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那些事——勐海茶厂7572
2020-12-26 11:21:09热度:155°C
2020-12-26 11:21:09热度:155°C
其实我开始喝普洱茶并不算早,如果下关沱茶和老家的那些大叶子散茶不算普洱茶的话。周围有同事用飘逸杯泡着普洱茶,我看了很不以为然,认为喝茶就须大口牛饮,以解渴提神为要,如此麻烦,失却了喝茶的本义。
后来到西双版纳出差,朋友在宿舍中,用个小紫砂壶泡出小盅的茶来,色如酱油而略淡,味带焦糊而偏甜。因为人不是特别熟,不好反对,天气又特别热,只好一盅又一盅地喝下去。攀谈三两句以后,才知道这个就是普洱熟茶。喝了一下午的茶,慢慢地倒也不觉得难喝,反而在喉头留下了淡淡的甜甜的韵味。如此这般,回来后,自己也学着买一点茶,闲暇中泡上一壶,渐渐成为一个爱喝普洱茶的人。
周围很多喝普洱茶的朋友,都是从熟茶入手,慢慢喜欢上普洱茶的。因为熟茶入口顺滑,较少刺激性,不会影响睡眠,老少咸宜,便成为引领外行入门的带路者。其实,熟茶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而普洱茶之名,至少明朝就已经正式确定,到清朝成为贡茶之后,声名大盛。那时的普洱茶,都是生茶,也就是晒青毛茶压制成型之后运销各地的饼、砖、沱、团,以及芽尖、茶膏。生茶苦涩味重,刺激性强,运销到广东香港之后,茶布朗是茶叶楼老板们发现摆放一段时间后,茶的苦涩味降低,而茶味更加醇厚,更受茶客们欢迎。久而久之,他们发现,在温湿度高的环境中,茶的苦涩味就消退得更快。为缓解库存压力,使普洱茶能快速进入消费环节,在历代茶人的努力下,终于发明了洒水渥堆、人工控制温湿度的熟茶发酵工艺。
7572就是熟茶的代表。作为勐海茶厂的常规产品,每年都大量生产,市面流传极广。我手上有几片602的7572(2006年第二批),现在喝来,已经有“好喝”的感觉了。虽然熟茶被发明制作出来,目的就是被快速消费,但出于工艺的特点,刚出厂的熟茶,有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土腥味,即俗称的堆味,水分含量过多也会导致茶汤淡薄。制作工艺不过关的熟茶,甚至会有刺鼻的霉味,令人难以入口。所以适当时间的自然环境存放,有利于水分蒸发、堆味散发。这片7572,饼面干净,勐海茶厂饼茶特有的“泥鳅边”明显,饼型周正,正面可见少量洒面的金黄色茶芽,底茶略粗老,可看出以青壮叶为主、嫩叶芽尖洒面的拼配方式,既照顾到香气,又在质感、醇厚、耐泡各方面做到了基本平衡。茶汤浓红,口感浓醇,有厚度,入口甜,回甘好,香气弱。比较耐泡,可以泡十水以上不减其味,尾水甘甜。叶底褐红,条索完整,可见发酵适度。适度发酵,让茶中的酶仍有活性,能够继续自然地发酵,也正是勐海茶厂所产熟茶的最大特点。
7572一类的普洱熟茶,属于大众茶一类,在那些以高雅自命的茶人眼中,自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它太普通、太平凡,既没有金针、白莲的雅号,也没有易武、班章的名头,显不出茶的高贵和尊崇,然普通茶就不必讲究美器,不必执着活水,一介普通人,于细雨打芭蕉的夜半,捧一本小书,随手泡一壶普通的茶,仿古人“以汉书下酒”之意,以普洱伴书,让那红红艳艳的茶汤,顺喉头滑下,又从腹中蒸腾起暖暖的热气,岂不是完满的一天?
上一篇 : 茶商故事:再次强调新茶陈化的变化
下一篇 : 茶商故事:被严重低估的中生代99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