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牛早:背后的是与非

2021-03-04 12:08:01热度:105°C

商网消息2000年,从浙江初嫁西山的“乌牛早”无声无息;此后,风生水起,身价一路看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06年,更因“早产”先机,被人恶炒成“新春第一锅碧螺春”。对此,农林部门紧急呼吁,为保地产碧螺春品质,应尽早革除“乌牛早”头上的“碧螺春”之帽。2007年春,昔日“新贵”已走向没落,由此引发的争论却刚刚开始。

与去年此时相见时的眉飞色舞相比,这两天西山镇衙甪里村茶农郑云,满脸疲倦。7亩地的“乌牛早”茶树是挖是留?让他左右为难。

留下来,前景黯淡。郑云毫不讳言地算了一笔帐。今春,郑云家总共采摘了近200斤“乌牛早”鲜叶。按去年同期收购的价格一算,200斤鲜叶预计能卖到近6万元。但事与愿违,今年仅卖到1.5万元左右。

是什么导致价格雪崩?郑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3月初的“倒春寒”冻伤了大量提前暴芽的“乌牛早”,二是因为鲜叶收购商不再像过去那样热情高涨。

“不能收!收了‘乌牛早’炒制碧螺春,我们会被摘牌的”,3月初,记者在洞庭东西山采访时,一些茶叶门店贴出“不收乌牛早青叶”的告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商称,今年有专门通知要求,一律不得收购“乌牛早”鲜叶,并用于炒制碧螺春。

强势压制“乌牛早”,让一些种植者始料未及。一位金姓茶农说,自己总共种了5亩“乌牛早”,好在得到一些朋友的支持,炒制出来的“乌牛早”干茶才得以售卖无忧。据称,更多没有“门路”的“乌牛早”种植者,只好低价贱卖给一些小商小贩,损失较重。

“牺牲一小部分茶农的利益,保障一大部分茶农的利益,是划算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办的一位人士认为,“乌牛早”等外来品种被移植到西山后,因为其暴芽早的特性,让人嗅到商机,“有些人在‘乌牛早’炒制出的干茶上,贴上洞庭(山)碧螺春的原产地标识,影响了地产碧螺春的声誉”。

这位人士说,今春禁止在“乌牛早”上贴原产地保护相关标识,是想通过管理和市场手段,让“乌牛早”自我退出。他的依据在于《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办法》,其中有一限制条件要求,原产地保护的是传统洞庭地方群体小叶种,而非外来品种。

政府之手正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东村的金雪初试种了2000株“乌牛早”,正逢采摘时节,听闻茶商不再收购的消息后,“干脆就全部挖掉”,“损失一时,保住长远”。对于今年“乌牛早”的价格雪崩,吴中区农林局副局长徐雪棣称,这是地产碧螺春凸显强势的品牌效应下,外来品种价格的正常回归。

种植者:碧螺春茶+乌牛早茶=名利双收

监管者:确保品质+培育新品=名利双收

“我并不是想为‘乌牛早’申冤,只是想求个名利双收健康茶”,郑云在坦言“乌牛早”“借名”地产碧螺春是失策之举时,也不时重复着他的观点。

从情感而言,郑云把地产碧螺春和“乌牛早”说成手心手背都是肉。地产碧螺春,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乌牛早”,则是他曾经看好并寄予厚望的品种。

2000年秋,郑云砍掉2亩梅树,种下几株“乌牛早”。在整个西山,他是首吃螃蟹者。几年来,“乌牛早”为郑云带来不菲的收入。2005年,收入6万元;去年,再进帐6万元。此后,“乌牛早”的追随者明显增多。据称,堂里村甚至有村民种下40亩地的“乌牛早”。

“作为西山人,我肯定会力保碧螺春这张名牌;作为茶农,我心里肯定要想想怎么增收致富”,郑云对“名利双收”的渴望,来自地产碧螺春亩产效益的局限。他说,同为名茶,杭州龙井的亩产效益在6000元以上,而洞庭(山)碧螺春仅在4000元左右。种植茶叶什么时候能做到既有名又有利呢?正是这一原始冲动,郑云引进“乌牛早”,想借“乌牛早”上市早的先机,弥补“利”上的缺陷。

不过,郑云的这一做法却引来非议。

苏州市林业站高级工程师徐春明说,“乌牛早”是温州永嘉的一个特早茶茶文化树品种,一般于阳历二月初即可采摘,经中国茶叶研究所开发培育后,已成为国内一个优良的茶树品种,“茶农想增收致富,当然是件好事;但‘乌牛早’实在不适于制作碧螺春”。

徐春明认为,要想做到“名利双收”,应尽快培育小叶种品种。西山镇农林服务中心主任黄争鸣介绍,去年,该服务中心共建两个培育大棚,培育茶苗10万株,满足20多亩地的种植需求;而今年,服务中心将再扩建两个大棚。

西山衙甪里碧螺春茶业股份合作社的董事长马国良则认为,原产地保护让地产碧螺春声名鹊起,价格上扬,已经显现“名利双收”的态势。此外,洞庭(山)碧螺春之所以能延续千年,并在各种假冒货的市场围剿中维持不倒,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口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马国良力主逐渐淘汰“乌牛早”。

反对意见明显强势于少量的“乌牛早”拥趸。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于今年挥起“管制”之手。

种植者:取名“太湖早茶”寂寞中求生

监管者:不伤“土著名茶”可自我发展

不能炒制碧螺春,是否就得彻底划清界限,将“乌牛早”赶尽杀绝呢?在西山,一些“乌牛早”的种植者,与郑云一样,有疑问,也有是挖是留的矛盾。

“辛辛苦苦种出这些茶叶,现在要全部挖掉,怎么舍得?”郑云说,他想用“乌牛早”打出“太湖早茶”的品牌。在他看来,在温州,“乌牛早”不仅捧回“国际名茶金奖”荣誉,还因抢占“先机”而成了当地一个支柱产业,“西山目前的种植面积也不少,我想联合这些茶农抱团打‘太湖早茶’的品牌”。

这一设想,被“乌牛早”种植者普遍看好。

茶叶人群两片叶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