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茶重镇,贡茶之乡
2020-12-22 17:37:10热度:174°C
2020-12-22 17:37:10热度:174°C
易武地处南亚热带,北纬21°51′~22°24′,东经101°21′~101°38′之间,属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海拔高低差别大,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常年降雨量在1700~2100mm之间,平均气温17~21℃,全年日照时数达1880~2200小时,有雾日120~150天。
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茶区土壤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6%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易武的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良好,茶区内生长着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和古老的茶树一起,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易武是普洱茶的故乡
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约成书于咸通四年即公元863年)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指的是唐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辖今景东、景谷、普洱、西双版纳;“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边哀牢山、无量山及两山余脉,涵盖了今天的普洱、版纳(含易武)、临沧、玉溪、红河以及老挝、缅甸和越南的部分地区。这也是普洱茶区产茶的最详细、最可靠的记载。
另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中亦有载:“茶出银生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清人阮福在其撰写的《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由此可见易武种茶历史之悠久。
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镇,现存古茶园约7000余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均居六大茶山之首。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于1957年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史料文献中,因茶业兴衰演变,地名、产量记述有异,但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则是无疑的。
易武是普洱贡茶之乡
清朝是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普洱贡茶的兴盛和顶峰时期。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罗养儒著《纪我所知集》载:“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可知普洱茶作为贡茶北进京师始于清康熙年间。
雍正七年(1729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设立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阮福《普洱茶记》有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可见普洱茶入贡朝廷倍受欢迎。《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普洱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后渐以易武山为主。清康熙年间,易武、倚邦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即由于色香味具佳而倍受皇室成员青睐。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自此,易武成为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
其实远在唐代,易武就曾是南诏政权的“利润城”,在茶马互市以及与吐蕃关系的维系上,都发挥了很多作用。明代以来,商贾、民众出资出力修路架桥,开辟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的主要通道;道光十年(1830年),在磨者河上首建永安桥,连接易武和倚邦;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茶马古道。
从此易武茶内销西藏、思茅、元江、石屏、昆明等地。易武东部又直接国界,历来即是通往东南亚的陆路口岸,成为六大茶山的茶叶集散中心和内外商品流转地之时,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分开去,除了进京、进藏的两条线路外,其余都通向了毗邻的国家:泰国、老挝、缅甸、越南和印度等。
易武镇成为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易武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思茅、普洱城里鼠疫、痢疾渐发,茶商渐走转入易武,易武茶业更为兴旺,一度成为名符其实的普洱茶贸易和集散中心。
易武茶是普洱茶的典型代表
普洱茶是不是能复制的地域性名茶,有其特定的内涵。作为传统普洱茶重要原产地的易武茶,自始至今保持着传统普洱茶的特色,深受普洱茶爱好者的青睐。现在的茶商们更是追根溯源深入易武茶区重金收购,每逢采茶季节,还有众多港台、韩国茶商云集易武。由此可见,如今易武茶已成为传统普洱茶的典型代表。
2004年4月,勐海县政府邀请省内外茶业专家学者10余人考察易武、倚邦、曼洒、曼庄、革登等古茶山。易武茶山仍有古茶园7000余亩,面积和产量是其他四大茶山之和的数倍,显然是传统普洱茶的生产基地。
目前易武茶区的大茶树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历史上易武曾作为贡茶,为减低大叶种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茶采用轻揉捻的方法减小其揉出物,故新茶滋味稍淡,但亦由于采用晒青的杀青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茶叶边缘带有锯齿状,新品香扬水柔、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世家茗茶茶叶加盟度低,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
上一篇 : 走进双江勐库茶山,游走在唇齿间的普洱茶香
下一篇 : 倚邦——普洱茶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