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类黄茶的功效与作用

2022-11-02 13:55:03热度:89°C

黄茶的得来很偶然,人们在炒青绿茶时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便变黄而成为黄茶。因此黄茶是新品类,那么这种新品类黄茶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新品类黄茶的功效与作用:

1、新品类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而这些消化酶可以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

2、黄茶内含的消化酶还能能恢复脂肪细胞代谢功能,化除脂肪。

3、黄茶汤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4、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还含有很多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能杀菌、消炎。

5、黄茶对防癌助消化都有特殊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食道癌。

更多新品类黄茶资讯继续了解!!

小编题外话: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而绿茶则属于不发酵茶类。这道工序有的称之为“闷黄”、“闷堆”,或称之为“初包”、“复包”、“渥堆”。

黄茶,按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黄小茶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远安鹿苑茶、皖西黄小茶、浙江平阳黄汤等;黄大茶有安徽霍山、金寨。

精品推荐:

100元内的黄茶系列精品》》》点击进入了解宝贝

100-300元内的黄茶系列精品》》》点击进入了解宝贝

500元以上的黄茶系列精品》》》点击进入了解宝贝

湖南名茶北港毛尖怎么样?品质特点如何?

在古城岳阳,有一个水面面积达1200公顷的淡水湖泊,湖水清澈雅洁,漫延交错,在峰峦之间回叠,波映峰景,情趣盎然。湖岸多湾,港湾曲折,并有“一龙赶九龟”的地貌造型,这个湖叫做南湖,古代称为灉(读yōng)湖。唐代张说(公元715年)贬官岳州刺史时所作《灉湖山寺》诗“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描绘了南湖秀丽的风光,东岭的层峦自云间涌出,丛林的倒影在南湖历历分明。南湖水主要来北港河,一条长达百余里的北港河自平地发源,流经昆山、平地、康王、郭镇汇入南湖。沿河两岸群山起伏,树木葱翠,土质肥沃。春天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形成了北港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北港茶在唐代称灉湖茶。唐代斐济《茶述》中列出了十种贡茶,灉湖茶就是其中之一。李肇《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岳州有灉湖之含膏。”相传,文成公主当年出嫁西藏时,曾带去灉湖茶。《岳阳风土记》载:“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李肇所谓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站长 推荐:普洱茶是黑茶吗,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草茶可比。”

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有“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出岳州”的记载。明代陈仁锡《潜确类书》载:“潭州之独行灵草,岳州之黄翎毛,岳州之含膏冷。……此皆唐、宋时产茶地及名也,见《茶谱》、《通考》,以上为昔日之佳品。”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当时茶名99个,古茶名101个,指出岳州出的黄翎毛、含膏冷为古茶名。张谦德《茶经》也有“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茶的记载。

淸代正式有北港茶的命名,同治《巴陵县志》载:“邑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马殷,旧传灉湖诸山,今则推君山矣。然君山所产无多,正贡之外,山僧所货贡余茶,间以北港茶掺之。北港地皆平冈,出茶颇多,味甘香,亦胜他处。”这段记述不仅说明北港产茶历史,进贡时间及数量,进一步阐明了邕湖茶即今君山茶和北港茶。

北港毛尖属黄茶中的黄小茶,毛尖茶芽壮叶肥,干茶金黄光亮,茸毫显露,内质嫩香持久,汤色杏黄,滋味甜爽,叶底嫩黄。北港毛尖的采摘-般在清明前后10天左右,从一芽-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不采鱼叶、紫色汁、对夹叶和露水叶,采回的鲜叶经严格的拣剔,然后薄摊干篾盘,要求当天加工完毕,以保持鲜叶的鲜度。其加工工序分为锅炒、锅揉、拍汗、复炒复揉和烘干五道工序。

品尝北港毛尖宜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开水凉到80度左右冲泡。茶汁回味甘甜,汤色杏黄,这是黄茶类名茶的特征。而绿茶类北港毛尖则有熟板栗香,汤色绿艳。

北港毛尖主销区在湘鄂两省,湖南人常把它作为高档礼品馈赠亲友。1964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名茶,2005年湖南省茶叶学会授予北港毛尖湖南省特等名茶称号。原洞庭诗社社长李曙初对北港毛尖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巴陵自古产香茶,馥郁婵宫斗桂花。北港毛尖朝圣帝,西山银片普侯家。君妃饮后忧思解,王母尝新乐意夸。不信但看云外客,车船满载运天涯。”

黄茶之冠君山银针怎么样?君山银针“九不采”标准你知道吗?

君山银针,以注册商标“君山”命名,为黄茶类针形茶。唐宋时,以其形似鸟羽,称黄翎毛、白鹤翎;清代,因其有白色茸毛,称之为白毛尖;1957年始定今名。

旧时曾用黄翎毛、白毛尖

众所周知,君山银针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但真正产于原产地——洞庭湖君山岛的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在计划经济时代,君山茶场没有自主销售权,也没有注册自己的商标,直到1989年,才注册了“湘君”牌注册商标,以致许多人只知君山银针,而不知“湘君”牌才是真正产于原产地的产品。湖南君山银针茶旧时曾经用过黄翎毛、白毛尖等名,后来,因为它的茶芽挺直,布满白毫,形似银针而得名“君山银针”。

1976年岳阳市农副产品公司作为君山茶场“君山银针”的销售商,注册君山牌商标。君山银针声名鹊起,一度陷入芜杂品牌的围攻。君山茶叶研究所生产的君妃系列茶即有“君山银针”;还有“君皇岛银针”“君山岛银针”,也都沾亲带故。至2004年,君山牌商标的“东家”已变更为岳阳市茶叶公司。

不能让湘茶第一品牌陷于芜杂,流落边缘。省茶业公司挖掘名茶资源,于2004年以400万元将君山牌商标整合到旗下。接着,公司又长期租赁了君山岛上所有传统茶园,联合岳阳市君山茶叶研究所、岳阳市君山银针有限公司、岳阳君山银针茶厂等相关企业,组建了独家经营君山名茶的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茶形模仿“定海神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君山岛上崇圣寺的旧墙上有一块大石碑,由明嘉靖年间中宪大夫孙继鲁登临君山所立(此碑1954年被毁),《登山记》的碑文中就详细记述了君山银针的来历。

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驾崩于九嶷山下,两位爱妃娥皇、女英奔丧途经洞庭遇难,湖面飘来72只青螺,把她们托起聚成君山,为了不让君山岛被淹,在湖底还有“定海神针”可随洞庭湖水涨退而伸缩。随后,二妃将随身所带的茶籽播于君山,经过培育在白鹤寺长出了三蔸茶苗,这便是君山茶的母本。从此君山就有了茶树,后来人们模仿“定海神针”之形将君山茶制成针状,取名君山银针。

该茶早在唐朝就受到宫廷青睐,并作为一种媒介随文成公主进入西藏,为汉藏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随后,受到了包括乾隆在内的多位皇帝称赞,并在清朝列为“贡茶”;新中国成立后,君山银针更被毛主席指定为在联合国招待各国元首使节的指定用茶。

沿用“九不采”采摘标准

君山银针一直沿用“九不采”的采摘标准,即:雨天不采、风霜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细瘦不采、不合尺寸不采。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准介绍,为了保证君山银针的品质,茶农一般于清明前4天开采,最迟不超过清明后10天;并对鲜叶采摘进行严格筛选,要求每个芽头芽长25—30毫米、宽3—4毫米、留叶柄长约2毫米,芽头要肥壮重实;近5万个芽头方能制成一斤君山银针。

因君山银针属于黄茶类,其制法特点至今仍保持了古代“岳州黄翎毛”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杀青、摊放、初烘、摊凉、初包、复烘、再摊、复包、足干、拣剔等10道工序,历时约72小时。其中杀青工序特别讲究轻而快,忌重力摩擦,以免造成脱毫、弯芽、色暗;并要求茶叶在口径为60厘米、摆放成25度的斜锅内迅速翻炒,使其均匀受热;待芽蒂柔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后才可出锅摊凉。

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进行包烘发酵的焖黄工艺,则是形成君山银针芽身金黄及特有香气的关键工序。它分初包与复包两个步骤,首先初包是将制茶芽按每1—1.5公斤用双层皮纸包好,置无异味的木制或白铁皮箱中放置48小时;由于茶芽在包内氧化放热,需要人工及时解包翻动,使其散热,再行包好,待芽色金黄适度即可;然后再重复该步骤进行复包。

看着车间内刚加工出来的君山银针,王准抓起一把新茶说:“由于君山黄茶独特的焖黄工艺,以其独特的古法传承,它已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工完毕后,茶叶将按采制时期、芽头肥瘦、曲直及色泽的黄亮程度进行分级;茶芽肥壮挺直、色泽黄亮者为上,瘦弱弯曲、色暗者为次。剔除部分断尖、开口之芽,再分级包好,放置保质冷库贮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