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普洱茶国标蝶变

2020-12-25 16:54:11热度:145°C

  该文是一篇旧文,希望茶友和茶商能通过此文了解到普洱茶的更多历史文化。

  云南普洱茶产业的规范,并非只是一个地理保护标准的问题,尽快的在工艺和质量方面努力,才是正道。

  自2008年12月1日起,《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下称“国标”)正式实施。按照这个标准,只有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茶产品才能叫做普洱茶。

  此国标出台后,很多除云南之外诸如广东、湖南等地的普洱茶企业大受影响,甚至直面生存危机。

  普洱茶国标,此项国标是经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对外发布的。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此次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今后,除上述地区范围外,任何企业生产的茶类产品都将不能再叫普洱茶。

  该标准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非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区生产的茶不能叫普洱茶;二是云南茶企业到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外购买茶叶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9月,云南省共有8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只有这些企业可以生产普洱茶,而其中质量优良的普洱茶才能贴上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标志。

  “该国标的核心内容其实只有一条:就是在标准中例举的城乡之内的晒青毛茶的制成品,方可称为云南普洱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网名为“普洱茶博士”的普洱茶销售商如此概括此次国标的内容。

  “普洱茶博士”表示,众所周知,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国的云南,茶种、茶树、制茶工艺和其他茶叶周边的事物,全国各地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的。普洱茶独特的地方并非只是茶树和茶料,这样一个仅仅只是明确毛茶原料的产地标准,实际上保护的仅仅只是大茶商的利益,而真正的云南普洱茶并不是工业化的量产产品。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规定最致命的一点在于根本不可能压制普洱茶造假的行为,非常的不严谨。”“普洱茶博士”告诉记者,这些国标字号的规定恐怕很难执行到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压根没什么约束力和意义,此类标准的制定和规划,普洱茶行业内没有多少人会遵守。

  云南之外的普洱茶

  这一“国标”的实施,将对普洱茶名称的使用按照地域范围限定出严格的定义。但是据了解,除云南省以外,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市也有相当数量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即使在云南本省内,鉴于前几年普洱茶产业的疯狂扩张,在国标限定地区之外,也有很多普洱茶生产商。此次“国标”的出台无疑为他们出了一道“难题”。

  曾经名噪一时的广东名茶“广云贡饼”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因为广东、香港等地素有饮用普洱茶的习惯且能就地生产普洱茶,从1952年开始,至1973年,根据有关茶叶部门的宏观调控,云南省每年都向广东省调拨数千担晒青毛料,供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制造“广东饼”普洱茶。

  这种“广云贡饼”虽在广东制造,但原料却以云南晒青毛料为主,且存世的“广云贡饼”已为普洱茶中的名贵品种,今后却不得不面临“无法认祖归宗”的尴尬局面。

  “国标”推出后,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由于云南一直在积极制定标准,因此为了不必要的争议,他们一直在做一些准备。他们生产的普洱茶虽然也从云南采购原料,工艺也没有变化,但是在称谓上将不再叫“普洱”,而直接叫“广云贡饼”,以适应国标出台后可能面临的争议。

  实际上,对于云南省一直在推动制定的普洱茶标准,业内早已有所争论。有专家认为由云南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太过狭隘,虽然云南生产的普洱茶占了全国的80%,申请原产地保护虽然也是保护知识产权,但也应该重视历史和现实,比如广东等地也生产一部分普洱茶,并且担负着中转、流通和创新发展的功能。

  著名公益律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普洱茶如果有国家标准的话,显然不应以产地为因素,产地是产品地理标志要素而不是产品标准要素。”

  周泽表示,“产品地理标志”属于商标管理范畴,某些产品的品质与所在产地的地理环境有关,故把相应地域生产的、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都统一用一个产品名称,是为地理标志产品,例如赫赫有名的“金华火腿”。

  当然,“产品地理标志”也有可能带来其他的问题,比如即使是规定产地生产的普洱茶也有可能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比较粗糙,国标显然对此类情况难以规范。

  “普洱茶更多是一种制作工艺的划分,而不是存在着普洱茶这样的树种。”一些专家提出疑问,“如果一定要进行原产地保护,是不是名气更大的铁观音、绿茶龙井等等也要申请呢?”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国标的内容有些过于狭隘。

  能否重振普洱茶?

  现在,普洱茶产业正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国标的出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产业有所促进,但其依地理范围核定名称使用权,也有可能会大大限制产业规模。

  2007年之前,云南普洱茶高价拍卖的新闻屡见不鲜,普洱生产商对市场充满期待,一些职业“炒客”也像炒股一样,疯狂炒作普洱茶,普洱茶的内涵也由传统饮品化身为可以升值的“收藏品”。

  而云南本地茶叶产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高峰时期,不仅云南省大部分茶叶原料被用于普洱茶加工,而且并不适合普洱茶加工工艺的少量福建、四川茶叶原料也被制成了所谓的“普洱茶”。甚至出现大量进口缅甸、越南的茶叶制作普洱茶的现象。

  “普洱茶的拼配是传统的工艺,就我个人所知,95%的普洱茶成品都是拼配过的。比如一些普洱茶品牌用7成的缅甸毛茶加上3成的本地晒青,做成的产品是否算云南普洱茶?”上述网名为“普洱茶博士”的普洱销售商这样告诉记者,在普洱茶疯狂的2006、2007年,因为产量太大,本地原料跟不上,一些大茶厂有几乎一半的毛茶都是采用缅甸茶。

  “普洱茶博士”表示,他认为此次“国标”就如新出台的医保规则一样,是避重就轻和毫无意义的。普洱茶的质量和茶种有关,就算是全部云南本地茶种,还分为春茶、雨水茶和秋茶,那么按照国标规定,是否只要是云南本地的都算呢?比如俗称的“大马茶”,是云南茶在马来西亚存储2~4年再运回来加工的,这种茶品是否能算普洱茶?

  从去年开始,攀上巅峰之后的普洱茶又迅速跌到冰点,目前我国的普洱茶市场仍处在调整期。尤其是由于2007年的一些普洱茶“名不副实”,所以2007年出产的茶就格外难卖。

  “普洱茶崩盘之后,大厂商用料锐减,今年云南很多地方连春茶都没有消化完。”“普洱茶博士”告诉记者。

  经过疯狂炒作后,今年普洱茶价格也已大幅下降,目前的普洱茶价格已恢复到2005年的水平。此前被炒家爆炒的几大普洱茶品牌,今年售价只是最高时的十分之一。同时,大批的普洱茶专卖店都被淘汰了,剩下的普洱茶专卖店,很多都在苦苦维持。

  “普洱茶并非只是‘原料’这一个关键的问题,工艺和制作的流程才是重点,特别是熟茶、熟普。”“普洱茶博士”表示,尽管经过了将近十年的市场培育期和快速发展阶段,熟茶和熟普的工艺用电压力锅可以煮茶叶蛋和流程至今仍没有一个规范的细则,有的只是一些“专家”或者“著名茶人”的经验和个人的片面总结,在形式上头头是道,而在具体的工艺制作之中“高科技”的东西却屡见不鲜。

  在他看来,云烟、云花和云药成为支柱性产业,都至少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云南的普洱茶要想成为四朵金花里面的一员,并非只是一个地理保护标准的事情,尽快的在工艺和质量方面努力,才是正道。

  文/吕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