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茶叶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02-06 12:59:02热度:169°C

坚持办会宗旨,加强服务指导,努力创建一流行业协会

------在福建省茶叶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詹立锬

(2008年5月31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福建省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议。

请予审

福建省茶叶协会成立于2003年4月20日,5年来,省茶叶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农村工作一系列部署,在省政府领导和省供销社、省经社联、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各位会长、理事单位和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协会工作逐步走上了轨道。5年来,按照2004年省政府一号文件赋予的行业协会的职能,围绕为“三农”服务这个工作的中心,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参谋、助手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推进茶产业发展、扩大茶叶出口、增加茶农收入、保护茶农利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和较好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和会员的肯定。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理顺行业发展路子,推进我省茶产业发展

1、召开了全国乌龙茶产业发展研讨会,促进了乌龙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2004年5月25日,经省政府批准,协会联合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在福州组织召开了全国乌龙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商务邵外贸司、驻福州特派员办事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省内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和全国乌龙茶生产、出口12家企业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叶双瑜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分析了乌龙茶产业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乌龙茶出口经营存在的问题和茶叶农残及有害微生物含量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开拓市场的必要性;明确了从长远的国际竞争策略需要出发,各企业须具备较强的全局观念和自律意识,促进乌龙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会议是乌龙茶产业史上云集各方人士的一次盛会,是沟通信息、凝聚共识、团结协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推进乌龙茶出口经营权的全面放开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乌龙茶出口经营权放开后,为贯彻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强行业内部自律和市场管理的批示,协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乌龙茶产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与商检、海关等部门协商,制定出口茶产品的各项技术、环保、卫生、安全标准等准入制度。强化行业内部的自律和约束,完善合理的行规和处罚制度。对闽南等地“绿改乌”进行调查整顿,防止个别企业短期利益行为和劣质茶叶进入市场,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2、开展茶叶加工企业“QS”认证工作调研.针对茶叶加工企业反映的QS认证难度大的问题,协会组织调研组分别到宁德蕉城、福安、厦门、安溪等全省重要产茶地区,协会根据调研提出相应建议:

一是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细则,提高认证审核效率,二是降低企业申报审批工作收费;三是简化申办程序,审批工作前移,加快办证进程。省政府领导将协会调研报告及时批转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随后修订了实施细则,使其更适合我省茶业的现状,促进我省茶叶加工企业Qs认证工作的进程。

3,倡议行业自律,制定自律公约.面对茶叶出口日益严峻的形势,协会于2004年9月14日召开茶叶出口专题会,福建省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州凯捷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宁德宝信茶叶有限公司等11家茶叶出口龙头企业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共同分析商讨了当前的茶叶出口形势和对策、出口龙头企业达标条件、请求政府支持茶叶出口政策等有关问题。同时,与会的u家企业向全省茶业同仁发出“倡导诚信经营,加强内部自律’’的倡议书,并在协会指导下制定了《福建省茶叶行业自律公约》。倡议书倡议全省茶业同仁自觉加入并遵守《福建省茶叶行业自律公约》,共同维护行业整体形象,反对采用不正当手段低价销售、抬价抢购等恶性竞争行为,杜绝掺杂使假,严禁向消费者提供假冒伪劣产品及商业欺诈行为,实事求是地宣传企业品牌。会后,协会将倡议书和自律公约在《福建日报》上公开发表,后来陆续有我省42家龙头企业加入公约,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4、申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打击茶叶市场上假冒福建乌龙茶的违法行为,规范福建乌龙茶的市场秩序,确保福建乌龙茶的质量、声誉和特色不受侵害,福建省茶叶协会于2004年11月15日向福建省人民政府建议开展申报建立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该项建议得到省政府的认可,2004年12月8日,省政府办公厅将协会文件批转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请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研究支持此项工作。两年来,福建省人民政府把福建乌龙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当成是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平台,把这项工作摆上省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多次召开协调会,了解工作进展和布置下一步工作。2005年3月4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茶叶协会共同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各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认为,福建乌龙茶符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开展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2005年4月20日,协会根据省政府“三个有利于”的指示精神,邀请有关专家对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原则进行讨论,初步拟出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范围。2005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投权协会组织三个专家小组分头到各地市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了各地市关于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意见,结合省农业厅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2005年12月24日,省政府正式发文授权省茶叶协会为申报主体。2005年12月28日,由协会牵头正式成立申报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协会会长詹立锬为领导小组组长,杨江帆研究员为专家组组长。为了使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深入开展,2006年3月6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了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研讨会,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等30多位茶叶、法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专家、教授、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专家组一致认为,“福建乌龙茶”具备地理标志产品应该具备的地域特征、特有品质和独特的加工工艺,符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要求,有必要对“福建乌龙茶”进行保护。研讨会后,申报小组根据专家的建议,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论证,修改补充申报材料。2006年8月8日省政府正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2006年9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受理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经审查合格,向社会公示。2007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2007年第33号公告《关于批准对福建乌龙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正式批准了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包括福建省境内的35个县(市、区),即:安溪、水春、南安、德化、同安、诏安、南靖、平和、长泰、华安、云霄、漳浦,龙海、漳平、长汀、新罗、大田、尤溪、沙县;永安、明溪、清流、宁化、仙游、闽侯、永泰、连江武夷山、建瓯、建阳、政和、寿宁、福安、周宁和蕉城等县,(市、区)所辖行政区域。历时2年多的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顺利完成。2007年3月28日,协会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要求成立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委员会的请示》(闽茶协[2007]07号),建议成立管理委员会,加强对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管理,省政府将文件批转省质技术监督局研究办理。

二、开展各类茶事、茶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福建茶叶的知名度

1、组织参加“2005年中国三绿工程博览会茶叶专业展览会”.2005年11月,协会组团参加了由全国三绿工程办公室土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承办的“2005年中国三绿工程博览会茶叶专业展览会’。大会遵循“关爱健康、科学消费”的主题,以“倡导健康第一的消费理念,采取科学标准的生产方式,建立严格安全的准入制度,推行现代先进的流通方式”为宗旨,向广大消费者展示一个绿色、健康的现代中国茶产业形象,展现“三绿工程”的理念和建设思路。全国三绿工程办公室在会上表彰了“2005年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2005年三绿工程放心茶畅销品牌”和“2005年三绿工程茶叶放心服务品牌”。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安排,协会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领导的要求,负责福建省的参展、参评工作。由我省推荐的安溪县、武夷山市和福鼎市三县(市)荣获由国家三绿工程办公室表彰的“2005年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称号;福建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八马”牌、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的“武夷星”牌和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海堤”牌荣获由国家三绿工程办公室表彰的“2005年三绿工程放心茶畅销品牌”称号;八马、武夷星、海堤、品品香、北苑、蝴蝶、超大等29个品牌获得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表彰的“2005年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称号。本次展览会我省有60家企业参加,共计参展摊位107个, 230余人。为了更好地对外宣传福建茶业,省茶叶协会组织搭建了福建馆,打出了“茶为国饮、闽茶为优”的宣传主题,在大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馆内设安溪、武夷山和福鼎三大展区,分别按照各自特点精心特装,展示其作为“三绿示范县”的形象。中华供销总社监事会主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刘环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参观了福建馆,并对福建茶叶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安溪、武夷山和福鼎还分别在各自展区内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茶艺和茶歌表演,吸引了大量观展群众,大大提高了“闽查为优”的宣传声势。其中,福鼎市还专门举办了2场新闻发布会,重点宣传推荐了福鼎白茶,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宁德地区发展白茶的热情,有利于当地茶产业结构的调整。

2,协助举办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2006年11月份,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办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同志到福建考察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情况时,提议我省应该举办一次大型的全省性的茶事活动,积极宣传福建茶叶优势与品牌产品。根据刘枫会长的建议,协会于2007年1月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建议在2007年下半年由省政府主办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此事得到了省委卢展工书记、省政府黄小晶省长、张昌平常务副省长和省人大刘德章副主任的高度重视。卢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好事。茶是产业,是文化,是增收的渠道,又是和谐的饮料。福建是茶之乡、茶之祖、茶之源、茶之韵,理应办此博会。要办,就要办好,有规模、有内涵、有层次、有成效”;张昌平常务副省长指示:“加大力度推进我省茶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但全国各类茶博会不少,效果好的少。因此,我们要办出全国一流的、国际有影响的、可持续办下去的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要借助国家协会和国际组织、台湾同业的力量,发挥名人、名企、名牌的效应,精心筹办。不怕做大、务求实效”。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茶博会于11月16日一一20日在泉州市顺利举办。在为期5天的盛会中,来自海峡两岸的茶企、专家汇聚一堂,共寻商机、共话发展。展会规模宏大,12个省、市茶叶主产区、465家企业参展,展位达到622个,各级领导、海内外嘉宾、参展企业近3000多人前来参会;展会成果丰硕,茶业投资和订货合同签约总金额41.19亿元人民币,利用合资和外资30351万美元。茶博会上,我省共有312家企业参展、展位达433个。这是福建茶业品牌首次集体亮相: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重磅出击,永春佛手、漳平水仙、建瓯水仙、平和白芽奇兰、大田茗科1号、宁德天山绿茶、武平炒青绿茶、福州茉莉花茶、福安坦洋工夫、正山小种、福鼎白茶等名茶各有千秋。茶博会还组织开展了海峡两岸名茶暨明星企业评选活动,选出福建17种名茶、25家名茶明星企业和台湾3种名茶、4家明星企业。业界专家表示,茶博会规模之大、影响之好,是全国茶博会少有的。茶博会已经成为推动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新子台。

茶博会筹备期间,协会积极协助省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安排,举办期间,承担了部分任务。并与海峡茶道杂志社精心策划,编辑出版了首届茶博会特刊,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3,组织协助拍摄多部专题系列片。根据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科技兴茶、茶叶富县”战略,以“围绕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推进茶叶行业技改创新”的思想,结合我省茶叶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福建茶业的宣传力度,我协会主办摄制的《海峡西岸茶乡行》大

型系列电视专题片,该专题片以福建茶叶产业的发展为出发点,全方位报道我省茶叶的发展情况,宣传福建茶叶的深厚文化底蕴、福建茶文化的交流与茶业经济的发展,报道福建茶叶走在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最前沿的故事。该系列专题片在福建公共频道的《金视点》栏目中播出,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有效的宣传了我省茶业。

协会还协助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名茶百强县”摄制组对我省知名的产茶县进行了实地拍摄,涉及我省各主要产茶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详细真实的反映了我省茶叶行业发展的现状,帮助各县茶业进行了有力的宣传。

三、关注茶叶卫生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新的技术壁垒,引导出口企业做好应对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茶叶卫生质量问题历来重视,早在1996年省政府就在闽东召开了全省性的会议,部署抓好茶叶卫生质量I作.1998年时任省长贺国强、副省长黄小晶等领导,又根据朱铭基总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茶叶质量严重滑坡》一文上的批示精神,对我省的茶叶卫生质量问题做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采取严格措施,解决茶叶农残问题。随后,省农业厅、外经贸厅、技术监督局、供销社联合召开了全省茶叶农残治理工作会议,茶叶的卫生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茶叶农药残留量存在回潮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协会采取了多项措施,配合政府开展茶叶卫生安全治理工作:

1、积极组织茶区政府和企业参与三绿工程.通过三绿工程的开展促进各主要产区政府和企业更加关注茶叶安全卫生状况。通过表彰在创建茶叶三绿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的政府和企业,有力的带动了茶叶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2、提议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用药培训.在协会的建议下,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协会配合省农业厅对我省各主要茶区的茶农进行免费的农药使用培训,增强了茶农安全用药的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源头上有效加强了对农药残留的控制。

3,对外积极正面宣传我省茶叶的卫生质量.茶叶的农残问题一直是各种媒体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协会本着积极引导,正面宣传的宗旨,强调了我省政府和行业对茶叶卫生安全的高度重视,引导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努力避免负面影响。

4、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指导企业合理应对出口贸易壁垒.2006年3月5日,协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研究员到福州开展茶叶出口专题报告会,针对欧盟和日本出台的新的茶叶卫生指标做了详细的分析,还就各种农药的使用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与会的企业代表都表示获益良多。

986期:关于《我省应关注并争取参与茶叶农残国际标准的拟定工作》上的批示精神,协会组织了专办小组,赴杭州与农业部茶叶科学研究所陈宗懋院士(茶叶农残专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联席会议代表)就有关国际茶叶农残标准问题进行咨询,向他通报了我省农残治理情况并对有关茶叶农残治理问题进行交流。通过访问,基本了解了200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6届政府间茶叶会议和茶叶农药残留会议决定制定一个适用于茶叶的通用性农残标准(MRL)的由来和背景,并就我省茶叶农残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陈院士对我们的建议深表理解,要求我省经常沟通,以便将有关建议带到国际会议上提出。专办小组返榕后立即和我省农业厅茶叶种植业局联络,共同对我省茶叶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茶园常用农药等进行探讨。由福建省农业厅植保站、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大茶学系、南平市经作站等多位专家推荐,宜在联席会议上拟定提交10种农药的基础上再增加福建省茶叶生产常用的4种农药作为补充。

6、积极与日方进口商协调协商解决出口争议.自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以来,日方检出的出口茶叶农残超标的农药仅三唑磷一项,而国内检测部门(包括检验检疫部门、中国茶叶研究所)均没有检出这种农药。而且由福建口岸直接出口的仅两批,其它均系外省口岸、香港、台湾等转口出去,其是否为福建乌龙茶有待考证。协会在陈杭生副会长的安排下,利用在与日方有关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会晤中,向日本方面澄清事实,并建议双方加强沟通,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日方对此表示理解,将努力给予解决。

四、努力打造为会员服务的平台

为使协会服务有个载体,协会于2004年创办了《福建茶叶经济通讯》会刊,把它作为传递行业资讯、引导行业发展、介绍先进管理经验、国内外茶叶发展态势、反映会员呼吁、开展会员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协会秘书处召开了第一次通讯工作会议,选拔确定了36名通汛员.前期根据协会的工作实际开展状况,进行了会刊的准确定位,设置了茶事博览、茶业论坛、茶产业发展、农残治理、茶:市场动态、茶叶与保健、协会动态、会员天地、茶叶标准等栏目,协会秘书处认真组织编辑和发行工作。从创刊至今的情况看,通讯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指导性、实用性,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读者的赞誉。

协会与福建《市场了望》杂志社联合主办了《海峡茶道》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具有CN刊号的刊物,不仅在境内发行,还可以在东南亚和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发行,也是我省第一家宣传茶叶的综合行刊物。去年发行以来,得到了广大茶叶爱好者的认可,读者群体不断壮大。协会不断加强与杂志社的合作,利用影响日益扩大的平台,更好的为会员服务。把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和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提供给编辑部,鼓励会员企业在刊物上多做宣传、报道,不断提高茶叶企业和经营品牌的知名度、诚信度和影响力、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

五、坚持办会宗旨,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

1、规范运作,不断推进协会健康发展。体制和机制是行业协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体制和机制问题,行业协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坚持政会分开的原则。协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按照政会分开的原则组建,协会在机构、人员和财务方面全部独立,严格按照协会章程独立地开展工作,协会的会长、秘书长等人员均由协会在成员单位人员中选举产生,协会的财务独立,由协会内部专职人员管理,收支分开,每年公开财务状况。

2、关注行业发展大局,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进言献策。关注行业发展的大局,是协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抓住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行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保证。五年来,协会认真贯彻省政府2004年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参与有关政策制定,参与行业发展重大决策,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意见,及时报告茶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五年来协会反映的工作,有30多次得到省政府领导的批示。

3、加强服务和指导,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会员单位服务,指导会员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是行业协会的办会宗旨,也是协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几年来,协会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准确传递市场信息、预测市场走向;报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批评违法和不正当经营行为,警戒其它企业守法经营等。在信息咨询服务过程中,协会注重加强政策理论和外地先进管理经验的介绍,发挥市有关职能部门的政策和智力资源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提高决策水平,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4、推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规范发展。行业的形象来源于行业的自律,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倡导行业自律之风,建立和完善会员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制定行规行约进行集体约束,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恶性价格竞争,得到了会员单位的普遍遵守,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规范经营。

5、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工作。服务会员是协会的宗旨,协会努力帮助会员单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卫生水平,帮助会员单位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协会利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的有利条件,开办设立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开展茶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在2004年底成功开办了第一期评茶员培训班。开办至今,共培训学员1200多人。此外,在会员企业参评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过程中,协会也尽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我省茶叶企业创造名牌提供条件.持和参与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行业协会发展的面不够广,会员发展在地区之间还不平衡;二是协会的会员组成比较单一,主要是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三是协会在指导行业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协会将在新五年中重点加以解决。

以上报告不对之处,请代表批评指正。东道主茶叶茶叶段子

上一篇 : 壶趣

下一篇 : 咖啡与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