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过vs磨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020-12-15 19:24:15热度:120°C

 

  懂过茶区下辖四个自然村:懂过外寨、以寨、磨烈(上下磨烈)、坝气山,在山头茶无限细分的当下,懂过外寨、下磨烈的茶以其独特的口感、香气、韵味足以在懂过茶区中脱颖。

 

  原则上来讲,磨烈是懂过下辖自然村,懂过外寨、下磨烈茶园相差不过5公里,茶质最好的地块无论海拔、突然都相差不大,但价格相聚甚远,一公斤磨烈古树可以买5~8公斤懂过古树。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再来看看。

 

  二、

 

  话不多说,直接上对比图。

 

  地理位置、环境

  (拍摄地点:懂过外寨)

 

  在介绍懂过地理位置的时候有这样一条:西半山中的东半山。

 

  事实上,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懂过外寨和大户赛隔沟壑相望,看不见东半山的任何寨子。

 

  在关于懂过地理位置的介绍中也是这样:

 

  懂过村坐落在邦马大雪山斜伸出的一条小山脉上,懂过村与勐库其它西半山的寨子不一样,虽然地处西半山,其面对的却是大户赛和邦马大雪山,在勐库坝子中看不到懂过,在东半山的坝糯、那蕉也见不到懂过,两条大河阻隔着懂过,五六层山峰遮挡着懂过。可以说懂过的位置如同是西半山中生出的小东半山。

  (拍摄地点:下磨烈茶园)

 

  从上面这幅图可以看出,在下磨烈是可以看到东半山的,广义上来说,磨烈的地理位置背靠大雪山,脚踏冰岛湖。

 

  而优秀的茶园海拔都相差不大。

 

  二、

 

  树龄、土壤、光照。

  (左一为懂过古树、左二为磨烈古树)

 

  懂过和磨烈属于同一茶区,所以在茶树品种、土壤、树龄方面都相差不大,这里不用细聊。

 

  三、

 

  个人理解:光照、水分有相差。(此处图片难以表达,故以文字叙述)

 

  小编认为:磨烈古茶园的朝向和冰岛老寨古茶园的朝向相差不大,东向,而懂过外寨则有一点偏。简言之,磨烈古茶园接受光照的时间要比懂过古茶园接受的时间长。

 

  水分则一目了然,磨烈茶园下就是冰岛湖,所以可以直观的理解:磨烈古茶园能吸收的水分比懂过的要好的多(这也是古域只做下磨烈而不做上磨烈的原因之一,水源除了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还能带走污染,净化环境。)

 

  四、

 

  开汤,条索对比图:

  (左一为磨烈古树茶,左二为懂过古树茶)

  (懂过条索细节)

  (磨烈条索细节)

安徽淮北能种茶叶吗 

  懂过和磨烈条索相差不大

 

  茶汤对比图,无论从透亮度、耐泡度上都很难区分。

  五、

 

  口感差异对比:

  (磨烈茶汤)

  (懂过茶汤)

 

  个人品评感受:

 

  磨烈古树和懂过古树是要开汤之后才能区别出来的,虽然处于同一茶区,但区别明显。

 

  个人感觉区别有三个最明显的方面:口感辨识度、香气、水路。最相似的地方也有:茶汤的饱满度、韵味的深度、茶汤的耐泡度

 

  香气:磨烈有兰花香(少数懂过地块也有这种香气),但可以从香气的浓淡程度上辨别。

 

  懂过古树开汤即香,香气是高扬的、更艳、更浓;磨烈的香气是内敛的,主要以汤香为主。懂过是“艳而浓”,磨烈是“媚而幽”。个人经验,压饼之后,磨烈的“兰花香”更明显,且有辨识度。

 

  口感辨识度。大多数懂过古树均有苦底,涩底明显,口感直观,冲击力强,磨烈苦底很弱(几乎没有),无涩底(也会微涩,但五泡之前并不会产生涩感)。

 

  水路。经常听到水路粗狂,水路细腻,其实很难理解和捕捉,但在饮酒里有一句话“好酒一条线,孬酒一大片”用来形容就很贴切,懂过古树入口就有“一大片”的感觉;而磨烈古树则是“一条线”的感觉。

  (懂过叶底)

 

  总而言之:

 

  懂过古树优点很明显,缺点也很明显;而磨烈表现则是“扬长避短”,长处很长,短处很短;

 

  古域云“懂过如智者,参的透、放得下,人生七苦五味融于一盏茶”,正因为参的透放得下,所以才真性情;

 

  磨烈如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应为切磋琢磨,才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茶之如人竟到这种程度,这难道不是山头茶最有意思的地方吗?

  (磨烈叶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