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的边缘行走(39):喝茶的人不种茶,种茶的人却不怎么喝茶
2020-12-26 11:32:19热度:163°C
2020-12-26 11:32:19热度:163°C
文/俗部
阿秀不喝茶,也不懂茶,其实不只是阿秀,茶区许多山民都是如此,自家虽有茶园,却很少喝茶。我问过好些人为什么,回答几乎是一样的:喝茶容易饿。
山民的习惯,一日两餐,天一亮,起来洗漱一下,就下地劳作,十点半到十一点回来,做饭,吃饭,稍事休息,又下地,直到薄暮才回,吃晚饭。有的地很远,他们清早出门时会带上食物,中午就在地里吃,晚上回来,一天还是两餐。想想如果我是山民,大概也不会怎么喝茶的,早上空腹下地,下午时间漫长,喝茶,肚子扛不住。至于晚上,一天劳作,累了,困了,洗了,睡了,也想不起要喝茶。山民们喝茶,只是在年节期间或是有客人来的时候,而且也多是粗枝大叶。做的细茶都卖了,换的钱,要添置生活必需品,要给孩子交学费。有时不自禁的生起感慨:世上的事情很多都是这样的吧?喝茶的人不种茶,种茶的人却不怎么喝茶。
由于虽种茶而很少喝茶,山民们一般是不知道自己的茶是好在哪里,一方面他们喝的少,另一方面,茶区太大了,许多人一辈子就没去过别的茶山,也没喝过别的山上的茶。由于缺少比较,他们对自己茶的品质评判,大多是来自那些来收茶的人。买的人多,出的价高,他们就知道自己的茶好,但到底怎么个好法,还是不知道。
由于不知道,就难免犯错误,比如使用除草剂,比如在茶园附近种植橡胶树,他们完全不知道会给茶园带来什么后果。除草剂在地里残留时间长,即使使用一次,也会多年影响茶的品质,并且,使用过除草剂的茶,不管存放多少年,那品饮时的不适感,会永远存在;即使将这种茶经过发酵做成熟茶,仍是如此。至于一款茶喝起来味道酸酸的、怪怪的,则主要是受茶园旁边橡胶树的影响。
现在,除草剂对茶品质的为害开始为政府重视了,重要的茶区都立有告示,禁用除草剂。虽然告示得太晚,但总是一个好的开端。
但种橡胶,却没办法。
我们稍稍算笔帐:
橡胶树小苗种下去,八年后可以开始割胶。开割后,除去冬天四个月,一年九个月有胶。以今天的胶价,一棵树,每天可产胶五至十元,平均八元吧,一棵树一月可收入二百四十元;一年九个月,一棵树一年就是两千一百六十元;一亩地种三十棵,亩年收入可达六万多,如果种个十亩二十亩,那每年会是一笔多大的收入!而事实上,胶农的胶林亩数几乎都在四十亩以上。
清楚了这笔账,我们就能明白版纳地区为什么会如此快速的发展橡胶林,只要温度适合,几乎都在种。因为,这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可见的能改变山民们生存状况的方式。
而这些地区,恰好大多是茶区。
但问题在于,橡胶树也会得病,要使用硫磺等农药;橡胶树排他性极强,极夺肥,会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和地力;割下的胶在存放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极难闻的臭味。这些,对茶品质以及环境的破坏,都是无法估量的。
怎么办?
一边,是贫苦的山民,他们应当、也有权选择某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
黑色像芝麻一样的茶叶 一边,是茶区自然环境的进行性破坏。
保护自然环境,非常应该,但保护环境,不应当是将山民们“保护”在贫苦之中,因此,让山民们生活好起来,更是非常应该。
为了山民能过好一点,茶,我们可以不喝,但环境呢?
让他们保护环境,谁来“保护”他们?······
怎么办?——答不出来。
有时想,近年来,内地许多省份大规模组团去台湾采购,特别是农产品,总觉得,那只是锦上添花。其实,茶区大山里也有丰富的物产:茶、酒、手工织布、竹编、竹笋、食用菌、蜂蜜、花粉、水果、冬瓜猪、红稻米、无污染农蔬菜。。。。好多好多。为什么不可以也组织这样的采购呢?有多少山民需要这样的“采购”呀!那,才是雪中送炭······
附:秋天进山,又遇到吴四,他还是短裤赤膊,还是拦着我们喝茶,那茶还是不行。但我发现,吴四也在与时俱进,他砍了两棵橡胶树,没事就练割胶的刀法。看来,连他也在打橡胶树的主意了!
上一篇 : 贵州黔东南侗族饮茶习俗
下一篇 : 普洱茶之五味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