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历史及名称的由来

2021-01-12 10:31:24热度:264°C

  平水珠茶是浙江独有的传统名茶,素以形似珍珠、色泽绿润、香高味醇的特有风韵而著称于世。几百年来,外销不衰,成为我国主要出口绿茶产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平水珠茶历史及名称的由来。

  平水珠茶历史介绍

  平水茶区所产茶叶,古称越州茶。陆羽早就高度评价浙东茶叶“以越州为上”。其后,品评、鉴别、研究者颇多。宋代越州茶著名的有日铸茶、卧龙茶、瀑布茶、大昆茶、剡溪茶等,以日铸茶为最。宋吴处厚在《青箱杂汇》中说:“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日铸茶芽纤白而长,味甘软而永,多啜宜人,无停滞酸噎之患。”日铸茶产于平水东首的日铸岭。相传,欧冶子为越王铸剑,他处都不能铸成,而至此仅一日便铸成,故名“日铸岭”。岭下阳坡朝暮常有日,产茶奇绝。宋时列为贡品,但产量甚微,有“日铸雪芽”之称。

  明、清两代在这里开辟“御茶湾”,专为皇室采制御茶。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浙之产,又曰天台之雁荡、括苍之大盘、东阳之金华、绍兴之日铸,皆与武夷相伯仲。”日铸作为皇家珍品,声誉极高。

  作为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平水早在唐代就已经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近300年间,诸暨、嵊州、余姚、天台等周边县市所产珠茶,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因此,浙江所产的珠茶在国际贸易中逐渐以“平水珠茶”相称,一直沿用至今。出口最初,平水珠茶曾被翻译成“Hgson”(贡熙),意思是进贡康熙皇帝的茶叶,因此引起了欧美资本家的重视和吹嘘。18世纪中期,平水珠茶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的售价每磅高达十先令六便士,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所以又被称为“绿色珍珠”。还有一种译名叫“Gunpowder”,中文之意为火药弹,在来福枪发明之前,枪弹药也是这样浑圆如珠球的。“五口通商”后,英、美、法等国商人就直接经营“平水珠茶”的生意了。1843~1894年的50年间,平均每年出口20万担,最高达25万担,可以说平水珠茶为我国绿茶出口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当然,平水珠茶的形成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早在宋代,当其他茶区还是沿袭团饼茶制法时,平水茶区已是不团不饼,改用炒青制法了。陆游在他那首吟赞日铸茶的《安国院试茶》诗后注云:“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这是一条有很重要史料价值的诗注,从中可知,在800年前陆游那个时代,平水茶区已出现了类似现今的炒青散茶,采取了与今人相仿的用开水冲泡饮用的方法。由于炒青制法历史悠久,茶农摸索出一整套掬、挪、撒、扇、炒等工艺和收藏方法,使日铸茶的内在品质得以充分发挥。

平水珠茶历史及名称的由来

  平水珠茶名称的由来

  大约到了清代,平水茶区的炒制方法又有新的改变,即产生了珠茶制法,制成的茶叶揉成一团,外形成颗粒状,细圆紧结,宛如珍珠,故名珠茶。

  平水珠茶的品质特点

  平水珠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用沸水冲泡时,粒粒珠茶释放展开,别有趣味,冲后的茶汤香高味浓,经久耐泡。

  日铸茶细采精制,明代闻龙《茶笺》中就对日铸茶的采制作过详尽的记述:茶初采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唯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罗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扇,以去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锅,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待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锅文火炒干入焙,并揉到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现代珠茶的采制与上述的日铸茶相仿,鲜叶采下后,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对锅、做大锅而制成。过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现在已实现制茶全程机械化。平水珠茶需经过初制和精制二次加工,而关键性的工艺是初制。炒制的方法十分讲究,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3个过程。而干燥工序又可分“炒二青”、“炒三青”、“炒对锅”、“炒大锅”4个工艺工程。过去手炒一锅珠茶约需10余个小时,劳动强度很大,故有“斤茶斤汗淌脚跟,一季茶落瘦煞人”的说法。从60年代开始,绍兴市创制了珠茶炒干革命机,实行珠茶初制全程机械化,从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炒茶工效,也提高了珠茶外形圆结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