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茶、讲茶、泡茶、喝茶,三八妇女节,说说茶圈的这些女子们

2022-04-06 14:32:51热度:192°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些年,一直听到女权这个词。

比如在某一个事件里,当舆论偏向女生一些,就会有人说,妥妥的女权主义。

又或者,某个女性接受采访,讲了一些有关独立自主的话题,也会有人戴帽子,说,真是女权。

看来,新文化运动兴起一百多年了,还是有人觉得,女人要想独立自主,就是在争女权——在这个语境里,女权是一个贬义词。

其实,我们这一代女生,是从小被男女平等观念灌输着长大的,在二十四岁之前,我们一向理所当然地认为,男女是平等的,社会地位平等,家庭地位平等,工作权利也平等,恋爱,自然也要平等。

后来,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约谈一个VC,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主流社会更加认可男性。

在同等条件下,一个由男性主导的项目,相比由女性主导的项目,拿到投资的可能性,要高百分之五十。

那一夜,李麻花没心没肺地睡着了,而我,在阳台上坐了很久。

安安静静地让现实,把自己从小树立的观念给打碎,这个过程,太痛苦。

蓝小笛安慰我,他说,你外表是个女人,但骨子里是个男人,只可惜这个投资人没有透视眼,没能看清你。

我翻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后来,我们用蓝小笛的名义去做了项目书,让他牵头,183身高,宽肩长腿的他往那里一站,再加上我们项目的各种优势,很快就谈成了。

那是2014年,离今天,有8年了。

《2》

前段时间的新闻,我最关注的,是铁链女。

当时,清华大学的颜宁教授在微博呼吁大家多多关注此事;当时,谷爱凌正在冬奥会上拿奖牌拿到手软。

刷信息间,我看到了一条特别令人醍醐灌顶的留言。

“这两个风光的女性与铁链女之间,只缺了一根闷棍”。

一语吓醒梦中人。

原来,无论时光荏苒了多少年,女性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在某些特定的人眼中,仍然是远古时代那个谁有力气谁就能扛回家的物品。跟一件家具,一袋粮食,一头鹿,并没有太大区别。

说好的男女平权呢?从小到大听惯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呢?

实在令人崩溃。

原来,在大多数没有被文化教化、被文明驯化过的“人”的脑袋里,女性只是一个附属品,就像鹿鼎记里的那只鹿,谁力气大,谁就能把它逮了杀了吃了。

分外悲凉,又反驳无能。

《3》

所幸,在我们茶圈,是一个相对比较男女平等的地方。

制茶师,大多数是男性,而茶叶销售者,大多数是女性。

这个分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有太大意见,而且,还甘之如饴,没有打破平衡的欲望。

制茶,是一个需要熬夜的活,是一个需要力气的活。

福鼎白茶,春茶季的时候住在厂里,S师傅总是三更睡五更醒,中间还要起来一次,看茶叶的萎凋情况,是否要调节室内温度以及干度。

到了白天,茶要搬到院子里晾晒,这更加需要力气,一筛一筛的茶青搬出来,到中午,搬回室内,待到下午,再搬出来,晾到傍晚,再搬回室内。

一个茶季下来,人瘦上十几二十斤,是很正常的事。

没有点力气的人,腿脚不方便的人,还真吃不了这碗饭。

武夷岩茶则更甚,是连轴转的。

采春茶的时候,做茶要做一整夜,第二天白天接着继续做——这就需要至少两个班次的男人,一班晚上做,一班白天做,这样才能保证白天采下来的青,能及时摊晾,而到了晚上,这些青能顺利杀青、揉捻、发酵、走水焙。

并且,这种工作时间的安排、两班倒的分配,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横跨大半个乃至一整个月份!

五月一整个月。

这种黑白颠倒的工作时间,换一个女性制茶师,基本上很难坚持下来。

尤其,最早做武夷岩茶,在没有机器的年代,需要手工摇青,女子就更加做不来这份工作了。

手工摇青,胡一刀跟我比划过,是要长时间地摇晃茶青,抖动它,让它生成均匀的绿叶红镶边,没有大几个小时,是摇不好的。

这种活,男人才能干得成,他比了比他的肱二头肌——难怪第一次见到他,觉得他的身材比例极像大力水手,原来是摇青摇出来的。

歪个楼,未来,想练胸肌和臂力的男生,是不是可以不再去健身房傻傻交钱,而改去茶厂当摇青学徒?

这工作既锻炼身材,还有钱拿,多么划算。

《4》

卖茶,需要讲茶,泡茶,喝茶。

这些水磨功夫,细致的事,只能女生来干了。

我们可以想象和接受女生的纤纤玉手抓握盖碗,手腕翻飞玩转盖碗。

若是面对一只毛绒绒黑乎乎还生着茧、指节粗大的手呢?

这画面有点不太美好,连带着这只手泡出来的茶汤,也不那么香了。

当然,现实中,也不乏男性成为茶叶销售人员,但相比茶圈的女性销售者来说,只是凤毛鳞角而已。

毕竟做销售,女性性子柔软,更容易生成单子,也相对更加能应付客户的种种刁难。

柔,能克钢。

比如遇到一个不太懂的茶客,明明一泡好山场的岩茶,他竟然喝出外山的味道,这要是换作一个男性销售者,比如武夷山胡歌,估计要翻出他家的山场证明甩在桌面上,闹得很尴尬了。

但如果是一个女性销售者,就会敛了脾气,温和地解释,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让客户最终接受并喝懂这款茶的美好之处。

可见,需要力气活的时候,男人上;需要轻言细语谈判外交的时候,女人上。

在这一点上,武夷茶圈分配得很妥当,妥妥地让男性与女性,达到平权。

谁离开了谁,都不行。

于是,武夷茶圈有很多夫妻店。

就像三道重火老板娘说的,我老公做茶我卖茶,男主内女主外,多么欢乐。

《5》

最早,在村姑陈大学实习的时候,福建茶圈里的女性,还局限于一些没有太高学历的姑娘。

她们大多中专毕业,有着姣好的容颜,但由于不是福州人、缺乏人脉,所学专业又不太好找工作,也由于学历所限,去世界五百强工作是不太有机会的——就算去M里做点单员,工资也太低了些。

SO,这些妹子们,纷纷投身了茶圈。

那时节,福州的茶馆里,都是年轻漂亮的妹子。

那时候卖茶还不需要太专业,她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了。大多数时候,只负责给客人泡茶,闲聊一番,顶多讲一些简单的茶知识。

通过跟客户的熟悉程度,卖一些茶,拿提成。

她们大多来自湖南,四川,江西等内陆省份,随着家里的亲戚姐妹,跋山涉水,来到异乡。

她们当中的有一些人,在茶馆结识了中意的男性,就在福州结婚成家了,先生出资,她出去自己开了一家茶叶店,通过先生的人脉卖茶,日子也能过得风生水起。

还有一些人,赚几年,存一些钱,回老家嫁人,也开了一间茶叶店,虽然收入不高,但慢慢做下来,三五年之后,也会有稳定的客源,有了口碑,小康生活是不成问题的,至少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不至于伸手向先生要生活费。

总之,茶叶销售这份工作,赋予了她们在学校里并没有掌握的一技之长,也由此获得了立足社会的人脉与本事,比学历证明,更加牢靠些。

未来的漫漫人生,在茶香里,也能过得比从前圈层里的那些姐妹们,要好上许多许多。

《6》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茶圈里的主流,不再是当年那样的小姑娘了。

而是以成熟女性为主的群体。

这部分女性有家底,有人脉,有资源,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虽然未必十分懂茶,但只要懂那么三五分,就比素人要强上许多,在茶客面前,也能侃侃而谈几刻钟,成为半个专家、老师。

她们可能是成家之后,孩子上幼儿园了,为了找一些事情打发时间,才开了间茶叶店的。

也有可能是自身人脉足够丰富,不开茶叶店怪可惜的,在朋友的推动之下,便开起了店。

更有一些,是想实现自我价值,算来算去,卖茶是成本最低、门槛最低的行当,但又苦于不懂茶,遂代理了某些茶叶品牌,凭借自己在本城的交际圈子,销售出货,忙得不亦乐乎。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总之,利用人脉与圈子卖茶,都是这些茶圈女子最本质的销售策略,也是她们在圈子里的立身之本。

一个有稳定婚姻的女子,衣食不愁,闲了,开一家店,装修得有情调一些,放一些茶在店里,招一个小妹坐店,自己有时间就过来照看一下,固定的朋友和固定的客户来了,有人招待,工作时间灵活,投入成本低,这店还能招徕一些新的人脉与新的资源,促成新的项目与合作。

多么美好的一桩生意。

是以,这些年来,成熟女性为主的茶圈掌柜队伍,日益庞大了起来。

《7》

对于女子来说,卖茶,其实是一份不错的职业。

不需要科班出身(相比财务人员),不需要考证(相比会计师),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相比律师)。

学一些识茶赏茶的技巧,学一学茶叶的分类、工艺与历史,学一些简单的冲泡方法,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

不用出去拉客户,也不必费劲巴拉地应酬。工作环境极佳,风吹不着雨晒不着。

喝茶的人文雅,来店里的客人,甚少是粗俗的,就算自带三分匪气,也在茶香里抚平了。

开茶叶店,如果不是太豪华的装修,成本不会太高(相较别的行业而言),且库存不大,卖不掉自己还能喝掉或者送礼送掉。

闲暇的时光,坐在雅致的店里,临窗看书,听曲,喝茶,种茶,养草,交朋友,聊天,玩茶具.....悠闲得恍如旧时女子,一天的时光,就这样流水般地过去了。

傍晚的时候,可以关了店,回家吃饭,再携了夫君与儿女,散步消食,享受人间烟火的平凡幸福。

哪怕未来,平地起惊雷,生活有了变故,自己有一份事业,有一技之长,任它风高浪急,也自巍然以对。

进可攻,退可守。

无论女权社会也好,男权社会也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总要吃饭、生存。

拥有一技之长,女子才可以把日子过得恬淡而富足。

成为那个遗世独立的,佳人。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