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普洱茶饼一般都做成357克?

2022-04-10 02:42:45热度:131°C

一筒茶7饼

357*7=2499≈2500g/2.5kg

一件普洱茶(传统大件)12筒

12*2.5=30kg

整数,便于交易时的计算。

同时亦可看出,普洱饼茶的357克型制,应是在我国全面实行公制(1959)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使用司马斤、库平两的时代,普洱饼茶型制绝不可能是357克。

转载一篇相关文章《357克的前世今生——普洱茶规格考》

当下市面贩售的普洱七子饼茶,其规格多为每饼357克,每筒茶七饼。那么这一饼357克的规制,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发现当下不少人的观点是“七子圆茶,七圆一筒,每圆七两,重四十九两,折合每片357克,每筒5斤(7*357=2499克)”。更有甚者,将术数命理引入,从357这个数字中看到了阴阳五行,天地万物……

先不提术数命理这么高大上的话题,单只探寻七子饼茶规制的形成,发现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有如下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从其中“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可知当时的圆茶(饼茶)确实是一饼七两,到与前文观点吻合。

可是在“雍正十三年”的那个时空,一两是50克么?

我们常听到一句成语“半斤八两”,比喻不相上下之意。可是“半斤”如何与“八两”相当呢?古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制定度量衡,其中便设十六两为一斤。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十六两为一斤”被一直沿用。明清两代采用营造、库平度量衡制,一斤仍然是十六两。清康熙帝颁布的《御制数理精蕴》中对度量衡详加考订,并用万国权度原器与营造尺、库平两进行校验。当时的一斤相当于公制596.816克,而一库平两=1/16斤,约合37.301克。

民国4年(1915年)1月7日,北洋政府公布《权度法》。其第二条明定甲制营造尺库平制以及乙制万国权度通制并行,重量基本单位是库平两,等于0.公斤(千克)。可见此时的度量衡制度仍有沿用旧制,只是增加了“万国权度通制”(公制)与之并行。

国民革命之后,取代北洋政府的国民政府以市用制取代营造尺库平制,于1929年(民国18年)2月2日制定2月16日公布、1930年(民国19年)1月1日施行《度量衡法》,其第二条:“中华民国度量衡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称曰市用制”,其第五条规定“重量以公斤二分之一为市斤(简作斤)……一斤分为十六两”,其第六条规定“两:等于斤十六分之一即十钱(0.0625斤)”。此时的一斤已经等于500克,但一两为一斤的1/16,即31.25克。但民间仍多沿用旧制,即一斤约600克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国的市用制沿用了一段时间。195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十两为一斤”。此时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旧制,但将一斤十六两改为一斤十两,一两的重量亦改为50克。

从“每圆七两”推出一饼茶重357克,只能发生在1959年以后(且不提此时7两=350克≠357克),决计不可能发生在“雍正十三年”。而《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和后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显然也是和术数命理扯不上关系的o(╯□╰)o

清代1两=37.3克,1斤=596.816克≈600克。即使在普遍同行公制的今天,司马斤、库平两制度仍在中华文明圈的国家地区中的粮食、菜市场、中药材等传统民生领域沿用,现在在中华文明圈的国家和地区中仍多有可见,比如在台湾,1台斤 = 0.6千克 = 600克。台湾乌龙茶常见的300克包装,正是“半台斤”一包。而香港澳门地区多采用与库平两略有不同的司马斤,1斤=16两≈605克,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亦如是。

按照我国近现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在颁行《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的时代,一个圆茶七两,应该约相当于现在的261.3克,而并非是357克。从“每筒四十九两”——“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百斤给一引”则可认为是为了方便计算,将98斤约做100斤。在库平两时代,即使是改变茶饼规格,也应该是整数的“两”或“钱”,而不会有357克这样颇具“现代气息”的规格。现代的“357克”,应该就是在采用公制之后,一筒7饼=2499克≈2.5公斤,一件12筒约等于30公斤。出口商品多衡量整件的规格重量,一件30公斤,无疑是便于计算的。至于现今业界常见的15公斤一件(6筒)的规制,则是起于2004~2005年间。这种包装规格在现代流通体系下更为便于普洱茶以件为单位流转搬运。

太过久远的普洱茶,或因无实物资料无法考证,或因老茶多存于香港等地,仓储转化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重量衰减,无法还原最初的重量。现在可靠的老茶中,知名的“可以兴”茶砖,重约375克,约为旧制10两,明显有便于计算的意涵。

而今,普洱茶的规格已然多种多样,虽然357克饼茶仍是市场主流,但市场上已可见多种规格及型制的茶品。在选择如此丰富多样的今天,聊到357克的前世今生,既是一种对历史的负责,也不妨聊作茶间的玩笑。

(转自:天威德成经典普洱茶文化)

云南普洱茶七子饼为什么是357g?——容易称,容易算,容易运送

普洱茶茶饼一饼茶并不是一个整数,而是一个零数:357g。为什么是357g,而不是其他的重量,有4大奥秘,其中一个就是便于计算与运输。 普洱茶通常是七个茶饼包装成一个茶筒,称之为“七子饼茶”。1筒茶共7饼,总重量约等于5斤,平摊下来每饼是357克。 所以,普洱茶虽然每一饼茶重量是个零数,但是一筒或一篮在加和之后接近整数,便于厂家的销售和管理。 建议看完小视频分享的普洱茶小知识,这样你就对普洱茶茶饼357克认识更深入一些了!

1、357克便于计量与管理

普洱茶兴于两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时期的皇族。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普洱府,并在普洱县专设贡茶茶厂,普洱茶于1732年正式列入《贡册案》,从此名扬天下。

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便于统计、征税和交易,就为普洱茶圆饼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度量衡,每桶7圆5斤重。

清末民国后,普洱圆茶随华侨销到了海外,侨销圆茶历史由此展开,茶饼的重量计量方式也脱离了中国传统的“两”,改用国际通用的“克”。

当时“中茶”(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拥有全国茶叶的出口权,为了配合出口,中茶公司要求下属茶厂生产每件30kg的普洱茶。

按照国际计量单位,一件是一打,也就是12筒,每筒按清朝时候的习惯是7饼,这样算下来每饼的重量就是30kg/12筒/7饼=357,14286g,约等于357g。这就是普洱圆茶每饼357g的由来。

2、从易经的角度来解读

首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阳数之和为25,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

而阴为月(阴数为2、4、6、8、10),为水,凝静水平。阴数之和3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玄机所在。

取3、5、7为中阳,是个吉数。

3、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

有人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解读了357,寓意是:3+5+7等于15。15为月圆之日,是相聚的日子,象征团圆。

更多茶知识添加南茗佳人高级评茶员挽月:

对于云南普洱茶饼357克的来历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如果你对此⼀无所知或⼀知半解的,那就看看下⾯普洱茶的介绍。357克是相对于饼茶来说的,普洱散茶、沱茶就不是这个重量了,小饼茶也不是。

对于历史来说,普洱茶兴于两千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时期的皇族,普洱茶饼,也有称七⼦饼茶的,每饼重357克,普洱茶饼为什么是357克?就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历史解读

古代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的纠纷,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目的是便于统计,便于征税,便于交易。比如古代圆茶(即七子饼)为每圆重7两,七圆为⼀筒,重49两(16两为一斤,49两合当时的3.06斤);32筒为⼀引(重98斤),接近100斤。

建国后,七⼦饼的重量定为357克,则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接近整数,如“⼀筒重7片×357克/片约等于2.5公斤;⼀篮重12筒×2.499公斤/筒=29.988公斤约等于30公斤。这样⼀来,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和之后就成为⼀个整数,便于普洱茶生产厂家的进销管理。

所以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其他解读

有人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解读了357,寓意是:3+5+7等于15。15是相聚的⽇子,象征团圆。 也有人从易经的角度来解读了357克的意义,⾸先357都是阳数(阳数为1.3.5.7.9,阴数为2.4.6.8.10),阳为日,为火,变动不拘;阴为⽉,为水,凝静,水准。阳数之和为25(1+3+5+7+9),为太阳律的运行规律,而阴为月,阴数之和30(2+4+6+8+10),这也是每个月30天的暗藏⽞机,月就是这么来的,易经包含的天文历法,中国传统文华多么伟⼤啊!

357之数字⽞机,3为三才:天、地、人,5为五行,7为少阳,为震为雷为龙。

可以说普洱茶357之精髓在于,以龙之精神,遁阴阳五行之规律,达到天、地、人之合和,龙之精神及中国文化之精神,缩小到茶文化来说,就是茶道精神。

七者,少阳,为龙,变动不居,普洱茶变化多端,收藏品饮丰富多彩。

五者五行,变化之规律,五味,普洱茶五味调合为最高境界。三者天地⼈,三生万物,品茗收藏需天时地利⼈和。

357,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小茶控品鉴装 昔归白莺山古树猫耳朵黄金叶龙珠普洱生淘宝¥98.00去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