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知识】云南“古”今六大茶山产地知识汇总(上)
2020-12-22 17:09:12热度:176°C
2020-12-22 17:09:12热度:176°C
而在这些普洱茶山中,特别是自清雍正年间开始,首推“古六大茶山”为重。古六大茶山是开发得最早的普洱茶山,是最早成名的茶山,清末年间很多茶商茶号,就是因为“古六大茶山”的茶而功成名就的,如大名鼎鼎且典型的贡茶系之“车顺号”就是易武最具代表性的茶号,据史载,曼撒(易武)则是民国之前“古六大茶山”之首;又如倚邦的曼松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贡茶品,直到现在真正的曼松茶都是“一泡难求”的。
可见,不管是易武、倚邦、攸乐……“古六大茶山”在古时候不仅就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有着强大的令人称颂的历史地位,当然也有自己的兴衰史,不过与它辉煌的历程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而对于“古六大茶山”来说,今六大茶山(亦称为“新六大茶山”)的地位在历史上稍微弱一些,是前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近十多年才爆发起来的茶山。它的兴起有必然因素,也有外在因素的结合。但就总体而言,虽“古、今”六大茶山从地理位置上看才一江之隔,但两个是决然不同的走向。
新六大茶山的发展更多是普洱茶发展的必然,某种程度上是市场催生下的产物,是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的集中体现。就比如景迈山景迈茶因其独特柔性的茶叶特质走红;又如布朗山老班章因其霸气凛冽迅猛的口感为普洱茶中的王者;再如南糯山的平稳始终为喝茶者的忠实饮品。这等等都在系统说明了,新六大茶山的就起发展而言,更多的是茶叶本质,是消费者,是市场需求,而不像“古六大茶山”那样,是更多由民族因素,茶叶本质或者政治因素,时代变化造就的,它是更多的是经济发展下的产物,是社会,是云南经济,是普洱茶发展到一定时段的必然产物。
所以,相比较而言,今六大茶山与“古六大茶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更多的茶叶品质、口感乃至市场需求的变革。为了更方便进一步探索、观测、研究、查找,中国普洱茶网(www.puercn.com)在2019年年初综合整理,汇集了自2018年以来“古六大茶山”与新六大茶山的相关地理知识,以供各位参考!
一、关于普洱茶山之“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指攸乐、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专(蛮砖)。古六大茶山原来分布于原车里宣慰司所辖江内六版纳。
清雍正年间设立普洱府后,江內六版划规思茅厅直辖,六大茶山也就归思茅厅管辖。
六大茶山严格讲不是六座山,而是六个茶区。其中易武、倚邦、蛮专面积很大。历史上六大茶山又有倚邦、架布、嶍崆、曼撒、曼砖、革登之说。
//www.puercn.com/puerchazs/peccd/129349.html
二、1957年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全文
一七二九年(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六大茶山”和其它五个版纳均划归普洱府管辖。普洱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随着普洱茶的畅销,古“六大茶山”也就闻名中外。
《滇海虞衡志》云:“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专、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同篇《思茅厅采访》云:“倚邦、架布、习空、蛮专、革登、易武。”六大茶山地名同篇先后各异。笔者于一九五七年赴上述各处实地走访了解:莽芝即莽枝,位于倚邦区第四乡,又名勐芝大寨,与三乡革登只隔十五里,周围地区不大,实属革登茶山范围。
//www.puercn.com/puerchazs/peccd/129398.html
三、新六大茶山——普洱茶山中的新贵
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和景迈。如果说古六大茶山是历史沉淀的经典,那么新六大茶山就是普洱茶中的新贵。
新六大茶山中,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山均集中在勐海县境内,只有景迈山位于澜沧县。古茶园多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的山坡丘陵地带,年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理想居所。差异化的海拔、气候同样造就了新六大茶山一山一味的独特风格金坛雀舌茶叶2015。
//www.puercn.com/puerchazs/peccd/131225.html
四、古今六大茶山的前世今生,你知多少?
在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上,我们清晰看到“古六大茶山”都在澜沧江束岸,位于在澜沧江西北方向,历史上称为江内地区,所以古六大茶山又被叫做"江北六大茶山"和"江内六大茶山";而新六大茶山位于在澜沧江西南方向,所以新六大茶山又被叫做"江南六大茶山"和"江外六大茶山"。
//www.puercn.com/puerchazs/peccd/131822.html
五、古六大茶山兴衰三百年
从明末清初到现在的300年间,西双版纳六大普洱茶山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
第一次衰落:清朝中后期,清政府不断加重农民的负担,使农民不堪重负,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茶商也无利可图,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好另走他途,茶农们纷纷丢弃茶园另谋生路,六大茶山的茶叶产量逐年下降。
第二次衰落:到了民国二年(1913年)。老茶园没有完全得到恢复,茶号虽多,但产量有限,茶号之间相互抢购毛茶,一些茶农为了眼前利益,乘机制造了部分假茶,销路再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茶叶出口越南,回收法国阻碍茶商回国,茶号再次纷纷倒闭,茶市一派萧条。至此,六大茶山出现了大萧条;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刚刚建成的佛海茶厂不得不忍痛撤离,私人茶庄多数也倒闭。
第三次衰落:1949年以后。特别是1958年,茶区所有的茶叶几乎都是用来制作绿茶和红茶,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红茶也出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传统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已经很少有人问津。
//www.puercn.com/puerchazs/peccd/137164.html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上一篇 : 懂过古茶山介绍
下一篇 : 云南临沧勐库十八寨之那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