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现在的普洱茶,山头气息越来越模糊?

2020-12-22 17:27:21热度:246°C

  2005年后临沧地区的冰岛以及昔归一夜成名,特别是冰岛古树茶的知名度与价格,更有超越“茶王”班章之势。最后的一轮峰回路转,属于倚邦山的曼松古树茶,以其贡茶的历史加上产量奇少(年产量在100公斤内)稳居榜首。

  现在,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些名山名寨的古树茶的风格与特质吧。

  经验丰富的茶客,通过不断的积累,会对普洱茶的产区也就是所谓的“山头气息”比较敏感,通过盲品就能判断茶叶来自哪个产区。据我长期的多方面的观察,普洱生茶,前两年的品饮感觉与其初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譬如:以前喝着柔、甜的易武茶,就是因为初制时揉捻程度不够重,以致茶叶破壁不足形成的。

  又如老班章的刚烈、霸气很大程度是因为相对于当时的其他茶山而言。自2000年起连续好几年,勐海茶厂都在班章茶产区选料制作“大白菜”系列高端订制产品,所以其初制工艺得到较早的完善,在当时的云南普洱茶产区是先行者。当时的老班章采用铁锅深度杀青,施以人手重度揉捻,全程利用日晒进行干燥……这些,都是令它优异于其他山头茶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盲品难度越来越大?

  时至今日,这些知名山头茶的鲜明风格与出众的特质,已经渐渐地开始模糊了。新采摘和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山头气息越来越模糊,用盲品来判断普洱茶的产自哪个山头,难度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造成普洱茶山头印记越来越模糊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日照有关系;二是跟茶种有关系。这两点都属于先天因素,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后天的人为因素:前期的制作工艺。

  名山名寨的茶叶,由于价格高居不下,且供不应求,导致茶农对茶树的无限渴求,形成了无休无止的过度采摘,本来是具备优良的先天条件,现在却沦为严重的先天不足。至于后天的初制工艺,出于品牌主或茶商对茶叶品质的要求,精良的制作工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有些对产六大茶叶功效品质量有更高要求的品牌主或茶商,更是有自主的生产工艺。

  难怪,以前津津有味地喝着名山名寨,并能准确无误地辨别个中差异的骨灰级茶迷,面对现今这种状况下所产出的茶品,也是一筹莫展,其引以为傲的山头茶识别能力,也屡屡出错了(我就是其中之一)。在迷茫加无奈之下,唯有慢慢地重新建立一套对普洱茶的认知方法,以免被时代所淘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