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白茶,秋寿眉泡出来清甜可口,为什么春寿眉又苦又涩

2022-05-08 14:47:21热度:258°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人类幼崽问你,为什么茶那么苦,大人还是喜欢喝?你该如何回答?

有人回答说,不苦不涩非好茶,苦涩味是喝茶的精髓所在。

也有人回答,年纪太小,不懂大人的口味。

还有人直接抛出一句心灵鸡汤:苦才是人生。

其实,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想,答案未必说的是茶。

人家或许只是好奇,为什么大人喜欢喝苦的,毕竟在他们的世界里,苦的东西不好喝。

人家真正关心的是,为什么你喝他认为不好喝的东西,仅此而已。

至于是茶,是咖啡,是药,无所谓。

因为年纪小,缺乏经验,所以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自己熟悉的“逻辑”,来判断别人的选择——我觉得苦不好喝,你却喜欢喝,真奇怪。

但现实看来,有部分大人也是这样。

去外面喝茶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大哥。

他很傲娇地表示:“我从来不喝春寿眉新茶,因为都很苦,秋寿眉会更甜一些。”

原来,讨厌苦味,不仅是孩子的专属。

可明白事情的始末后才知道,真正的原因,出在了冲泡上。

《2》

对于新人而言,秋寿眉是入门的不二选择。

一方面,它的价格实惠,且选择也很多,在不同节气采摘的寿眉皆有不同的风采。

另一方面,它的冲泡难度低,适合新手冲泡。

刚刚练习冲泡的新手,难以做到标准的快出水,但凡出汤时间慢了几秒,就成了闷泡。

而秋寿眉的好处就是冲泡难度低。

这是因为,秋寿眉经过了漫长的夏季,抽芽和长叶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叶片的生长时间变长,所以叶片变厚,蜡质层变厚,能够控制内质释放的速度,不容易泡得苦涩。

除此之外,芽头和叶片下还连接着粗壮的茶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秋寿眉看起来像树叶,粗枝大叶。

特殊的生长时节,使得秋寿眉叶片中的胶质变得丰富,另外茶梗中还蕴含着大量的果胶物质和可溶性糖。

泡出来的茶汤,醇滑柔润。

只要不是刻意闷泡,即使慢一点出水,也不至于泡得太苦太难喝。

但春寿眉不同,它生长在春茶季。

茶树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眠后,苏醒过来,厚积薄发,积累了充足的养分。

所以,春茶季茶树生得快,茶农们采得也快。

生怕采得晚了,白毫银针就长成了白牡丹,白牡丹就长成了春寿眉。

由于采茶节奏快,比起秋寿眉来说,春寿眉的叶片还是嫩嫩的。

比起白牡丹来说,春寿眉的叶片更宽阔,更厚实,使它拥有了更馥郁,更缤纷,层次更多元的花香。

香滑细软,价格亲民,受众人喜爱。

然而,也因为蜡质层较薄,春寿眉极其考验大家的冲泡技术。

内质丰富,且极易释放内质,导致不少新茶客在春寿眉身上栽了跟头,遭遇了自己冲泡生涯的滑铁卢。

以下3个原因,都有可能是造成春寿眉新茶苦涩的“真凶”。

《3》

原因一:茶水比例失衡

曾经遇到过一位茶友,称自己不管怎么泡春寿眉,都觉得苦。

明明已经按照标准的投茶量,也尽量快速出汤,可依旧抵挡不住汤水中的苦涩感。

详细询问后才知道,问题出在了盖碗的容量上。

据茶友所说,他平日里喜欢自己一人喝茶、品茶。

所以,盖碗就选择了容量偏小一些的,90毫升左右。

至于投茶量,依旧按照5克的标准。

要知道,我们日常所用的盖碗,是110毫升的标准盖碗,与之相比,容量多了大约20毫升。

别小看这点差距,到了泡茶的时候,差别很大。

投茶量不变,但注水量少了,茶水比例失衡,茶汤就容易变得浓酽苦涩。

其实,110毫升的标准盖碗,可以适配大多数的场合。

不论是自己一人喝茶,还是三两好友一同品茶,都是极为合适的。

若要用小容量的盖碗泡白茶,便要注意,按照比例减少投茶量。

茶叶与水的比例刚刚好,才有助于泡出浓淡适宜,不苦不涩的茶汤。

另外,还有一些茶客在泡白茶时,对投茶量并不讲究。

单凭手感和经验,随手抓一把,就投进盖碗开始冲泡。

而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往往不是太浓就是太淡,很难达到最佳状态。

出于不浪费好茶的目的,也为了让自己更好品茶,称重必不可少。

110毫升的盖碗,配5克春寿眉干茶,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味道。

多了浓,少了淡,都不好喝。

《4》

原因二:出汤太慢,造成闷泡

闷泡,是硬伤。

尤其是对于内质丰厚的白茶,特别是像春寿眉这样叶片宽阔的茶,物质释放快,出汤时间也要尽可能快。

否则,若是茶多酚和咖啡碱过量释放,茶汤自然会又苦又涩。

浙大的王教授曾说过,茶叶中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的释放速度,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

就像一场马拉松,有的人早已跑到了终点,遥遥领先他人,有的人却依然在路上。

茶多酚和咖啡碱,就是跑在前面的,释放速度快,而茶氨酸则是跟在别人身后的,释放速度慢。

一杯快出水的茶汤,即使茶多酚和咖啡碱释放的速度快于茶氨酸。

但是,由于茶叶和水接触的时间极短,苦涩物质还来不及释放出太多。

再加上优质白茶中,茶氨酸的含量太丰富了,短短几秒就释放了足够的滋味物质。

因此,这样的茶汤喝起来,鲜爽清甜,苦涩感很弱。

可如果是闷泡的白茶,就另当别论了。

闷泡的过程中,茶叶与水长时间浸泡接触,茶多酚和咖啡碱便有了充足的时间,大量来到汤水里。

喝起来,苦涩感严重超标,远远盖过了鲜爽感。

苦涩味重的茶,或许能满足一些重口味茶客的喜好。

但大多数的茶客,真正懂茶的茶客,定然是会拒绝这样的茶汤。

不仅不好喝,对身体也无益。

《5》

原因三:盖碗里的茶汤没有沥干

沥干这个步骤,很多人都会忽略。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茶客反映说自己明明按照过去文章里的步骤,把盖碗、茶水比例、注水、出汤时间都检查了一遍,可泡出来的白茶依然是苦的。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没有沥干。

我们出汤的时候,需要平稳地端起盖碗,再翻转手腕,让盖碗和桌面呈现垂直的状态。

但当完成这一步之后,许多茶客便以为出汤已经结束了,立即放下了盖碗。

实际上,盖碗仅仅倾斜到这个角度,还不足以让盖碗里的茶汤全部倒出来。

没有沥干,盖碗里的余水便会让茶叶继续释放内质。

彼时,这些本不应该被提前释放出来的物质,混入了下一冲的茶汤里。

之后的冲泡,无论再怎么注意,都会带着挥之不去的苦涩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茶汤大部分倒出后,继续翻转手腕。

彼时,会发现盖碗里剩下的茶汤,顺着碗沿流了出来。

再用力向下抖几下,每抖一下,都会有一到两滴茶汤从盖碗里被抖出来。

这个动作,虽然看起来麻烦,却是为了沥干茶汤所服务。

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细节,可细节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所以,泡茶还是不能着急,多等一会儿,沥干了再放下盖碗也不迟。

《6》

每年的春寿眉新茶,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层次丰富的花香,有兰花香,有桂花香,还有栀子、茉莉、七里香、柑橘花……

每喝一次,都让人既惊喜又惊讶。

春茶的清凉,清爽,清嫩,在它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不理解?想来,是春寿眉实在太考验技术了。

就像一面照妖镜,泡茶技术稍微有点生疏的人,一泡就现原形了。

故而,好喝是好喝,但真正懂它的人,却很少。

没办法,抓紧练习,提高自己的冲泡技术才是王道。

假以时日,当面对各个品类的白茶时,都能游刃有余。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虽是同根生,白茶春寿眉和秋寿眉,却有这三种不同,别记混了!

春白茶“来势汹汹”,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该怎么选购收藏?

同样是泡茶,白茶的煮茶和盖碗泡茶,滋味究竟有哪些不同?

泡白茶3大坑,第一温水泡茶,第二泡茶坐杯,第三坑你知道吗?

盖碗、投茶量、泡茶手势,盖碗泡茶的全面教学,村姑陈手把手教你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