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好茶的关键因素:叶底〈一〉

2020-12-22 16:52:29热度:167°C

  曾经在博文中谈过『寻找好茶的关键因素:汤色』;并且,预言有很多《回潮茶》做为《老茶》进入茶叶市场。文章很长、摘录一部分,做为回忆;并爲下一个讲述内容、埋下伏笔。

  做茶这么多年,经常被问到『如何选择好茶?』;『如何买到老茶?』甚至『如何买到好的老茶?』等问题。何谓《好茶》?何谓《好的老茶》?真是见仁见智的『主观选择』!〈局外人〉根本无从表示意见。

  因此,我愿意尝试从很中性的专业角度,呈现茶叶本身的状态,供茶友参考。最终应如何选择!还是端赖每个人从《主观的需要》做出睿智的抉择。

  2010-12-02的博文内文摘要,如下:

  【回潮或入仓】后的生茶,具有汤色红透,滋味绵软无力,口感单一,汤水柔而不滑等【同质化】现象,几乎无法辨识茶区山头的特征。直接存放晒青毛茶,是一项具有高挑战性的工作。存放的好(干燥),香气的老年人心脏不好可以喝茶叶吗陈化、外观色泽变化都较大;但是、口感这一项仍是具有奔放的青春活力。(外观变化虽快;内质的变化还是必须参照环境因素,进行生化反应的解构或重组,对应的变化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若要快速取得一款附加价值高的【老茶】;又为了配合市场消费意识提高后而改进的【入仓老茶】。正从过去的【广东仓】或【香港仓】等《专业、集中、高成本》的【重入仓】;转变为近期《模糊、分散、低成本》的【轻入仓】。

  这种【轻入仓】型态,属于受到天然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自然变化。因此,可以称为【自然仓】;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毛茶自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出现(回软、回潮)等现象后,自然发酵而呈现类似【轻入仓】的熟化结果』。

  【毛茶回潮】可以归类为:茶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接受气温变化后自然产生的发酵作用。其生化反应的方向类似《人为控制的熟茶发酵过程》。

  这种【轻入仓】茶的来源,多取自存放在各山各寨的(春尾与夏茶)。这二季的茶料,受雨季气候的影响(山路难行),无法顺利运送到各地区毛茶交易市场,被迫留存在存放条件不佳的山寨里,而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从(从回软、受潮、到霉变)。

  这一类07-09年间【自然仓】的茶品,数以千吨或万吨以上,无法计数的总量以《老茶》姿态进入茶叶市场。

  毫无疑问的,以上所称:〈回潮茶〉再经过〈自然仓〉存放后的老茶确实已经大量问世。同样地,以做茶人的角度而言,经历这些〈过程〉后的茶品还是可能找到不错的茶叶。当然也不讳言,要找到很好的茶,机率是很低的。

  我曾从《汤色》的角度,谈过一些个人的看法;接着我再从《叶底》呈现的对比现象,供茶友认识比较、再爲自己拿出一个主意。

  图片中的叶底,色泽花杂、深浅不一。呈现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一、叶底色泽、深浅不一,可能是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干茶混堆。

  二、叶底色泽、深浅落差很大,深褐色的叶底和青绿色的叶底混杂;同时,代表茶叶混堆前,可能来自不同的状态和环境。深褐色的叶底可以归在《回潮茶》甚至《发霉茶》或《发酵茶》。

  三、从花杂的叶底要断代茶饼的年份,不仿以《青绿色》最嫩的叶底为推算基础,比较容易获得相对正确的答案。

图文/臺北古茶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