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双江,凭什么是世界茶源核心?

2020-12-22 17:14:14热度:169°C

  内容梗概

  当业内外还在为茶树的起源地争论不休的时候,真正的世界茶源核心地——云南双江,在茶叶的发展史上,尤其是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中,又在怎样默默书写着不可抹去、不可替代的篇章呢?

  内容亮点

  双江地处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

  双江的地理、土壤、环境、气候,适宜生长好茶

  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

  默默奉献的双江茶

  云南的古濮人是茶祖

  勐库大叶种茶,桂冠是“正宗”

  藤条茶之美

  大叶种茶的王者之地——勐库

  东半山西半山是历史茶区

  精读笔记

双江地处世界茶树原产地核心区域

  从地理坐标看,双江地跨东经99°35′—100°09′,北纬23°11′—23°48′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县境中部,因澜沧江纵流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两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双江地理位置正处在澜沧江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是世界茶树发源地,是最适宜茶科植物生长的地区,双江境内既有野生茶林,也有人工种植茶园。经2002年国家级专家组考察鉴定,"当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密、抗逆性最强、分布面积最大、超过万亩的野生古树茶群落"就坐落在县境东部的马鞍山与西部的邦马山脉原始森林里,世界上年代最久的野生大茶树就生长在双江县勐库镇大户赛和公弄村委会辖区的大雪山上。

双江的地理、土壤、环境、气候,适宜生长好茶

  双江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部帚型地带的扩展部位,地势西北高耸、东南低凹,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69米,全县地形呈深切中山河谷、河谷盆地和V型中山窄谷三种地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水量1010.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287.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23.3小时,无霜期为352天。

  双江的地理条件和气候非常适宜茶科植物生长。双江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产地,勐库大叶种茶以内含物质高、纯度高、萌发力强、产量高等优良品性而驰名,被誉为"勐库良种,世界名茶","云南大叶茶品种英豪",是制作红茶、普洱茶、绿茶等茶类的最佳品种。中国茶科所著名茶学专家虞富莲教授认为:勐库大叶茶树势遒劲、芽叶肥壮,从芽叶生化成分来分析,勐库大叶种茶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较高,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和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制成的滇红茶,橙芽满披香高味浓;制成的红碎茶,颗粒匀润、金芽尖细、汤色红艳、味浓爽口;制成的普洱茶,乌润多毫、滋味醇厚;制成的蒸酶茶、烘青茶是绿茶的上品。几十年来,云南送出去获得过国内,国际大奖的茶品中都能寻到勐库大叶茶的身影。

回眸历史深处的双江

  双江之水流了千亘万古,而双江作为县名其实只有80多年的历史,是个汉化名。在此之前,双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勐勐。1904年以前的傣族土司曾经统辖过双江(勐勐),双江的历史与傣族不可分割。

  傣族进入双江定居,是元朝末年1358年的事,傣族未进双江之前,双江称濮满地,有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居住。傣族土司政权对双江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说双江的茶叶,勐勐傣族土司政权是个必须要说的话题。

  罕廷发是双江大茶业的首位规划者、奠基人。罕廷发上任的第五年即1485年就派傣族人去西双版纳取茶种在扁岛(冰岛)栽种。从勐库现存的古茶园来看,应该说从罕廷发开始,管理勐勐的傣族土司官就一直在鼓励、领导、推动勐勐山区各村寨种茶。

  如果说1904年以前对双江(勐勐)茶业最有贡献的推动者、倡导者、领导者是罕廷发,那么1904年至1950年双江茶业最大的推动者倡导者,最有贡献的人应该是彭锟。彭锟摄政双江二十年后,双江就成为云南声名很高的产茶大县。勐库茶至少在1925年左右已开始在云南引领潮头,强势亮相。1930年前后勐库茶已能和易武茶、佛海茶比肩同价,这其中彭锟有很大贡献。有史料可查,彭锟执掌双江时,从1908年至1923年,先后有顺宁(凤庆)、缅宁(临沧)、镇康、云县、保山、腾冲的官方和绅民到勐库引过茶种。勐库在民国初期成为云南最大的茶籽引种地,勐库茶在民国初年享誉省内外,彭锟功不可没。

  双江1936年产茶已超过1万担,但1939年民国政府建机械化茶厂将厂址定在顺宁(凤庆)而没有定在双江,这里面有多种原因。

  其一,从地理与交通来看,双江没有优势,不像勐海和易武靠近边境线,借道出海方便,双江离当时的云南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很远,马帮七天还走不到。

  其二,双江1904年才改土归流,少数民族人口比汉族人口多,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彝族各个民族各说各的语言,各信各的宗教,民族起义才平息了30来年,各民族之间摩擦较多。

  其三,双江社会治安不好,匪祸不断,知道1950年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默默奉献的双江茶

  1951年以后,双江茶香归何处,身去何方?

  1957年,统计双江有老茶园约22446亩

  1957年,双江有初制所17个,产红茶4313市担

  1960年,双江老茶园可采面积有20409亩

  1960年,双江种植新茶园12342亩

  1960年,双江有初制所45个,年产红毛茶14798担

  1965年,三季度双江调给外贸局茶叶334127担

  1980年,4-8月县外贸局从双江县调出茶叶8792担

  1982年,县外贸局收购双江茶叶16589担

  以上资料全部摘自双江县档案馆馆藏档案,通过这些真实的史料记录,一个历史悠久的大茶区,一个云南茶业的重要功臣真真切切、可敬可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页页发黄的档案,一组组真实的数据,让我们窥寻到双江县新中国成立初期茶叶面积、茶叶产量及茶叶名气的大致状况,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间双江县茶叶被调配的史实和走向。

  半个世纪以来,云南茶品无论是国际大奖还是国内大奖,细究原料成分总能找到双江茶的影子。双江茶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美质超群、不争不傲、奉献无语。由专家鉴定,让市场考验,任世人评说,喧嚣之后,榜名高昭,中国大叶种茶的王冠最终落归双江勐库,实至名归。

云南的古濮人是茶祖

  云南的古濮人(永昌濮)及他们的后裔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期到如今一直都在澜沧江中下游一带生存活动。

  “古濮人”是世界上最早识茶、吃茶、种茶的先民。

  一万年前甚至更早,活动在澜沧江两岸大山里的古濮人在进行采集活动时,一定是从采花到采叶,因为花最引人瞩目,花的颜色、形态很容易记住,哪些花无毒可食用,吃上几次采上几次便可永远记住。古濮人在采集野花、野果、野菜的过程中发现茶花能吃,从而发现茶叶也能吃的可能性极大。古濮人长期吃茶,对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就会认识,当古濮人从游居到定居,开始刀耕火种,进入半农耕半狩猎的时代,自然要将已认知的野生茶树引为家种。

  古濮人一定居就种茶,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云南不管哪个地方,只要发现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细查那个地方的历史,那地方一定有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居住过。

  云南普洱茶文化研究会著名学者黄桂枢先生于一九九三年四月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澜沧邦葳古茶树是古濮人驯化的",这个观点后来被茶学界普遍认同。

勐库大叶种茶,桂冠是“正宗”

  云南有近百个县都有大叶茶,又因云南地形复杂多样,各个县海拔、气候、土壤不尽相同,因而出现各地的大叶茶叶面形状不同,各种生化成分不同,口味不同,因此在云南大叶茶下面有分为几十个种类。

  在这几十个外形与品质均有差异的大叶茶中,中国茶科所育种专家虞富莲教授依据他近30年对云南各种大叶种茶的跟踪、考察、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云南各种大叶种茶种勐库大叶种茶最具代表性,应为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

  勐库地处澜沧江流域世界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地带,勐库的天象唯一地象唯一,滋养出的大叶种茶才会品质超群、卓尔不凡、独秀于林。

藤条茶之美

  藤条茶,要经过多年细心的采留修整和培养才能长成,每年春茶发后,将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新芽只留下两个芽头,每个芽头下边留两篇嫩叶,多余的芽和叶带根连蒂全部抹去,每根枝条每年向上伸三到四寸,十至二十年后,伸长的茶树枝又细又长,形似藤条;年岁越久藤条越长,又细又长的藤条弯来绕去,再加上人工塑形,形成蓬网状,茶芽发出时长在每根主藤和岔藤顶端,一根藤条上只有两个芽,每个芽头都圆实肥硕,茶农采摘时只采一芽一叶,留下一芽第二轮再发再摘。

  这种留采法单产很低,但采下来的鲜叶很嫩很规整,无老梗老叶,晒干后芽头茸毛厚密,颜色银亮。做成七子饼,饼面银光闪烁,做成沱茶,外表尽嵌银丝,美伦至极。

东半山西半山是历史茶区

  勐库的地形为两山夹一河一坝,两山指邦马山与马鞍山,一河指南勐河,一坝指勐库坝。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南勐河流经两山之间,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西边的山称为西半山。马鞍山在河东,勐库人称为东半山;邦马山在河西,勐库人称为西半山。

  双江县茶树树龄在120年以上的古茶园80%都分布在勐库的东半山和西半山,东半山和西半山凡200年以上的古村寨,村村都有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勐库西半山:公弄茶区

  公弄在邦马大雪山的巨擘上。邦马大雪山是世界茶树发源地核心区域,邦马山主峰段的原始森林中现还生长着上万亩野生古茶树,世界茶王便巍立其中。

  公弄是布朗族大寨,在双江,在勐库很有名,公弄1950年以前已是勐库很有名气的产茶大寨,茶园面积至少已在2000亩以上,1954年双江县茶叶站在公弄设点收茶,当年收得茶叶62747市斤,1955年更收得90000市斤,这些茶全部采自1949年以前种的茶园。由此可看出公弄1949年以前茶叶面积已非常大。

  新中国成立后,公弄成为双江首批新式茶园示范区和优良茶种培育地。

  小户赛

  小户赛是双江最典型,最可观的古茶村,走进小户赛放眼望去,茶围超过1米的古茶树房前坡上随处可见,双江悠久的种茶历史在这里真实而鲜活地展示着。

  从小户赛现存的几十株特大的古树茶来看,其树高、树幅、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茶王树。说明小户赛种茶的时间比冰岛还要早,说勐库种茶历史始于1485年傣族土司从西双版纳引种至冰岛开始是不准确的。

  豆腐寨

  豆腐寨1950年还有100多亩清末明初种的茶园,1952年以后迁入的人户多起来,住房越盖越多,老茶园被砍去大半,如今留下来的仅有二三十亩,被房屋围在寨子中间,这片老茶园,记载着豆腐寨100多年的历史沧桑。

  勐库西半山:大户赛茶区

  大户赛保留得最好的古茶园在拉祜族居住的河边寨,大户赛20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大部分都在这里,这片古茶园约有五六十亩,长得枝干高粗,叶亮浓绿。茶树树围大多在9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连70多岁的老人都说不上来是哪代先祖种的。双江改土归流以后,大户赛有一半的拉祜人迁走,而这片茶园也让一半的拉祜人留了下来。

  大户赛在1949年时已是勐库的主要产茶村,是双江县上个世纪50年代就划定的重点茶叶发展区,1958年起年年都在新植茶树。

  勐库西半山:懂过茶区

  整个懂过村委会一共有4个自然村,村村都以中茶为主,4个村新茶地、老茶地各占一半,新老茶地合计面积已达5700多亩,是勐库西半山茶园面积最大的村委会。懂过现在还有很大一片一人难围的栽培型大茶树,证明着懂过是个古村寨,中茶历史悠久。

  懂过是古寨,改土归流之前是个拉祜族居多的寨子,懂过150年以上的茶树都是拉祜人所种。拉祜人留下的大茶树让懂过不输冰岛。

  勐库西半山:坝卡茶区

  坝卡分为上寨、中寨、下寨,坝卡现有1500多亩茶园,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种的,坝卡老茶园不多,现留下来的仅有100多亩,成片的主要在下寨。1950年以前坝卡茶园面积不大,从留下来的老茶地来看,估计不会超过300亩。

  勐库西半山:冰岛茶区

  说双江勐库的大叶茶,无论如何都要说到冰岛。

  冰岛是勐库地区海拔最高的傣族寨,也是勐库地区唯一一个高山上的傣族寨。冰岛的土壤气候与勐库其他山区的村寨一样非常适宜种茶,冰岛茶口感好,这也是茶界公认的,但冰岛茶与公弄、小户赛、坝糯、懂过等村寨的茶相比各有风格,孰高孰低,南下定论。

  冰岛茶的声誉和高度是历史铸就的

  如从1485年去西双版纳引茶种算起,冰岛傣族种茶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冰岛茶在勐勐土司的重视和关照下,清光绪年以前已经声明远播。冰岛茶为后来整个勐库茶享誉国内外起过很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

  冰岛作为双江古老的茶种输出地,冰岛茶种的优良品质一直被重视,云南出口的红茶、获奖的普洱茶都有冰岛茶的贡献。冰岛茶几百年的历史底蕴不可小视,它对勐库对整个双江茶叶的拉动力,今天仍然是最大的,只要冰岛茶在,双江就永远是茶人们向往的地方。

  南迫

  到勐库看古茶树,南迫老寨是一个不能忘掉的地方,勐库现存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就在南迫老寨。从南迫留下的10来棵特大的古茶树来看,无论树高、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

  坝歪

  坝歪的茶园远远少于冰岛、懂过、大户赛等村寨,但坝歪1980年以后再没有新种过一棵茶树,所以坝歪老寨的茶是100%纯勐库大叶种,而纯正勐库大叶种的原料在双江售价要高于其他品种。

  勐库西半山:丙山茶区

  丙山、邦骂都是勐库西半山主要的产茶村,勐库的高产新式茶园最集中连片的就在丙山寨和邦骂寨。丙山、邦骂都是老寨子,也留下了不少古茶园。

  丙山大寨是个大茶村,村子四周方圆5公里都是茶地,老茶地、新茶地已混接连片,已难分出哪些是1956年以前的茶园。丙山1950年以前到底有多少茶园已难找到记录,可知的是1957年双江县决定在茶园多的村寨建茶叶初制所,丙山首批入选,足见当时丙山就有很大面积的茶园。

  勐库西半山:邦改茶区

  新中国成立后,邦改1954年就设立了茶叶收购站,当年收得茶叶98364斤,这些茶叶全部产自1949年以前的茶园,这个数字说明1949年时邦改茶叶面积已相当大。邦改1957年就办起茶叶培训班,邦改人对茶叶的现代加工技术接触较早,几十年的学习、探索、积累,邦改人已熟知茶叶加工工艺,邦改加工的茶叶质量都较好,售价也较高。

  勐库西半山:忙波茶区

  勐库有两个傣族村寨有古茶园,一个是冰岛,一个是忙波。

  忙波在勐库坝子边,交通比起山上的村寨方便得多,1953年忙波已设有茶叶收购点;1957年以后成为新式茶园试验区;1958年以后新开了一些茶园,又在老茶地里补种了不少新茶树。忙波寨现有茶园400多亩。

  勐库东半山:亥公茶区

  亥公214国道边有一块巨大的标示牌,“示范基地”几个字十分醒目,这里便是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有机茶示范基地所在区。大标示牌发出一个信息,勐库已经有了国际标准的大茶园,亥公已列入双江茶叶出口的原料供应地。

  东弄

  东弄拉祜族寨还保存下来10多棵树围已经超过100公分的大茶树,拉祜人已记不得这些大茶树是哪代人所种,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近30年来,随着修公路、建房子,1950年以前的老茶园已毁去大半。东弄新茶园多,村里有初制所,加上交通方便,东弄茶都能销出去。

  亥公

  亥公生态环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茶树生长,临沧茶科所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亥公推广新式高产茶园。亥公新式茶园多,种植规范易于管理,双江县又将亥公列为首批有机茶建设基地,亥公目前已有有机茶园3000多亩,有机茶园面积在勐库排名第一,有机茶正在成为亥公茶的牌子,双江的大茶厂做出口茶、做红茶时都首选亥公的原料。

  勐库东半山:那赛茶区

  从那赛开始,勐库东半山闻名遐迩的藤条茶便逐渐多起来,还留着藤条状的茶树,那至少是1965年以前种的茶树。那赛公路两边的坡地里都是藤条茶园,可看出那赛50年前已有很多茶园。那赛村委会在上个世界80年代以后新种了2000多亩高产茶园,百花树村是新茶园最多的寨子。

  勐库东半山:那蕉茶区

  那蕉不仅能看到古茶园,还能看勐库东半山、西半山两大山脉的大好风景。东半山大茶园70%都是清朝时期的古茶园、民国时期的老茶园,这些古老茶园都是藤条茶园,双江颜色最亮、价格最高的藤条茶也就在这一带。

  勐库东半山:坝糯茶区

  坝糯是双江藤条茶园保存得最好的地方,藤条茶园面积为双江第一。坝糯的藤条茶形表独特,新鲜时芽头滚圆肥壮,绒毛浅绿密厚,晒干后芽头白亮中略带金黄,做成饼茶条索清晰,饼面芽绒闪光,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舍不得饮用。

  勐库东半山:忙蚌茶区

  忙蚌大寨是拉祜族古寨,寨子南面的斜坡上有很大一坡古茶园,树龄约100年,和坝糯一样,忙蚌大寨的古茶园也是按藤条茶的养培法培养的。

  勐库东半山:章外茶区

  章外是双江的一个老茶区,现还保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古茶树和民国时期的老茶园。章外1950年时茶园面积已很大,1954年双江县茶叶站在章外设点收茶,当年收得干毛茶9354市斤,1955年更增,收得干毛茶12000市斤。章外茶在勐库身价不低,价格一直在中上水平,在昆明茶市上也小有名气。

  双江县沙河乡四排山:邦协茶区

  邦协大寨有1000多亩茶园,一半以上都是1945年以前所种。一芽一叶是邦协的藤条极品,邦协的藤条茶芽头之肥硕在双江数第一,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大茶厂每年都派人来勐库收邦协的藤条芽茶,用于做七子饼的撒面料。

  双江县沙河乡四排山:邦木茶区

  邦木现在是双江县产茶量最大的村委会,在县里被称为产茶村中的魁首。从茶树大小年代来看,邦木的茶树树龄在二三百年的不太多,七八十年、一百年左右的非常多,从邦木现存的老茶园面积和茶树树龄可看出,清末民初,邦木曾大规模地种过茶,其面积不少于2000亩。

  小黑江沿岸:邦丙茶区

  邦丙乡是小黑江北岸最大的产茶之乡,全乡有4000多亩茶园,有近千亩为1949年以前的古老茶园。1960年以后,邦丙开始种新茶园,1970年邦丙大寨新茶园已超过1000亩,茶叶产量连年增加;岔箐是邦丙乡第一大茶村,有新老茶园3000多亩,因民国时期留下了上千亩的茶园,1953年双江县茶叶站就开始在岔箐收茶,1958年建起茶叶初制所。

  澜沧江沿岸:大文茶区

  大文地貌独特,山高谷深坝子低,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其茶叶一山一味一寨一味,丰富神奇的不同韵味,使大文茶独具魅力。大文已发展茶园20000多亩,2005年被列为双江县的有机茶园、生态茶园示范区,环境优势加科技注入,大文正成为澜沧江边新崛起的生态茶区。

  澜沧江沿岸:忙糯茶区

  拉祜族迁入忙糯已有六百多年,拉祜人六百年前就在忙糯种茶,但忙糯100年至200年树龄的古茶树非常少,战乱造成的种茶业断代的现象很明显。忙糯目前还有几百亩光绪末年、民国初年种的茶园,那是战乱平息改土归流后种的。忙糯1958年以后种了近万亩茶园,现在已是双江县的产茶大乡。

双江勐库邦马大雪山

  勐库邦马大雪山2500米以上的地带现在仍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中生长着成片成林的千年以上的野生古茶树,面积超过12000亩,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保存最完好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外茶叶专家公认双江勐库邦马大雪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区域。

茶叶多少钱an style="color:#a9a9a9;">  关于云南双江县,关于茶树起源,以及更多更详细的人文历史记述,请查看《世界茶源核心地丨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