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演变史(一)——唐代已初现茶膏雏形
2021-01-29 12:34:06热度:202°C
2021-01-29 12:34:06热度:202°C
在中国的茶叶发展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往往被普洱茶学专家们所忽视。那就是古代的茶人,或者是极少数的“能工巧匠”一直在不间断地做着一种尝试——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并将获得的茶汁进行风还原成更高一级可饮用的茶,从而创造了中国茶叶第二种表达方式,即历史上俗称:“茶膏”,现代茶叶归类为固态速溶茶或固体饮料。
如果说将干茶的芽与叶为冲泡对象,重拍结束后仍保留茶叶的原形态(俗称茶渣或叶底)为茶叶第一种表达方式的话,第二种表达方式则是将茶叶水溶物质提出,加工成类似药的干膏,冲泡结束后没有茶渣,被全部水溶。
天泽茶叶吃药可以喝茶叶吗
茶膏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第一个深加工的产品。
茶膏的制作始于唐代,发展在宋代,成熟在清代,从雏形到成熟经历上千年。由于它涉及的工艺复杂,出品量极低,成本奇高,始终隐藏于茶叶主流之外,很少为普通大众所了解,但它作为高端茶又经常出现,或者说它本来就是高端茶的一条分支。
这是一条非常了不起的分支,也可以说是一条“高贵”的分支。因为沿着这条线走出来的茶品,都被冠于“贡品”的头衔,游荡于皇宫之内,成为历代皇室的“奢侈品”,历经千年而不衰。
普洱茶膏就是沿着这条分支逐渐浮上水面的。到了清朝,它又成了这条分支的主流,独自开辟二百年的风光历史。
中国的茶叶在汉代以前是作为药来使用的。因为中国的中医药在最初的发展中。就经常讲一些植物泡水给人喝,以达到治病的效果。这种做法其实一直保留到现在,如我们进就经常将绞股蓝、枸杞子、人参片、金银花、甘草等泡水饮用,是古代嘴原始的治病方法的一种延续。
茶叶在汉代以后,出现了一次革命化的转机。它已不是古代郎中(中医师)手中的一味药材,专为病人使用的,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的饮品。这次变革的意义在于,茶叶一旦离开了医药范畴,或者说离开古代郎中(中医师)开具药方的笔,开始进入普通大众日常消费的视野,其普及性与需求量大大提高,参与茶叶的种植与采摘和制作就不再成为古代郎中(中医师)的专属,而演变成群体的意识。
于是,中国的“茶人”概念出现了。它不是某个人的称谓,而是一个群体的专称。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充满智慧的一个群体。
这个群体自汉代以后,将茶树上采摘下来的一片片嫩叶加工成形态各异、滋味不同的茶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必需品。所谓来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这个群体延续到唐代,出现了一个“茶人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就是陆羽——唐代以及唐代以后至今仍被中国人奉为“茶圣”的一个人。
上一篇 : 【品茗鉴山】普洱茶一路向南之"茶膏"
下一篇 : 普洱茶膏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