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的边缘行走(18)——四大茶山连接象明

2020-12-26 11:37:00热度:137°C

文/俗部
  过磨者河,过吴四的小商店,十多公里,岔往左边山里,是蛮砖茶山;继续往前,右边一条不起眼的小道,通曼松。过这两个岔口,继续往前,就是象明。

  象明之得名,一是此地过去多象,二是此地有一大山——孔明山。象明街背靠大山,紧傍象明河,弯弯的条形,就一条街。街正中有一座小桥,过小桥沿山左转几公里再右转,一直爬山,三十多公里,是倚邦茶山;过象明街前行四、五公里,也有一座小桥,过小桥直接爬山,也是三十多公里,是莽枝茶山;由莽枝茶山再岔过去十几公里,是革登茶山。六大茶山中的四座,就分布在这一大片地区。

  通往这几座茶山的路都不好走,尤其是莽枝、革登、倚邦,山路,窄,无铺无垫。这几座曾经声名远播的名山,今天,都显得遥远而偏僻了。这几座茶山,都曾几经兴衰,其中,在明代就已著名的莽枝茶山,它的第一次衰落,是从清中期开始的。

  说起来,这第一次,只是缘于一起命案。

  雍正初年,许多江西、四川以及云南石屏、大理的茶商到茶山来经营茶业,他们或垦山种茶,或买卖贩运。这些人来到茶山,开始都是借住在当地人家里。那时的当地人,有汉人也有“夷人”。“夷人”,主要是今天的基诺人、哈尼人、属于哈尼支系的僾尼人,还有一部分佤族人。当时,有个江西客商就吃住在夷人麻布朋家里,坐地收茶。时间长了,这个江西客商就与麻布朋的妻子有了私情。事情暴露后,麻布朋杀死江西客商,并将其尸吊起来示众。而外来客商则以杀人劫财的罪名将麻布朋告到官府。官府不察,派兵抓人,还株连到当地土司刀正彦,由此激起当地人的不平和反抗,使第一批官兵受重创。于是又有了云贵督抚调重兵进剿,最后,山民不敌,麻布朋、刀正彦被逮至昆明处死。受委屈的山民无以泄愤,想到都是茶树惹的祸,便纷纷砍茶树。两月后,他们又放火烧了清兵的营房,随后,一万多户逃往当时的南掌国,即今天的老挝。这些茶户后来虽被陆续召回,但这次动乱,使莽枝茶山遭受重创,也波及到依邦、革登。直到乾隆年间,这一带才得慢外地茶叶不好喝吗慢恢复,并出现盛极一时的状况。可惜,到了晚近,天灾、人祸、瘟疫、战乱,尤其是过多的人为,使此地再遭破坏,这次,就是一蹶不振了。。。。。。

  站在莽枝山,远望,正是孔明山。茶区的山民,无论他是什么民族,对诸葛亮都充满了崇敬。他们奉诸葛亮为茶祖,将满山的茶树,视作是诸葛亮对后人的遗爱。而山民们将眼前这雄浑峻伟、高耸入云的大山称作孔明山,年年朝拜它,岁岁祭祀它,正寄托着他们的感恩与思念。

  诸葛亮,一个神话般的人物。真实的诸葛亮,是一个具有思想包容性的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其不可为而为,是儒家;他写《戒子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道家;他治国:循名责实,赏善罚恶,是法家;他打仗,行军布阵,指挥若定,是兵家。。。。。。

  仰望孔明山,想起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评》:

  评曰: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一种怆然的感觉涌上心头。

  抚百姓,示仪轨,开诚心,布公道!

  今天,上哪儿去找这么几个人去?

  一座茶山,其兴也,由人;其毁也,也由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