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地图上线在线围观采茶制茶!网友盼沉浸式“国风”文旅项目深度...
2022-04-12 11:56:52热度:112°C
2022-04-12 11:56:52热度:112°C
2019年的春天,市民罗瑶在四川蒙顶山上的老银杏树下,喝着微苦回甘的新茶。当时春分刚过,雾气时常从山间游过,这让习惯喝咖啡的罗瑶感受到“中国之美”:“风景像水墨画一样素雅,茶饮口味也不浓烈,但回味悠长。”
去年此时,疫情阻止了罗瑶和朋友相约“茶山寻茶”的旅游计划,她只能在网上购买茶叶慰藉。像罗瑶这样的人不少:豫园集团旗下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东家APP数据显示,去年平台茶叶品类总体销售额增长了200%以上。
如今正是全国春茶开采的时间。今年,东家APP上线“春茶地图”,汇聚全国8省、14个核心产区的百大茶山,包括多位非遗大师在内的154位春茶匠人在线采茶,让用户既能远程观赏茶山之美,了解茶叶知识,也能直接在原产地匠人处消费。
“目前在线经济直接‘带货’的多,能把消费与国风之美、文化之美结合的太少。”罗瑶希望有更多深度融合的线上文旅产品。同时,不少市民也表示,随着“国潮”“国风”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接受,期待能有更多深度体验的文旅项目满足消费需求。
东家APP推出“春茶地图”
点开地图,能看到春茶原产地直播
昨天晚上,打开“春茶地图”,罗瑶找到地图右下角的蒙顶山,点进去正是自己曾品尝过的“蒙顶黄芽”的众筹活动。距离众筹结束还有21天,目前筹集金额已是目标金额的两倍。直接拍摄自茶产地的茶树,让她回忆起两年前旅行的场景。有30多年经验的制茶人杨何介绍的“三炒三揉三晾三闷”工艺和“闷黄”流程的把握,也让她对这道茶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不光有实地拍摄的视频图片,不少茶叶匠人干脆“直播”采茶制茶过程。
“绿茶(碧螺春)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施跃文,进入采茶季节后,最近两周已直播数场,不仅在线跟网友在线交流品尝碧螺春的感受,还把采茶、炒茶全程都“晒”出来。他不戴手套,徒手在200℃的炒锅中炒茶的“铁砂掌”绝活,让不少网友惊讶。他介绍说,自己生于炒茶世家,7岁开始学茶,50年来一直坚持传统土灶锅手工炒制:“手能感知温度,做出来的茶是机器无法比的。”
施跃文直播“徒手炒茶”
被问到怕不怕“手艺被学走”, 施跃文说,不论村里人还是外地人来学,他都免费教:“做茶是学不完的。我奶奶炒茶时能做到每一根茶叶上都有绒毛花,我还需要努力。”
带货之外,能否多些沉浸式“线上文旅”产品?
在施跃文今年春茶的众筹页上,距离项目结束还有34天,他的认筹金额已经达到目标金额的668%——远超预期。
东家APP联系到施跃文是在2018年初,当时他对“线上销售”没有概念,只是听说东家APP是“汇聚各行业匠人的网络平台”后,他答应入驻,愿望是“希望网络给老实做手艺的人一个机会”。
当初东家APP团队手把手指导上网,如今施跃文已能熟练地运用多种直播工具,积累了不少粉丝:“很高兴,碧螺春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3月16日,多地共同直播采茶
同样玩转网络的还有“中国白茶特殊贡献者”王奕森,今年3月16日在东家APP直播春茶季活动时,正好是他90岁生日。
“对于茶叶、手工艺等产品,除了消费本身,我们也看重背后的故事和传承。”市民许磊看了王奕森的直播,听他讲述如何突破白茶工艺难点的故事,十分感动:“现在讲究沉浸式消费,这样的直播也是一种‘沉浸式’。希望我们的线上经济能有更多李子柒、王奕森式的文化浸润式消费。”
疫情之后,匠人与“国风”文旅产品能否联动?
去年,杭州出台了2部地方性法规并印发《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真品龙井”须有专属的“身份证”。
对此罗瑶乐观其成:“我周围的80后、90后一代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体验,喜欢根据节气选择出游区域和出游目标,既感受自然与传统之美,又把文旅与消费相结合。”在她看来,有保障的当地特产,远胜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这类地方法规,说明对当地特色文化加强保护的观念正在建立。”
有不少城市人希望体验采茶生活(资料图片)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今年清明、五一小长假有望迎来出游高峰。许磊很希望看到王奕森这样的匠人及其工坊、产品能与文旅产品结合:“这些匠人代表着当地的人文风景,但除了东家APP这样的专业平台,还很少有线下文旅产品涉及。疫情之前,前往法国、日本等国就有手工艺寻访路线。我们为什么不能设计游客参与采茶、制茶这样的深度体验式文旅产品呢?”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 简单带你,了解‖碧螺春‖
下一篇 : 2020年春·不得不贵的洞庭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