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好茶叶没有好市场的症结
2022-03-10 16:50:31热度:320°C
2022-03-10 16:50:31热度:320°C
立顿的案例给我带来了四个思考:一、无论是餐饮还是快消品行业,只有标准化才能规模化;二、标准化的前提是重新认识产品,跳出“原料”的逻辑,虽然中国人特别注重茶道,但相信中国人的崛起之路茶要“轻饮”;寻找突破口之道,茶企与茶企的竞争根本不是原料的竞争,未来的竞争在于场景、渠道、文化、技术、模式和其他方向;四、只有强大的品牌也能保持强大的产品生命力,专注于品牌建设和品牌文化,是赢得消费市场的关键。
中国茶品牌应该怎么做?
1、做一个好的产品。好的产品是品牌的基础。一个好产品的标准是标准化、标签化、符号化、产业化、规模化等,至少让消费者容易识别和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中国大部分茶叶只能算是原料,不能算是产品。
我的建议是改变“原材料”的竞争思维,认真打磨产品,而不是“产品”(原材料)一上来就卖。时刻提醒自己,我是“真品”吗?是否符合我上面所说的标准,如果不符合,我该怎么办。
2、讲好故事。在讲述品牌故事方面,中国更糟糕。在英国有一个成功的品牌叫立顿,现在已经成为都市白领生活方式的标志之一。以立顿为代表的欧洲品牌,在闲暇落日的午后,谈论着泡一杯立顿红茶,听听古典音乐,看书。小资生活也是这种下午茶文化,席卷中国市场。而中国茶商则在谈论产地和品类。如果他们真的做不到,他们会以20多年的性格作为保证,证明他们的产品没有问题。
我的建议是在拥有“自有品牌”的基础上,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消费者不会为它买单,而不是讲述中国茶的故事。
3、建立品牌知名度。几乎所有中国茶叶企业都没有品牌知名度。他们仍然专注于茶的自然属性并销售原材料。在品牌命名上,他们依旧遵循“原产地+产品”的思路,如:云南普洱、信阳毛尖、美潭翠雅等,看似品牌策略正确,但实际上已经进入死胡同。云南普洱、信阳毛尖等名字不能私有化,所以不能形成品牌。只是粗略的品类划分,但这种划分还是降低了消费选择的门槛。
就算砸了广告,也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傻傻地宣传这个行业,对自己一点都不好。从专业上讲,没有品牌资产的积累。
我的建议是从品牌文化、品牌符号、产品包装、产品故事等角度来做。
4、反复思考茶文化。浓郁的茶文化是中国茶叶的优势,但也束缚了商家的“想象力”。“茶禅一味”的文化袈裟,成为茶文化表达的“紧箍咒”。消费者听得越多,就越煳涂,从而堵塞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茶文化应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就像星巴克一样,现在不仅卖粽子,还卖杯子……星巴克,不是咖啡,而是年轻人的空间……同样,茶不应该只是茶,什么是茶,就像立顿茶文化的重点不是茶本身,而是社交带来的私密感和亲密感。
我的建议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茶品,时时问自己:“我的客户是谁,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我靠什么来粘他们,我满足了什么样的精神需求。”
5、再次了解用户需求。现在生活变得更好了,物质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需求。茶产业更应该关注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在宣传上,从强调珍贵、稀缺和工艺的角度,变成了赋予茶以灵性的东西。比如小壶茶,为什么能达到30亿规模,其实是在解决用户的基本需求,比如:携带不方便、喝起来太麻烦、信息不对称等。
上一篇 : 蒙顶山茶核心区千亩茶园出新绿,理真甘露首批春茶今日开采
下一篇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喝茶好处多,咱中国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