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写材料,泡杯好茶很重要!!内附鉴识好茶小窍门

2022-04-15 10:48:29热度:75°C

首先,茶一定主要是作为“入口的饮料”而存在的。因此,评判一款茶的时候,必须先摈弃关于茶的各种传说、故事、玄学、联想……只把茶简单回“茶饮”来看待。在内心营造出“就茶论茶”的清净环境,才会有喝懂一泡茶的“心理”基础。

回归寻常心去“喝茶”,弄懂什么是好茶,就相对容易了。所谓“好茶”,其实可以理解为“好喝”的茶,从“茶饮”角度着眼:“好喝”无外乎就是用眼、鼻、口,从茶的色、香、味中,具象感受到的好看、好闻、好味。这样一来,在主观上,人的思路就清晰了。

◇ 好看:观色

茶在通常情况下,是液体饮料。人们在茶饮中体会到的,更多是茶的“内涵物质”释放于水后的感受。

“观色”就是观察茶汤的状态,看看汤水是否“透亮”。“透”是肉眼直接可见的观感,茶的溶解度越高,悬浮物越少,茶就越干净透明。茶树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制作、存储空间不卫生,叶片等级低碎屑多,工艺不到位导致内涵物转化不匀,这些都会引发茶汤的“浑浊”。可以说,如果茶汤不“透”,这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当然,汤色如果是非常浑浊,常人一眼都能看出,这不是问题。但如何把握茶的“透”度,尤其是对于不常喝茶的人,脑海中缺乏横向对比记忆,是有些难度的。于是,“亮”感官标准就起作用了。茶汤不论颜色深或浅,其杂质越少,就越清澈。在光线下观察汤水,呈现的也就越亮,颜色深为浓亮,颜色浅为清亮,色不同,但总归是亮的。

“透亮”的直观感受,可以反映出茶叶自身内在的工艺、品质。在评茶时,从汤色入手,比观察“干茶”或“叶底”有意义得多。

茶汤的“不同颜色”或“深浅”的表现,与茶的品种、工艺、年份有关。比如绿茶是清淡的黄绿色、红茶是红色、岩茶是红褐色……普洱不同年份颜色也差异非常大,所以不能以茶汤的颜色不同来判断茶的好坏,不同的茶,不具备可比性。一般经验认为,在同一品种、工艺、冲泡的条件下,颜色越深,代表其可溶性内质析出越多,茶叶品质相对更好。但这也是不能脱离“透、亮”这个感官标准的。

◇ 好闻:闻香

香气令人愉悦,对人类有着与生俱来、不可抗拒的魔力。饮料中有香,会增强人对饮料的认可度,茶也是如此。好茶,香味是不可或缺的指标。

一泡茶,倘若香气越显、越经久,这茶越好。至于香气的种类,这并不重要,感到舒服的便好。这有如香水,种类虽多,但都有人爱,人们对香味的取向各有不同。再则,对茶香的判断,也没有确切的标准,每个人的阅历和敏锐度,会有差异,对香味的拿捏尽然不同。没吃过荔枝的人,如果茶中飘出荔枝香,就说不上来,即便是提示了,也会不置可否,非要具体描述,可能就会用其认知范围的某个味道表达了,这都不是问题,关键闻见了香就行。

茶的“香”,因生长环境、品种、工艺不同,表现是多元的:有的茶从头到尾是单一香型,比如大部分绿茶;有些香收敛在“成茶”的不同位置,在冲泡过程中,析出时间不同,于是在不同时点,人可以感受到不同香味,俗称“香有层次”,比如山场工艺均好的岩茶等;有些茶的各种香,已然析出在叶表,冲泡时,同期释放,不同成分的组合形成了“复合香”,比如某些白茶……

无论是什么茶,呈现什么类型的香,同一类属的茶比较,始终是以香味显著、持久度做为评判茶品高下的标准之一。“显著”具体表现就是能被轻易闻到;“持久”表现的是香味的延续时间和呈现层面。茶内涵物质越丰富,工艺越好,生成的芳香物质含量会越高。芳香物质含量越高,溶于水中的比率就会增大,就越能从水中喝出香味,引发“口齿生香”的感受。

◇ 好味:口感

“口感好、滋味好,喝了还想再喝”,是大众对饮料的通俗感受,对茶也是适用的。一杯茶饮的口腔感受,包含了“水与味”的因素。

“茶汤”之所以是茶,就是因为“茶水合一”,这种感受是茶入口中,“水即茶,茶即是水”的顺畅感。茶的内质越丰富、工艺越好、生成的可溶性物质越多,在冲泡中,茶水就越富足,其茶汤给予人的感觉就饱满顺滑,且无论茶的滋味感强弱与否,在口中呈现的总是茶的味道。反之,给人的感受就是“茶水分离”的水味,缺乏茶味。

除了茶的水感,能从茶中品出更具体的感觉就是“味”了。市面上的饮料之所以大部分是甜的,因为甜味与香气一样,能给人带来愉悦。人们喝茶也是在追求愉悦的感受,所以,好茶中应该能被品出“甘甜”。在成茶的自然状态下,从茶中能品味出的甘甜感觉越多、越持久,这泡茶也就越好。

茶中的甘度,和茶的品质关系密切。在滋味中越能被品味出甘甜的茶,其山场、工艺越好。好的山场出的茶,苦味物质少,果糖与氨基酸含量都高,果糖可以直接生成甜味,氨基酸可以激发口腔生津,把茶中咖啡碱的苦味,回出甘甜味;好的工艺,尤其是乌龙茶,走水彻底,发酵均衡,在口腔中的感受,较少出现涩味,而涩味正是茶叶内涵物质没有得到转化的留滞味,在口中不仅不能化开,还会加重苦味,“苦涩不化”往往是“劣质茶”的代名词。工艺越好的茶,一般涩味少,回甘度越好。

茶,在早期人类社会作为药而存在的,后来因为发现其具有日常保健功能,经过长期的长期驯化,最终走入生活,成为日常饮品。药是茶的原始属性,苦味是茶的原味,也是茶味的重要组成要素,不苦不是茶啊。但苦和涩是两种不同味道,只是经常一起出现而已,前面说过,这和工艺关系很大。所以好茶呈现的“苦味”,应该是清晰的、干净的、无杂的,而且是很容易回甘的。从滋味角度看,茶的苦度越清纯无涩,回甘越明显、越快,茶品质就越高。而不能以苦味浓淡作为茶好坏的依据,在一杯好茶中,苦味越浓的,经常回甜也浓。

因此,在口感角度,茶汤越顺滑、回甘度越高、越无涩味,茶的品质就越好。

◇ 老茶客喜“特”

掌握了上述基本的方法,对于茶饮的品质评判,心里自然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但是,对于爱茶,且长期享受茶汤的老茶客,这些只是基础,他们还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特”。

茶树,是一种被人类长期驯化的植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根据普遍口感的取向,对其进行过不断的优选,目前的大部分的茶种,在相同工艺下,一般呈现的都是该品种的普遍共性。虽说如此,大自然也经常还会因为“山场、树龄的不同,品种的变异”,赋予茶神奇的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表现在成茶上面,就是特殊的香味、滋味,层次的多元等……

资深茶人总是喜欢透过茶的共性,品味出茶的特性,并以此为乐,或许在他们眼中,这也是一项好茶的标准。

                        

                        2021年7月2日于听雨禅居随笔

喜欢品茶的秘友可以关注“听雨禅居”,只论茶,不卖茶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