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壶世家的古今高手
2021-03-06 10:12:34热度:148°C
2021-03-06 10:12:34热度:148°C
福建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福建人的生活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而有茶就有壶,茶壶在茶文化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制壶大师的传人,他的名字叫邵俊,他的家族在清朝时因为出过一位叫邵大亨的大师而名噪一时……
邵氏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1827年邵大亨出生在宜兴上岸,由于祖上也是制壶艺人,所以邵大亨几乎一出生就注定了与壶结缘。只是,谁也没想到,那个从小看上去瘦弱的小男孩,会一举开创了“邵氏壶”,年少成名,并成为清代道光、同治年间制造紫砂壶的代表人物。
邵俊与邵大亨相隔了几代,从小,邵俊就听说了许多关于邵大亨的故事,最精彩的要算是邵大亨“砸壶”??苏州某巡抚绞尽脑汁觅得一壶,十分珍惜。一年中秋,坐船出城赏月,一名侍女端盘献茶,不想船身摇动,侍女站立不住,把大亨壶摔得粉碎。巡抚大怒,把侍女吊起来,重重鞭笞。这时,正好邵大亨也和朋友泊船在近处赏月,闻得缘由,就叫巡抚过来看壶。巡抚过来一看,见16把大亨壶罗列桌上,件件精品。邵大亨力劝巡抚宽恕侍女,并许诺任其从16把壶中挑选一件。巡抚从其言。巡抚一走,劭大亨便把余下的15把壶统统砸碎,悻悻地说:“为了我的壶,竟有人玩物丧‘命’,从此再不做壶了。”
这件事传开之后,邵大亨生性孤傲,蔑视权贵的品格让许多人感叹,由此他的人和他的壶更是被人追捧。一时间,邵大亨的作品被当时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
福州花鸟市场惊现“大亨壶”
而最有意思的是,历经数百年之后,那位制壶大师邵大亨竟与福州“结缘”。不久前,邵大亨亲手制作的“八卦龙壶”在福州市光明桥花鸟市场出现,这消息让许多喜爱邵大亨的藏家们欣喜若狂。而最高兴的当然莫过于得到此壶的店主,因为他真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福建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福建人的生活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而有茶就有壶,茶壶在茶文化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位制壶大师的传人,他的名字叫邵俊,他的家族在清朝时因为出过一位叫邵大亨的大师而名噪一时……
邵氏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1827年邵大亨出生在宜兴上岸,由于祖上也是制壶艺人,所以邵大亨几乎一出生就注定了与壶结缘。只是,谁也没想到,那个从小看上去瘦弱的小男孩,会一举开创了“邵氏壶”,年少成名,并成为清代道光、同治年间制造紫砂壶的代表人物。
邵俊与邵大亨相隔了几代,从小,邵俊就听说了许多关于邵大亨的故事,最精彩的要算是邵大亨“砸壶”??苏州某巡抚绞尽脑汁觅得一壶,十分珍惜。一年中秋,坐船出城赏月,一名侍女端盘献茶,不想船身摇动,侍女站立不住,把大亨壶摔得粉碎。巡抚大怒,把侍女吊起来,重重鞭笞。这时,正好邵大亨也和朋友泊船在近处赏月,闻得缘由,就叫巡抚过来看壶。巡抚过来一看,见16把大亨壶罗列桌上,件件精品。邵大亨力劝巡抚宽恕侍女,并许诺任其从16把壶中挑选一件。巡抚从其言。巡抚一走,劭大亨便把余下的15把壶统统砸碎,悻悻地说:“为了我的壶,竟有人玩物丧‘命’,从此再不做壶了。”
这件事传开之后,邵大亨生性孤傲,蔑视权贵的品格让许多人感叹,由此他的人和他的壶更是被人追捧。一时间,邵大亨的作品被当时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
福州花鸟市场惊现“大亨壶”
而最有意思的是,历经数百年之后,那位制壶大师邵大亨竟与福州“结缘”。不久前,邵大亨亲手制作的“八卦龙壶”在福州市光明桥花鸟市场出现,这消息让许多喜爱邵大亨的藏家们欣喜若狂。而最高兴的当然莫过于得到此壶的店主,因为他真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据说,该壶是店主到江苏宜兴进货时,在一个农民家发现的。当时他看见壶盖内有“大亨”两字,还以为是赝品,但他还是将该壶收购回来。后找来专家鉴定,专家一看便惊呼:“这是邵大亨亲手制作的正品,距今100多年了,非常珍贵。”
这把壶最终卖了多少钱不得而知,但这把壶让所有看过的人都爱不释手:这把宝壶底盘直径5公分,高3公分,盖与壶身密封如瓮,壶嘴镶嵌着一条飞跃的龙头,沏茶时,犹如龙吐圣水;壶把上镶嵌着一休憩的龙头,让人感觉朴实稳重;壶盖上的八卦将“两仪、四相”全部清晰地分解出来;若干竹节状的雕刻布满壶肚,体现了“翠竹虚心节坚高”的意境。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邵大亨清代时在制壶造诣上达到了名满天下,但他一生却从未结过婚,也无儿无女。而且由于他生性豪放,从未将钱财放在眼中,见到合意者,他一文不收送人作品;不合意者,就是许他千金万金他也不愿做一把壶,所以邵大亨一直都十分清贫。1874年,这位制壶大师,在贫困相交中离开了人世。
邵家的年轻制壶高手
虽然邵俊的家乡在宜兴,但他现在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福州度过。他在福州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壶友,他常常拿着自己的新作品与福州的壶友们切磋。在邵俊看来,自己是邵氏壶传人中的幸运儿,1971年出生的他,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现在已经是工艺美术师了,作品多次在各类壶展中得奖,而且还有了自己的“俊昌陶艺”工作室。
其实,一开始时家里人并不想让邵俊从事制壶事业。
“其实从邵大亨起,制壶并没有为我们邵氏家族带来过财富,邵大亨和我祖父那几辈人,都生活在民不聊生的时代,经历600年的紫砂艺术奄奄一息,几代人从事紫砂业的邵家,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一担紫砂制品仅仅能换来一升白米,有时收购紫砂制品的小船不来,一家人就得挨饿。后来,日寇入侵,紫砂艺人和紫砂事业更是没有活路,只是到了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了紫砂艺术的春天。所以我们行内有句话是:国运昌则紫砂兴。”
“所以家里人其实一直不想让我再从事制壶行业。但没办法,可能是我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制壶的激情,所以从我第一次接触到制壶时,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制壶大师。”
做的第一把壶
就饱含大气
喜爱上制壶的邵俊,从小偷偷从祖父邵新荣,父亲邵杏南那里“偷艺”,在高考后的那一年暑假,邵俊几乎三天三夜没睡,试制了一把潘壶,当他把这把生平第一个作品拿给父亲看时,父亲又惊又喜,他没有想到儿子能把潘壶制作得丰实有力、骨肉亭匀,沉稳端重中又蕴含着大气。
“自从父亲看了我制作的第一把壶后,他就再也不说阻止我制壶的话了,从此以后,他就手把手地开始教我制壶。我一直记得他告诉我,我们邵氏壶就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讲究壶的气势、神韵。”
可能是出生在宜兴的缘故,宜兴的紫笋茶,宜兴的阳羡词派,这些中国古文化中浓郁的养分,都在知不觉中带给了邵俊灵感。在制作了第一把潘壶后,邵俊开始仿制邵大亨的作品。“仿制邵大亨的作品,让我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我仿制大亨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掇壶,我明白邵大亨的风范,是严谨中有着自在天成的感觉。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先形似,后神似,最后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邵俊至今还记得自己仿制的第一把大亨壶:上圆下扁,与盖截面组成活泼弧线,与壶体上下对照,一繁一简,钮饰有线,线条均在肩以上,相映成趣,圆形盖,圆摘手,光洁素雅,极见功力。
上一篇 : 紫砂大师---周桂珍
下一篇 : 斗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