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杂志:2016云南名山古树普洱茶田野调查

2020-12-27 11:12:29热度:209°C

  作为一种典型的农副产品,晒青毛茶对气候的依赖深入骨髓,是本次深入产区作调查的最深刻体会。

  将今年与去年两相对照,不难发现,相较于去年终端市场市场下滑导致的颓势,以至于有些茶农手足无措,甚至面对市场盲目乐观,大批量加工毛茶导致货物积压、资金沉淀,今年开始主动应对市场。

  值得警惕的一种现象是非理性的逆市场行为,一些村寨,给茶农开会,采取统一口径、行动企图逆向提价,竟至于比去年同期的价格增长了一倍有余。连茶农都坦言:这样的价格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错过一季就是一年。……

  2016年3月20日至4月3日,深入滇南茶区,以江内古六大茶山、江外新六大茶山为重点,以亲身经历为主线,发回头春名山古树普洱调查报告。我们再次重申,这种形式的调查报告并非全景式的俯瞰,亦非针对某一茶山的立体描摹,而是带着随机抽取的性质,但它至少部分呈现了最为贴近现实的面貌,仅供大家参考!

  一、自然条件对名山古树茶的影响深重

  作为一种典型的农副产品,晒青毛茶对气候的依赖深入骨髓,是本次深入产区作调查的最深刻体会。茶行有云:三分原料,七分工艺。事实上,如果没有好的天气,纵有再好的加工工艺也难以制作成高品质的晒青毛茶。

  2016年1月下旬,云南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影响,主要受灾区域集中在勐海各茶山。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在各茶山茶园中都亲眼见到了茶树老叶脱落一地的情况。其中衰老的茶树,以及十年以内树龄的小树,有部分受冻害导致枯死、枯枝的情形,但并不严重。最大的影响在于从勐海、澜沧、景洪、勐腊各茶山实地了解,茶树整体较往年推迟萌发……

  二、初制工艺提升使名山古树茶跻身名优茶行列

  从晒青毛茶的初制工艺来看:

  原料选取了名山大叶种乔木古树为代表,这种一度被视为落后的栽培方式,如今焕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价值。代表是大多数,不是全部,才导致了中、小叶种的遗珠之憾。采摘季节汲取了汉族的农历,又保留了自身特点:春茶、雨水茶、谷花茶与冬片。采摘方式延续传统的手工采摘,真实才是最打动人心之处。网络上疯传的大勐宋那卡拉祜族百岁老奶奶上树采茶,完爆浙江湖州惺惺作态的爆乳女采茶,前者受人尊敬,后者遭人唾骂。

  茶农提升工艺人工炒制的积极性。揉捻工艺纯为实现提升茶叶浸出物的目的,抛弃了名优绿茶在造型上花样翻新的做法,因循道法自然的原则,或为抛条形,或为紧条形,抱朴守拙。若论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色事人者短,以德事人者长。晒青茶浑若无盐女,以内质而王天下。

  三、产业链的变革

  上游的茶农守着古茶园,从事第一产业农业;中游的茶厂搞加工,从事第二产业工业;下游的茶商搞销售,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

  这种模式推广到南糯山半坡老寨、大勐宋那卡寨。之后河南的茶商郜鸿亮先生承包冰岛老寨古茶树,将“和茶趣”推向了冰岛第一品牌。赶上了2012~2014年连续三年大热的行情,名山寨的茶农赚了个盆满钵盈,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好生活。如今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的各个村寨,全部都沦为建筑工地,处处大兴土木,赚到钱的茶农不约而同选择了盖新房。居住条件的大为改观,并不能改变身居深山,没有配套的窘境!

  2016年选择3月份头春时节再度入云南名山实地考察。将红糖茶叶小米饭今年与去年两相对照,不难发现,相较于去年终端市场市场下滑导致的颓势,以至于有些茶农手足无措,甚至面对市场盲目乐观,大批量加工毛茶导致货物积压、资金沉淀,今年开始主动应对市场。

  源头的变革,还在于既往一家一户的加工,正在转向由村寨有实力的大户承担。在景迈,一家茶农自家的工厂,大晚上灯火通明,源源不断的鲜叶涌进来。“七吨鲜叶啊!想想都头大。”负责人跟我诉说自己的辛苦。有意思的是,收购进来的鲜叶,经萎凋槽萎凋,然后滚筒杀青,盘式揉捻机揉捻后,直接把揉捻叶又卖给了一家一户的茶农。

  头春时节,在古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面对询价,茶农最多的回答:价格都还没有出来。往年在茶叶批量上市之前,大益开收的收购价,就是占市场主导的小树茶的开盘价,茶农、茶厂、茶商交易都有据可依。

  这就是大厂的话语权。而作为名山古树茶,去年对鲜叶影响最大的雨林迟迟不见开盘价。亦如勐宋的茶农所言:以前是老同志,后来是福今,去年是雨林,今年不知道。于是整个茶山古树茶行情显现出天下大乱的局面。小批量的交易,只好以去年为参照,由买卖双方自行商定。而这种价格几乎对市场的走势没有影响。

  全文阅读详见2016年5月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