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诗礼乡简介
2020-12-22 17:40:29热度:174°C
2020-12-22 17:40:29热度:174°C
历史文化
诗礼历史悠久,开发较早,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三桂进攻永昌及顺宁,诗礼境内被掠,不少村民被害。
雍正年间,开辟诗礼街场(初命名为石榴街,因白塔旁有丘大田状似石榴而得名《现在的白塔水塘》),地址在拖拉机站周围,后迁往牌坊团树。民国20年(1910)光复镇(诗礼)中心学校初级部创办,后创建得国民学校17所,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人才。
民国20年(1931)乐平村人杨文鸿牵头筹款建造白塔,1982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玉砚塔(又称诗礼文笔),塔有13层,密檐式砖木结构,高约30米,边宽3米,四级条石基座,塔的北面有鑫卓群茶叶“丈高百尺增士气,笔照千里超群英”。横幅“永镇山河”对联一幅,属地方风水塔。1985年,在塔基四周砌石墙进行保护,并立凤庆县人民政府确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风景名胜。孔雀山寺(孔兴山头)始建于公元1885年冬日,建筑跨度约50年时间才全面建筑完成,呈逐年修补完善之势,距今已有123年建造历史。孔雀山寺气势宏伟、飞檐走壁、雕龙画凤、山顶楼阁阁上阁、院中院,佛像巍峨、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威严肃静。“高阁高悬低阁低悬佛在殿中,远峰远到近峰近列岩顶观峰”、“风景这边独好”是孔雀山寺的真实写照。孔雀山寺从建寺到投入使用的多年间,共编印三部书《乾坤宝记》、《一罐宝丹》、《三期慈航》,现仍有人保存。孔雀山寺是天造地化、美丽的浏览去处,绝妙的建筑却毁于1968年“文革”中,现仍有人保存着孔雀山寺原貌图。
华藏奄。(清华村境内)始建于清朝康熙乙酉年冬月初四,清朝隆十四年(1740)立的《华藏奄常住碑记》一块。大门题联“大地展开双眼碧,长天飞下一支红”,扁文“顺天者昌”。曾编印过《新民真经》、《速回头》两部书,毁于1951-1952年间。
慈云阁。(乐平村境内)明朝寺僧修建,民国26年(1937),村人杨文鸿重修。现已残缺不全。
玄灵阁(圣渝堂)(古墨村境内)。在玄灵阁建成开堂使用时有这样一幅大门联:丙子建玄阁,丙午开老堂;甲山立回龙,甲水绕圣宫。记载了玄灵阁与对谕堂的创建和迁址演变过程及玄灵阁的坐落,自然风景。
对谕堂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成使用,坐落在平村小组,因地点狭窄于民国12年(1923)迁至古墨初制所,因地理位置不适为由,于民国21年建盖玄灵阁,计用4年时间完成,坐落在古墨村大园田,大甲山立向,面向回龙山,有古墨河和碳房河将玄灵阁缠绕在两河间,民国25年(1936)年将对谕堂迁至玄灵阁,玄灵阁先后被利用作村级办公用房及学校。现已面目全非。
民风民俗
诗礼乡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知书达礼是古往今来的良好风气,喜爱文艺成为风土特色,吟诗作对是乡土的传统习惯,被誉称为礼仪之邦。
民间文艺。历史以来,乡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流传最广的莫过唱山歌(民歌)、唱牛山歌、打歌、耍龙灯和洞经会。民间乐器主要有芦笙、笛子、哨呐、三弦、锣鼓等。洞经会流传于清末民初,在孔兴山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坐会,洞经会在演奏活动中,分“经席”(宣讲经义)、“乐席”(操技乐器)两类。演唱经典以宣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风尚为宗旨,教化人们效法先贤。演奏的乐器有洞箫、胡琴、三弦、大锣、锣、云板、镲、铛、木鱼、大鼓、腕鼓、相板等。乐曲分五言七言两种引腔,五言与七言相接,按席合奏,其节凑众响协律,低昂符曲,各尽其妙。曲调以调牌名来谙记,常有20个,五言有《贺圣轻》、《金钢丝》、《锦缠道》、《直腔》、《漫五言》、《七仙姑》、《储云飞》、《耍孩儿》、《销南枝》、《满江红》;七言有《温七言》、《一直腔》、《三直腔》、《青江引》、《孝顺歌》、《步步娇》、《叠落家》等。演奏时优雅庄严,广用于迎神祭祀、庆会、祝寿、丧葬场合。1952年,自行解散。
业余文艺。1958年,孔兴农民杨伟喜、杨茂华、杨志培、杨佳珍等,组织当地20多名青年,成立龙灯队。每年春节期间到全乡各村进行耍龙、耍狮子、耍金钱棒表演,直到1963年。1970年,整建党期间,各大队成立业余艺宣传队,诗礼完小也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十一”在公社汇演。1971年,公社从永复、孔兴、诗礼、机关抽调文艺骨干组成公社文艺宣传队前往参加县组织的文艺调演。之后,有两名青年被调入县文工队。后一段时间,诗礼业余文艺活动处于低潮。1988年开始,境内文艺宣传又呈现回升趋势。机关文艺宣传又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境内各条战线模范事迹崭露头角。
上一篇 : 临沧永德:茶祖栖居的地方
下一篇 : 布朗山茶的共性与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