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茶产业问计全国
2021-03-01 17:03:31热度:148°C
2021-03-01 17:03:31热度:148°C
中国茶网资讯:编者按:作为“湖北产茶第一大县”,英山是整个湖北茶产业发展的缩影。
过去十多年,是英山茶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英山以非常独特的方式,告别了卖茶难,成为“全国品牌茶叶加工厂”。
英山茶产业在为人代加工过程中,积蓄了实力,掌握了技术,开拓了市场,当地茶企不满足于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正酝酿推出自己的品牌,拿回高额附加值。
应该说,从现在起,英山茶产业的发展,全面进入以“打造本土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崛起”为主要特征的第二阶段。
未来五年,我们将看到一个区域性茶叶品牌奋力崛起、冲刺全国品牌的飞速发展过程。
4月17日,笔者率团,对英山茶产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
感受英山茶业勃勃生机
深入英山之前,一个问题始终盘横在笔者脑中:作为全省茶园面积最大的产茶大县,在没有特别强势品牌的带动下,会不会有卖茶难的问题?尤其是有关专家一再警告,国内茶园面积正在趋向饱和。
然而,在英山调研,却没听到一句销售难的抱怨,反而深刻感受到,在这个鄂皖交界的山区县里,茶产业正呈现出一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春茶高峰期,每天都有数辆满载着大别山浓郁茶香的大卡车,从英山县城北边的大别山茶叶市场出发,有的一路向东,到安徽、浙江、江苏;有的一路向北,到河南、山东,甚至东北等地。
4月18日清晨,在大别山茶叶市场里,就有这样一辆准备前往济南的大货车,满载着近4万斤、价值800多万元的干茶。
英山茶叶商会会长汪格非说,这趟车从4月开始运货,将持续到8月底。
仅这一趟车,每年就要运送800万至900万斤茶叶到北方大市场。
30多岁的济南茶商赵燕,是这趟车的货主之一。她每年在英山的收购量,都在数万斤以上。
像赵燕这样,常年活跃在英山的外地茶商有近百人。他们是联接英山这个中部茶产业基地与全国大市场的桥梁。
到处是他们的故事:一些外地茶商,一旦听说哪家茶叶加工企业最近原料比较好,就提前住到老板家里,等到茶叶一出锅,立刻抢购。
这批全国茶商,使得英山茶很早就不再为销售发愁。
在英山县,茶农是幸福的。
有人戏称,英山农村像欧洲:家家户户建着标致的小洋楼,贴着瓷砖,整洁、大方、洋气。
在英山,开着小轿车到县城卖茶,不是一件稀罕事。
销路畅通无阻,回过头来,让英山整个茶产业充满活力。从源头的种植,到加工,再到提供茶苗、茶肥、茶机以及包装等社会化服务的供应链,每个人都在忙碌着。
这个高效的茶产业链条,就像一个巨大孵化器,不断滋生出新的企业,新的业态。
38岁的姜保益,2007年筹集50万元资金,成立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至今没有感受到风险和压力。
在英山,建立一个茶叶加工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技术、市场,都是现成且完备的。
姜保益要做的,就是足够的勤奋。事实上,2008年,他获利就超过20万元。
这便是英山茶产业的活力,只要是想干事的老板,就一定能够挣到钱。
尽管这种产业的活力还处在非常初级的状态,但它为英山茶产业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了充分的准备。
“全国品牌茶叶代加工厂”
近年来,针对英山茶产业的争议,主要是英山沦为全国品牌茶叶的原料供应地。
其实,仔细分析英山茶产业的现状,就会发现,英山茶产业要发展,初期的贴牌加工,跟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早期必须发展对外加工贸易一样,是必经之路。
有些事实,我们不能忽略:
其一,英山茶园面积20多万亩,不仅在省内无出其右者,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这意味着,英山每年的茶叶产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首先,要将这些产品卖出去,否则,滞销的茶叶只会将茶农逼到各级政府门口。
其二,英山古属安徽六安州,但很早就划归湖北。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美誉,并没让英山获益。
没有老祖宗的牌子可以依靠,英山必须重新打造自己的品牌。而“英山云雾”又遭遇恶意抢注,品牌官司一直没停。
其三,作为一个山区县,英山经济实力弱小,尽管茶产业活力比较强,但是,当地却没有强势资本有能力整合起英山全部茶产业资源。
这些都注定,英山茶产业发展初期,只能借助全国茶商的力量,首先能够将英山茶卖出去。
十多年来,各地茶商在英山辛勤耕耘,给英山带来的变化十分显著:
首先解决了茶叶销售难题。
其次,让全国茶叶销区认识到英山茶叶原料的优质。英山属于大别山的余脉,气候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信阳等茶区接近。而这些地方,茶园面积逐步萎缩,英山这个优质的茶叶基地,成了他们原料的有力补充地。
第三,学习了全国制茶技艺。全国品牌茶商云集英山,为让在英山收购的茶叶品质更接近于自己贴牌的品牌,他们往往自带技术高超的制茶师傅。久而久之,来自全国的工艺在英山沉淀下来。
第四,英山本地茶企积攒了实力。有了全国茶商托底,英山本地茶企专注于原料收购,精心加工。经过长期的合作,英山茶企也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加工规模越来越大,厂房也越建越漂亮。
第五,让全国消费者充分了解英山茶叶。很多地方,一开始是用英山茶叶冒充本地茶叶,但是消费者也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到英山茶叶的优秀品质,同时价格上更具优势。赵燕就说,她刚做茶叶生意时,山东消费者并不知道英山茶叶,现在不仅接受而且喜爱。
第六,增强了英山茶商拓展全国市场的信心。各地茶商的到来,让英山本地茶企对全国市场有了全面了解。他们由以前被动等待别人收购,到现在酝酿着要主动走出去,进军全国市场。
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英山茶产业绝不仅仅只是充当全国品牌茶叶的“原料供应基地”,更准确地说,是“全国品牌茶叶的代加工厂”,就像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那样。
不甘现状的产业力量
英山茶企内在的变化,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湖北英山云雾茶业有限公司,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最有实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负责人叶雪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他正在筹划将分布各地的4个加工厂整合起来,建一个规模气派的现代茶叶加工厂。
叶总说,建厂的1亿元资金,他已经谋划好了。
由湖北三鼎盛世投资集团建设的大别山茶产业园,也已经在英山温泉经济开发区落户奠基。
这组以明清徽派风格为主的建筑群,将包括现代茶业加工、茶文化展示、茶产品贸易、茶旅游休闲、茶科技研发、茶种植示范等功能。
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一旦建成投产,将极大地改变英山茶产业的现状,让英山成为大别山茶区当之无愧的产业龙头。
各产茶大乡镇,也在行动。
在有“大别山茶叶第一镇”美誉的雷店镇,镇党委委员徐跃飞介绍了该镇发展茶产业的思路:
以吉子山、汪家山、蔡家山和天花坪等“三山一坪”为核心,整合20个村的资源,建设万亩茶叶带。
茶园改造,不再一刀切,而是分门别类进行。新茶园,重点发展产量高、品质优的无性系良种茶;老茶园,要分类进行改造,通过重修剪、台刈等方式提高产量,发挥老茶园在保持地方茶风味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茶园环境建设上,鼓励农民大量使用农家肥、饼肥。
在加工工艺上,一方面鼓励企业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绿色、安全、卫生的大宗茶;另一方面,弘扬传统手工制茶的工艺,制作附加值高的精品茶。
这些思路,正不折不扣地按照“建立优质原料版块”,“强化农产品加工环节”,“注重产品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实施,让人感觉惊喜。
走出去请进来问计全国
英山茶产业中潜在的变革力量,让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必须加强引导,让它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县委书记陈武斌说:“英山茶产业在第一阶段,就形成了‘卖全国’的格局。很显然,要让英山茶产业迅速完成升级转型,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必须要有全国视野。”
为此,英山县委、县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方式问计全国。
县里组织企业和管理部门,先后到浙江杭州、河南信阳、安徽六安等地,学习品牌建设经验。
如何打造英山本地强势品牌?县里决定,按照“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的运作模式,结合英山实际,提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运作,双牌管理,分步实施”的运作方式,实施母子商标共同使用的模式。
而外地引入社会资本、培植龙头企业的做法,更是直接鼓舞着英山人。
他们省内学习萧氏集团、采花茶业集团,省外学金寨、安溪、普洱等,开放兴产业,积极地寻求引进大集团,进入英山茶区,实现优质资源与强大资本力量的结合。
不仅如此,他们还礼遇茶界泰斗陈宗懋院士、中茶所杨亚军、江用文、鲁成银、刘新等。省里的李传友、宗庆波、龚自明、倪德江等知名专家,也多次被他们请到英山作现场指导。
至于活跃在英山境内的全国各地茶商,更是县里经常请教的对象。
这些茶商,熟知英山及他们各自所处地区茶产业发展的情况,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针对性更强。
比如,英山茶企一直对自己的茶叶制作水平感到自豪。但是,长期在英山收茶的安徽茶商王兴胜,毫不客气指出:尽管英山学到全国的技术,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很强。但是,只顾片面追求市场反应速度,缺乏精益求精的钻研。
副县长杨辉说,这些话虽然辛辣,却是金玉良言,能够根治病痛的。
来自山东、浙江、江苏的茶商,也纷纷指出,英山茶产业发展到今天,不应再跟着市场随波逐流,应该潜下心,推出自己强有力的拳头产品。
这是英山茶产业,最终要走的路。
问计全国,英山县委、县政府信心满满,正在全力以赴,全面实施茶产业提档升级,推动英山茶产业进入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
他们相信,只要下定决心,立足于英山本地优势,沿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假以时日,一定会大见成效。
国辉神农茶叶卖茶叶渠道上一篇 : 工商志愿行动在茶园
下一篇 : “五子工程”给力小康龙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