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农茶:云南大叶种与省外中、小叶种关系区别

2020-12-15 19:02:14热度:197°C

 

  茶叶按叶片面积大小,分为大、中、小叶种。从茶树的起源来说,中、小叶种茶树都来源于大叶种。古书记载,茶随土性而异,大叶种茶树引种到其他地域后,茶树自身为适应当地生长环境、气候等自适应演进及人为驯化而成中、小叶种。所以中、小叶种是由云南大叶种茶树发展演进而来。

  茶树的起源在云南,云南茶树系乔木型大叶种茶树,从茶叶发展演化的宗谱关系而言,大叶种茶树是排在最顶端第一位的,中、小叶种是其分枝和沿展。

  大叶种茶树与中小叶种茶树区别

 

  1、乔木与灌木的区别

 

  乔木是指有独立主干的高大茶树。灌木是指没有明显主干,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成熟植株在3m以下。树有多高,根有多深。茶树根系在土壤延展的宽度与深度很大程度与树的高度成正比。根系延展越深,获取的土壤营养均有不同。

  2、物理性状的差别

 

  大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一般为2μm—4μm,栅栏组织只有一层细胞,海绵组织较厚,其栅栏组织与海绵福建中源茶叶组织为1:2。而中小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在4μm-8μm左右,栅栏组织含有2—3层细胞,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为1:1。

  3、内含物质的差别

 

  大叶种类脂物质含量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中、小叶种类脂物质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类脂物质含量高的茶,香气会比较高扬。中、小叶种多酚类物质含量少,总体内含物质偏低,所以耐泡度较内含物质丰富的大叶种低。

  省外茶区的茶树多是中、小叶种,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轻发酵的工艺,使脂类物质降解,多酚类物质含量有所增加,不仅香高味醇,耐泡度也高,其代表性的茶类就如福建乌龙茶系列。大叶种茶因为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其产生大量的衍生物与化合物,内含物质远高于中、小叶种,耐泡度就相对比较高。因此,大叶种茶更适合制作发酵类的茶叶,如普洱茶最具代表性。

  大叶种丰富的内含物质

 

  大叶种茶树的生长,一是喜潮湿性,从而形成大叶种茶叶本身的苹果酸、醋酸、乳酸含量较高;二是耐低温性。云南茶区,早、晚和午间的温差较大,形成茶树鲜叶内含次生物质经历一个“富积”的过程,比如说像甘油三梨醇、甘露醇等含量都在累计增加,就像加拿大的葡萄经过冬天霜打过之后格外甜,中国陕西的柿子经过霜打过之后也非常甜,所以,温差急剧的变化,从而形成大叶种茶叶内含物质含量要远高于中、小叶种。

  大叶种丰富的叶绿素

 

  很多大叶种茶树的鲜叶表面出现泡状隆起的物理性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云南茶区普遍存在海拔高,夏季湿润,冬季干旱,是在遮荫条件下(周边高大的乔木植物遮蔽形成漫射光),茶树采取增加叶绿素数量的形式来适应环境,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为了安置较大数量的叶绿素,叶绿素表面积就扩大,呈现比同体积的球形表面还要大的园柱形,结果使细胞壁呈现褶状向外突出,叶面有泡状隆起现象。

  这些外观特征体现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含量高,茶叶的持嫩度也高,这是优质鲜叶的标志体现。日本茶叶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这一点,并借鉴这种模式,人工创造遮荫网来模拟这种生长机理,目的是提高叶绿素含量。中国绿茶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也通过诸多技术手段努力解决茶树遮荫问题。遮荫技术已经成为解决茶叶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大叶种茶树的遮荫是自然环境促成的,中、小叶种的遮荫大多靠技术手段、人为干预完成。即使这样,中、小叶种鲜叶中叶绿素含量仍较大叶种有着明显的差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