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古树茶之奥秘:山地古树之美

2020-12-27 10:59:57热度:151°C

  云南省现在是全世界拥有百年以上老茶树资源最丰富地区。不过,即使是好的山地古茶树,要做出好茶,还是需要识茶人的掌控。

  从喝茶到找茶:南糯茶山行

  2010年,老班章的春茶被炒到每公斤1200元,每4公斤鲜叶可以做1斤毛茶,差点让众人以为又要回到普洱茶的疯狂时期。老班章属于澜沧江畔的深山老林地区,大片古茶园属于中国茶叶的种源基地,班章是一个山地里的小村庄,与明代开始种植茶树的冰岛村一样,荒废已久,最初被现在的茶界发现的时候,要在雪山脚下徒步走上半天时间的山路才能到,即使是现在,也需要开上拖拉机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很长时间。

  那里的居民都是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常年生活简朴贫困,基本不使用化肥,保证了当地山林中的这些老茶树的生长环境,进入2000年之后,当古树茶被云南省一些茶叶专家发现价值并投入到流通市场之后,这些区域迅速被控制在一些茶叶商人手里,作为稀缺资源而价格猛升。

  在过去所存储的老茶越来越稀少的情况之下,古树茶正成为爱茶者和喝茶者新的噱头,谁都能以喝到一棵真正古树茶叶制成的普洱为自豪。茶界传说,更厉害的喝茶者能喝出大致的树龄,喝出茶树是否打过农药,喝出茶树的山头。也因为古树茶的热,云南普洱茶协会组织了《致正之韵》品鉴会,专门饮用近年的普洱古树茶。

  本来对古树茶毫无概念,第一次喝到,只觉得香气刚猛,茶汤黄亮,不由得心生疑惑,哪里有那么多玄机?是不是又是一轮普洱茶的营销方式?见过太多半神秘、半吹嘘自己茶叶的云南普洱茶商人,对各种宣传方法都不太在意了。

  近年来做古树茶很出名的诸葛春光先生被介绍给我,原来这次品鉴会的各种茶都是他所制作的。他是北京人,满头白发,可是人年纪却不大。他是真正的爱茶人,上世纪80年代末就离开北京,到处寻找好的茶叶。在各个茶叶产地之间,最终选择了普洱,开始另辟蹊径在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区域做过茶园,可是后来发现,还是传统的云南六大古茶山的品质更好,最终他选择了西双版纳做自己的茶叶基地

  他告诉我,古树茶的资源并不像想象的稀缺,像冰岛、老班章都只是因为品质独特,加上现在这些乡村出产被某些资金所彻底垄断,当然能抬高其价格。他邀请我来西双版纳时去当地一些茶山看看。喝了一肚子的古树茶,只觉得茶叶很刚性,香气也很凶猛,都比一般的茶厉害,茶汤黄亮得异常,尤其是其中一种,有明亮的琥珀光。我并没有爱上这种茶,只是随意答应了诸葛春光的邀请。他另有一个别号叫“茶翁”。

  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就真的有机会去西双版纳出差,被茶翁带上了南糯古茶山。这是传说中的六大古茶山之一,因为距离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很近,所以现在去一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困难,这也是其在名声上被后起的勐库等地盖住的原因。人们总是喜欢传奇的。可是,走进去,迅速发现,这里的古茶山真不是浪得虚名。参天大树中,各个寨子的发了财的茶农把自己家的新楼房选址在山坡上,茶翁说,都是这两年靠古树茶发家的结果。

  南糯山是六大古茶山,也许就是因为发现得早。这里的茶田分成了多种形态,有开垦出来的茶园,有古树被农家照料生长的,也有完全野放状态的,也就是完全不施化肥,靠茶树自己自生自灭的,产量是前者最高,质量却是后者最好。问茶翁,做成茶之后如何分辨?他一笑:“不用成茶就能分辨,施不施化肥,一尝就知道了。”

  怎么可能一尝就知道?茶翁笑着不说话,沿路采摘各个茶园的叶子给我尝,山脚下是现代化的茶园,农民管理得很好,他甚至都不屑于去采摘这种茶叶让我尝。南糯山不是一座高山,可是却分成了多个寨子,茶田分成各个寨子管理,寨子成立了合作社,各个田都有招牌。茶翁也不看招牌,他告诉我,谁家茶不施化肥,谁家茶树有上千年的历史的招牌,都不能光是靠看,“茶一定是靠嘴巴尝出来的”。

  他摘了一片古树上的茶叶,那片茶园在斜坡之上,上面写着某大型集团的名字,号称全是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茶树,茶树很粗。可是他说粗细不是评判树龄的唯一标准,摘下了顶尖的叶子,这是标准的云南大叶种茶,叶片肥厚,上面的白毫在透过大树林的阳光下很显眼,一尝,舌尖就觉得芳香,微带苦涩。茶翁也尝,评价说,施过肥料,而且不少。我们向山间小路进发,沿途他爬上爬下,不时摘一片叶子给我,有的平淡无味,有的却清香异常,可是他一直觉得不是他心目中的易通号茶叶好茶叶标准。“基本都施过化肥,前两年古树茶热,寨子为了增加产量,就开始拼命催肥,最可惜的是一大片300多年的茶田的主人,现在也算是南糯山的茶王一类的人物,我尝过他们的鲜叶,施肥太多,茶质明显下降。”正说着,这位拉祜族的山民出现,得意洋洋地和茶翁招呼,并且动员今年茶翁收他的茶叶,说他今年没打化肥,茶翁客气地笑着说:“你得到时候拿来让我尝。”

  走到一片林地小路,他眼前一亮,爬上小坡,摘了一棵不太高的古树上的茶叶,让我含在嘴里尝尝。这棵树扭成一团,比起前面那些树龄300年左右的茶树看上去还小,可是他从根系一看,就觉得肯定是有300年左右的树龄。这片茶叶入嘴,一股清冽的茶气就在嘴里蔓延开来,最奇怪的是,10分钟后,整个嗓子都是清甜的。他得意地告诉我:“这才是真正没有施过化肥的古树,而且正逢茶树这两年生长恢复了旺盛期,所以质量十分好——原来判断施化肥与否并不困难,舌尖和舌底绝对不能有微麻的涩感。否则就是施过肥的,不过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得尝很多种,让自己的整个感官灵敏起来。”

  南糯山深处,有棵茶王,根据中国农科院专家的研究,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凤庆等地3000多年的深山古茶树没有发现之前,这棵树是闻名的古茶王。拉祜族的女主人在旁边设了棚子专门看守,可是喝了一口,未见得很甜美,甚至不如刚刚尝试的鲜叶的回甘。茶翁偷偷告诉我,老茶王现在已经衰老,出产的茶叶要看年份,有时候好,可是多数时候已经不太好了。原来茶树树龄并不是越老越好,可是具体多少年的好,现在农业专家也没有准确说法。

  这时候才开始佩服茶翁的尝茶能力。他告诉我,他也是喝了多年,并且和茶农们一起种茶做茶才弄明白其中的奥妙,现在他自己并不承包或者垄断茶园,因为“资源丰富,你只要自己能把握质量关,就能保证收到好茶”。在南糯山的山腰他自己的山居坐着的时候,周围都是古茶树,高低起伏,而这座完全用木头搭建的房子很高大,墙上糊满了一个画家醉酒后给他画的各种人物图,心里顿时安静。突然对茶翁的话明白过来:好茶资源霸占为己有是件荒诞的事情,关键是如何利用好各种资源,光有好茶不够,得做好茶,明白好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