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鉴普洱古树茶

2020-12-19 11:38:26热度:181°C

  

  一、初筛

  茶的好坏是相对的,价格也不具有绝对的意义,但是仍然有一些基本的标准,有些茶的确是不能进入品鉴的。从茗寿堂的标准来说,两类茶在第一步就排除在外:一是农残明显的茶,这种就算你有再高的手法,再细腻的品鉴能力,也如同喝农药,不仅煞风景,而且对人体有害。遗憾的是,市场上大部分茶这一关是过不去的。即使是古树,也不是百分之百都能过关。第二类是工艺上有明显缺陷的茶,这种茶也是时有碰到,分为多种情况,不细谈。

  二、感官

  感官分为几个层面

<2017中国茶叶品牌销量排行p>

  色:这里的色不是指颜色,而是指能通过眼睛观察的层面。包括干茶、茶汤、叶底的外观等等。原来的国营厂时期对外观比较重视,这也影响到了现在的普洱茶国标体系,其实这些多少是受绿茶影响,反而不科学。当然一般人会喜欢外观匀整,汤色黄亮的茶,但相比较而言,这些不是特别重要。从某种程度来说,外观体现了做茶的用心程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能为了外观而牺牲茶质。

  香:香也包括不同层面,干茶香、温杯后干茶香、茶汤香、匀杯香、碗盖香、杯底香、叶底香、煮茶香等等。从香型上有花香、果香、桂香、枣香、樟香、蜜香、梅子香、荷香、兰香、山楂香、冰糖香、甘蔗香等等。不同的香有不同的背景和涵义,这里不细讲。总体来说好的香令人愉悦而不刺激,悠长而非浮躁,应来自茶质本身而非外加。早年受一些不义商家的误导,一些明显不好的味道也被拿来当作茶香宣传,这是不对的。比如麻袋片味、老房梁味、棺材板味等等,听着就已经鸡皮疙瘩落地了,谁敢一试?

  味:科学研究已经显示,味道和香气的品鉴是密切相关的,这二者不能截然分开。上面所说的香气也在品鉴的滋味当中体现,但是也会略有不同。口感比香气更能综合体现茶的特质和层次感。比如味的厚薄和香气强弱不是必然一致的。味道的品鉴亦包括苦、涩、酸、甜和回甘等等。苦涩并不一定是缺陷,甜度也不一定是优势,都需要综合来看。回甘的持久度是重要的参考点之一。

  触:触感是指我们所能感受到的茶的质感,比如汤的厚、滑、润等等,都可以作为茶的特点来加以肯定。当然这些不一定是茶质的问题,而和加工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个不详谈。

  层次:品鉴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是口感的层次感和饱满度,随着品鉴能力的增强,这是一个重要的台阶。这和我们一般追求某种单一刺激的想法并不一致。无论是葡萄酒还是美食,这都是品鉴系统成熟的标志。当然层次感也不是大杂烩的感觉,而是特色明显而不单薄,既有主旋律而又内涵丰富,喝过之后耐人寻味。

  这里讲的层次并非来自拼配,茗寿堂茶品都是古树的纯料。有的人会刻意的混淆概念把纯料说成是某棵树,然后认为不可行加以打击。我们讲的纯料是具备同样山场特征,树龄相近的茶。当然我也不反对拼配,如果都是好茶拼配拼配又何妨,不过目前的市场情况恐怕远不是这样。古树纯料是确立山场特征,建立普洱茶地理谱系的重要工作,无论别人怎么说,这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好的茶,纯料当中自有层次,这主要是实生苗(茶籽)栽培的方式带来的,不同的茶籽之间会有差异性,这也是实生苗低树龄茶优于扦插苗台地茶的原因之一。当然不同的采摘等级,树的阴阳等等也会带来变化,所以只要有其山场特征的统一性,没必要分的过细。

  变化:变化指的是冲泡过程中的变化,和层次感有关但并不等同。真正的层次感应该是一杯当中体现出来的。层次感好的茶常常会富于变化,有时几泡会有一个境界。但有变化的茶冲泡不一定层次感好。变化的前提是冲泡者的稳定性,如果因为水温和出水时间缺少掌控而产生变化则不在此列。当然变化也只是品鉴的角度之一,有变化不一定就是好,表现比较平稳的茶也不一定不好。

  手法的影响:无疑手法会对品鉴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的茶相对来说影响较小,尤其以茶气见长的茶,只要水温够了都会有效果;而香气细腻的茶则对手法有一定要求。好的茶在不同的手法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都是正面的效果。比如茗寿堂的“寻梅”,冷水泡出来更有一种奇特之香,这也为我们品鉴提供了乐趣。

  三、体感

  很多人的理解,普洱茶感官品鉴之后就结束了,但实际上才刚刚开始,下面谈一谈体感反应。

  生津:比较直接的体感反应是生津,相对来说苦涩重的茶生津会快,但不一定持久。生津只是普洱茶的特色之一,不能作为好坏的绝对标准。

  回甘:回甘是指虽然入口苦涩但很快会转变为甜,在很多茶中都可见到,普洱茶相对更明显些。

  回韵:有的人把喉部长久的舒适感称为喉韵,其实是生津、香气、回甘等等方面的综合反应的结果,也不只局限在喉部,口腔也会有长久的舒适感,暂称为回韵。回韵的悠长与否是评价普洱茶的重要参考点。

  热力:热力并非指茶汤的温度,而是指在人体内产生的热力反应,很多人受误导认为生茶性寒,殊不知那是台地茶茶质和农药等等带来的问题。好的古树是性温驱寒的,这在历史资料的记载和实践中比比皆是,茗寿堂在“普洱茶的十大谣言”一中已经简单介绍了,这里不再赘述。

  对热力的感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热力的强度,一个是热力的渗透力。通常热力反应带来的体征是后背发热或出汗,手脚发热或出汗等等,这还是第一步的品鉴。随着感知能力的增强,我们会观察开始阶段热力运行的规律,好的古树热力渗透力很强,可以一下子下入丹田,随后向四周扩散,也有的茶热力下行之后会再上行在头顶扩散,比如茗寿堂的紫霄,有“白云朝顶”的赞誉,就是指这种热力的反应。

  这一段如果你觉得过玄,可以搁在一边,不必为此争议。我只能说这确实是我们很多茶友切身的体验,我也无法抹煞。我是学生物的,在国外受过正统的科学训练,我目前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但我相信有些现象无法解释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能一概斥为胡说和迷信。

  疏通:包括经络和气血等方面,这方面由于我的中医修养有限,目前还在摸索中,暂时不论。欢迎有志于此的朋友共同参与。

  放松感:卢仝《七碗茶诗》所言品茶的最高境界即是两腋生风,肌骨轻盈,几欲乘风归去。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夸张的文学描述,但你认真的品过好茶之后,这种身心轻松的感知是很亲切的。目前这种感知最为明确的还是在普洱古树茶当中。

  不良体感反应:包括锁喉,口干,嘴麻,头晕,恶心,憋气,心慌,四肢无力,无法入睡等等。不良茶商会把这些归为“醉茶”,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农残反应,这里不详细介绍。真正的醉茶只会发生在喝茶量极大的时候,主要是咖啡因的作用。

  四、意象

  普洱茶和其他茶不同的是她的原生态和山场特征。这给予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景迈茶的花香把我们带入芒景青翠欲滴的丛林,天馥系列则把我们带入哀牢山溪流淙淙野花遍地的原始森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山韵”。茶的口感和体感带出丰富的意象,才是更高层面的享受。

  当然,除了山韵之外,如果你和这些山场的老百姓有接触,有故事,对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了解,那你的意象则更加丰富。傣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等民族的史诗与故事会赋予品鉴更多的文化内涵。

  当然意象也不局限于当地的文化,比如茗寿堂“弄花”的来历,就是一位茶友喝过之后当时吟诵了一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为这款茶带来了一个优美的意象,也就成为了这款茶的名字。这方面是茶文化发挥的广阔天地,这里不再占用篇幅,只想说一点,茶文化要和茶相应才有意义和生命力,如果茶本身品质欠缺,完全靠想象附庸风雅是没有意思的。

  五、长期效果

  普洱茶品鉴并不是一次就可以下个结论,尤其是对身体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得清楚。一般而言前面讲的,茶气(热力)明显的茶,长期饮用都会对身体产生正面的效果。有些茶消滞的效果很快,有的茶有益于疏肝。有些茶气强的茶则有调整和补益气血的效果,一般一个月下来会有直接的感受,我们原来的天问系列,现在的天馥系列都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尤其是体质虚寒的女性和老年人补气血的效果更加明显(这点可能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慢慢来)。

  最近的研究也显示普洱茶对Ⅱ型糖尿病的作用,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方面的作用,还远未到下结论的时间,不同的普洱茶应该会有所不同,这也是普洱茶未来会关注的一个方向。

来源:寿茗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