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茶书篇茶经三之造茶的制造传世经典茶文化精粹古代茶制造

2022-04-19 06:35:05热度:101°C

 

茶圣陆羽《茶经》

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

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唐代制茶工艺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飚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茶圣陆羽像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佳及皆言不佳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决。

唐代储茶罐

三之造译文:

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

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短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对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凸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会鉴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

注释:

1.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薇、蕨,都是野菜。《诗经.小雅》有“采薇”篇,《毛传》:“薇,菜也”。《诗经》又有“吉采其蕨”句,《诗义疏》说:“蕨,山菜也”。二者都在春季抽芽生长。凌,冒着。

2.丛薄:灌木、杂草丛生的地方。《汉书注》:“灌木曰丛”。杨雄《甘草同赋注》:“草丛生曰薄”。

3.京锥文也:京,高大。《诗经.矣》:“依其在京”。《毛传》:“京,大阜也”。锥,刀锥。文,同“纹”。全句意为:大钻子刻钻的花纹。

4.臆者,廉檐然:臆,指牛胸肩部位的肉。廉,边侧。《说文》:“廉,仄也”。檐,帷幕。全句意为:像牛胸肩的肉,像侧边的帷幕。

5.轮[口禾]:轮,车轮。口禾],圆顶的仓。《说文》:“簏,竹器也”《集韵》说就是竹筛。

6.竹箨:竹笋的外壳。箨,读音

ruO 。

7.簏蓰两相通,读音亦同: si 。皆为竹器。《说文》:“簏,竹器也”《集韵》说就是竹筛。

8.坳:土地低下处叫坳,小土

堆叫。形容茶饼表面的凸凹不平。

9.否臧:否,读音 pi ,贬,非议。臧,褒奖。《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每与人言,未尝臧否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