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独有的茶果间种技术是生态建园形成的基础

2020-12-04 10:32:42热度:181°C

碧螺春茶除处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着孕育千年的地方良种外,当地山农还创造了茶果间作的生态栽培法。

太湖洞庭东西山,向有花果山之称,种植果树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桃、梅、李、杏、杨梅、枇杷、板栗、柑橘一年四季鲜花常开,硕果不断。茶树就栽在果园的梯田两边,或果树四周。远望花果一片,近看茶树丛生。

洞庭山的茶树就分布在果园里。20世纪70年代后才有小片条栽茶园,但面积都不大,只有几亩,个别的达到百亩左后,也都镶嵌在周围的林木与果树之中。

茶果间作好处很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作过许多尝试,留下了宝贵经验。明朝《茶解》中说:“茶固不宜加以恶木,唯桂、辛夷、玉芷、玫瑰、苍松、翠竹之间植,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这就是说,茶树切不可与有臭味的树木种在一起,与茶树间作的必须气味芬芳,质地优良的树木,可见茶树、佳木间作古人已十分重视。根据今人研究,茶树在果树适当遮光的条件下,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存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绿茶的品质。据研究表明,荫蔽度达到30%~40%时,茶树体内氮代谢明显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叶绿素等含氮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增加。遮阴后,芽叶嫩绿,叶质柔软,鲜叶中的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有显著增加,制成绿茶后滋味鲜醇。

茶树与林果间作也改善了茶园的小气候环境。春季温湿度均高于露地茶园,因而间作茶园发芽早而整齐,开采较早。夏季平均气温则低于露地1℃~2℃,尤其是水分蒸发量减少,土地含水量提高3%~10%,有利于茶树生长,减少了干旱危害。冬季寒潮来临,能起到防风作用,对冻害防御效果明显。再加上果园每年要施大量猪羊厩肥、菜籽饼等有机肥,有的还挑上湖泥。

十壤肥沃深厚,有机质丰富,有利茶叶优质高产。

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陈文怀等在《中国名茶》(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一书中写道:“碧螺春茶区,把茶园、果园融为一体,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果木园中安放的一道道绿色屏风,一片片浓郁如盖的果树,吞云吐翠,茶树和桃、李、杏、梅、橘、柿、杨梅、枇杷、白果、石榴等喷香的果木,交错种植一起,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花香、果香陶冶着碧螺春的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茶果间作是一种充分利用十地,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的栽培方式。

洞庭山农民根据果树种类的不同,果园窄隙的大小,创造了不同形式的间作茶园,大体可归纳为四种:

第一种栽种在梯田两边,根据梯田的宽狭种一行或两行;梯田台面宽的(6~8米)内外侧各种一行,台面狭的,在外沿种一行。

第二种栽种在果园四周,凡是果树株行距较密的,只能在果园边栽上茶树。

第三种栽种在果树株行间,这一般是株行距较大的,在保证果树留有直径3~4米施肥塘的范围内,凡有窄隙就种茶树。

第四种栽种住果园道路旁,像绿篱一样。总之就是利用一切空地栽上茶树。

洞庭山茶农认为,枇杷、杨梅、柑橘、梅树、板栗最适宜间作茶树。一般果树覆盖度不要超过40%~50%,过密则影响茶树生长,且必须补给充分的有机肥料,以免果茶争夺养分。并注意避免与果树相同的害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