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茶树的滋味之源

2020-12-27 11:11:40热度:167°C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周重林、杨春、罗安然等著中华书局

云南古茶树

  56人深度参与调查

  日前,茶马古道研究专家周重林携主创团队在云南雨林古茶坊庄园举办的《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新书发布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

  “云南古茶园潜藏着太多太多的秘密,围绕古树,普洱也是从来不缺少话题。然而,几乎没有人能把云南的山山寨寨、每个普洱古树说得清楚——也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周重林表示:“《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既有恢弘场面,也有细枝嫩叶。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深度参与,深入茶山最深处,既有对古茶园、古茶树的细致观察,也有对茶农、茶商等人的认真采访,关心茶价变化,关爱茶农生活。既有史料的溯源、佐证,也有行走过程中内心的柔软绽放。”

  他说:“该书投入创作超过一年时间,无数次的交流、碰撞与调整、修改,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享受创作的快乐,这才带来内容饱满、视野开阔、蔚为大观的阅读体验,藏于深山、藏于史料背后云南古茶园的秘密方得一览无遗。”

  周重林指出,“我们用四个月的时间行走茶山一线,深入到古茶园最深处、偏僻处、遥远处,行走至边境、云端,驱云赶雾、披星戴月,又用四个月进行创作修订,就是为了探寻古茶园的秘密,就是为了给读者全方位解读古茶树的滋味之源。我们希望通过尽力而为,尽力而行,向外界传递我们的诚意以及我们对自然万物的善意。”

  有人有生活,有茶有记忆

  成片的古茶园让人惊叹,野生的大茶树让人仰望。用文字记录这个时代的茶山、茶人、茶树、茶园,来抵御时代的遗忘,谓之当代风土人物记。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饮茶的读者,你一定想了解云南古茶园的所有秘密。在《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秘密》里,作者对于整个西双版纳的茶区,皆在有限的时间与篇幅中公平对待,不管是明星小产区,还是客商罕至的小产区,不管是大名鼎鼎的茶王树,还是于山野之间籍籍无名、生长的小茶树,均留下了作者的脚印。

  全书关注古茶山、古茶园与古茶树,第一次成体系的介绍西双版纳古茶树,又以勐海茶区为重点,不惜笔墨的详解大勐宋、布朗山、南糯山、贺开、帕沙以及章郎、小勐宋、曼糯等勐海县重点产区。

  跟随作者行走于一村一寨、一山一园,倾听当地茶农的声音,倾听自然的声音。我们有更宽广的视野了解每一个小产区的制作工艺,了解人们在岁月中总结的古树茶鉴别方法、饮茶方式的变化、茶树养护模式的变迁。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云南茶人们的生活与民族习俗以及村寨的变化……这种种角度与细节,透着作者对茶叶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精彩书摘

  野生古茶园滑竹梁子

  2018年上半年,《茶业复兴微刊》推出了一种茶山纸牌,将云南普洱茶的各个山头做了一次集中呈现,54个山头,54张牌,其中就有滑竹梁子。

  滑竹梁子于当时的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山头。我在网上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版纳之巅”是它最醒目的标签,有关滑竹梁子的介绍更多围绕着自然资源展开,只言片语中透露这片山里大面积分布着野茶树。

茶叶多少钱一斤

  山上湿气重,微生物十分活跃,木结构的建筑物被侵蚀的速度很快。因此,此前从这里搬离出去的民族没有留下丝毫的居住痕迹。他们豢养的牲畜家禽,房前屋后开辟的菜园子,都随着他们的离开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他们在山里种下的茶树,一直留存至今。

  从勐宋乡坝檬村上山,爬过几段比较陡的山路以后,沿着水平山道前行约10分钟,转过一个山角,眼前就出现了成片的古茶树。茶园的底部是一个山坳,山坳里溪水激流的声音在整个山谷间回荡,鸟叫虫鸣,对面的山峰藏在浓厚的云雾里。茶园里时阴时晴,几片云朵飘过,也自带几分湿气。

  崎岖的山路两边,全是密密麻麻的植物,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生长繁茂,蕨类、苔藓类植物也尽一切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有时我走不动了,路上恰巧有突起的石头,但没有坐下去休息的可能——石头上面是一层绿绿的苔藓,用手一摸,柔软得很,很像一块小型的绿色地毯。

  “山中岁月长,林深不知处”,我们在“版纳之巅”滑竹梁子缓缓而行,没有“鸟兽久为伴”,只有虫鸣声不断,以及虫鸣渲染下愈发寂静的悠远。

  一路上见到很多掉落在地上的野生板栗,没有人捡拾;不时听到有东西从树上划过枝叶、坠落于地的声音,阵阵清香袭来,带着细微的酸甜,沁人心脾,原来是多依果,大片大片地散落林间。好奇心驱使下,我捡了一个相对干净的多依果,用手擦了擦,咬了一口,酸甜酸甜,略有涩味。这里的多依果个头很大,比以前在勐腊县易武茶山看到的大。在版纳,即便人们已经想方设法吃多依果:凉拌、蒸煮、制成果脯、泡酒,仍然有大量的果子被遗忘在山间。

  在茂密的树丛间,茶树并不显眼,但仍然星星点点出现在道路两旁。茶树枝上,挂满了寄生物——绿色的苔藓、蕨类植物等。只有生态环境特别好,茶树上才会有这些寄生植物。这可以理解为茶叶原料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如果它们长得过于茂盛,又会影响茶树的生长,会争夺茶树的养分,可能最终会加速茶树的死亡。假如遇见长时间的雨湿气候,微生物、寄生物开始疯狂地侵蚀茶树树干,致使向枝叶输送养分的通道受阻,叶片枯萎,枝条腐朽,最后整个树干轰然倒地。在这片古茶园里,茶树的生老病死,是一种合理的代谢与生命循环。

  这些粗壮的古茶树并不像那些名山头的古茶树那样备受瞩目,因而生长得非常闲适。(记者吴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