升级与回归,影响着市民的品饮习惯。
湖南高桥大市场是由8个专业市场组成的批发市场,是长沙最早也是最大的批发市场,茶叶茶具城作为其中的一个专业批发市场,虽然规模相比全国其他茶城还算小的,但公司化运营模式,有整体上的规划、协调、统一,专业度较高。”
高桥茶叶茶具市场龚主任介绍道:“高桥大市场1996年就建成了,但2011年以前,茶叶茶具城还是以零散、低端批发为主。茶叶作为农产品,原就是以散料为主,食品安全和价格体系上都不规范,但通过产品结构的宏观调控,可以实现品类化、产品化、品牌化。经过近几年规划经营、规范价格、品类细分,我们才完成了从品质到品牌的提升,并更加完善了细分市场。”
高桥大市场
包装一条街
重新整合后的茶城整体化、品牌化了,目前,高桥茶叶茶具城已打造了包装一条街,成为行业首创。据了解该城还将打造白茶、黑茶、茶器具等街区,让市场辨识度更高。龚主任还说,“茶叶茶具城给消费者的不只是便利,还能提供消费担保,以极力保障正当买卖,并且避免消费者与商家的纠纷。”
高桥茶叶茶具城
然而,对于龚主任来说,茶城远不止于如此。“在人文主义时代,人们将会把更多时间用来体验,过上真正有情怀的生活,而买卖在移动终端就能完成,这些都需要有平台来转化。现在是产品过剩时代,时代的升级,使得消费群体发生了裂变,随之的销售运营方式也就不一样了。
以前的茶城是二批市场,以后将直接面向终端。而面对C端就不再是产品输出为主,而是场景输出。消费的也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体验。好比喜欢用小米、华为或苹果的不同人群,他们追求的其实也是使用中产生的独特感受。产品功能性的差异已经被弱化了。
未来的茶城将不只是商品交易,而是综合展示、集中交流的生活化、场景化、休闲化的场所,并将带动茶旅文化,营造深度体验场景,提供不同茶类、茶源、茶线的咨询服务。”
从注重品质,到注重品牌;从销售带动,到场景转化。高桥茶叶茶具城被视为“三湘茶叶第一城”,可见名副其实。长足发展,高瞻远瞩是必需,脚踏实地是根本。龚主任还表示,有方向还要有节奏,只有控制好每个节点的步伐,才能稳步发展。边改造,边发展;边提升,边宣传。无论是茶叶、器具还是包装品牌,都是茶文化的载体。
茶城可以集与茶有关的一切于一体,将之打造成茶文化场景体验场所,对传统茶叶批发市场来说,是既能适应时代需求、实现发展,又能满足精神追求的创新之举。
长沙除了高桥茶叶茶具城和神农茶都,还有一个茶叶批发市场——长沙茶市,虽然不见几个闲逛之人,但开张的商铺也不少。
长沙茶市
按传统的茶市印象,这可以说是极其萧条寂寥的现状,而实际上,两年前就已经显现出这个模样。然而,有人着急撤离,也有人坚守阵地,有人翘首以盼,也有人主动创新;有不修边幅的传统茶店,也有精心装扮的品牌形象店;有茶有器有包装有家具,虽然商户不多,也算一应俱全。
尽管如此,更多的还是边走边观望,商户们大都心里有数,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坦然,也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豪气。
再回头看,产品富足、消费升级、渠道多元化等导致的“卖茶难”催生了茶叶批发市场的形成、发展,产品过剩、消费再度升级、渠道下沉等导致的“茶业变态”倒逼茶叶批发市场关闭、转型。
长沙茶市
然而,茶叶批发市场的主体一直都是茶商集体。无论是商住一体的综合茶叶市场,还是品牌化的文化体验场所,还是纯商铺的专业茶叶市场,都有各自的定位和不同的客群。在哪里似乎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存在着。
在网络社交与线上销售极为普遍的当下,茶业的商圈也从茶叶市场阔步到了线上平台。商户不再依赖线下交易完成销售额,更多的还是人脉与圈子。门店对他们来说在功能上已发生了转变,更多的还是仓储、形象、接待。
那么,茶叶批发市场必然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存在,尤其是销区茶叶批发市场。不仅市场自身的定位要转变,市场商户也要有这样的认知,才不致上下满腹牢骚误了时机。
往后看,市场是不景气。往前看,倒更像是整装待发。再看当下,沉寂中隐藏着骚动,迷惘中带着惶恐,阵痛下带着冲劲——新事物诞生的过程不都这样吗?
上一篇 : 从批发转型,茶行业开启新零售模式
下一篇 : 3月批发销量近6.6万辆特斯拉再创季度销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